都是造反登上的皇位,為什麼李世民被視為明君,朱棣卻譭譽參半?

同為起兵造反,為什麼朱棣一直飽受爭議,而李世民卻被奉為明君?

朱棣和李世民經歷相似,都是以政變來獲取皇位,李世民直接發動宮廷政變,殺掉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逼迫李淵讓出了皇位。而朱棣的政變成本要比李世民高不少,靖難戰爭足足打了四年,才取得最後的勝利。

雖然朱棣和李世民都是以政變起家,但他們的聲譽卻有不少差距。李世民是歷朝軍事才能最強的君主,他是開國功臣,貞觀之治奠定了唐朝基業,唐太宗在歷史中享有盛譽。對比李世民,朱棣就要遜色三分,雖說朱棣開創了偉大的永樂盛世,但後世對朱棣的評價卻譭譽參半,這是為何?


都是造反登上的皇位,為什麼李世民被視為明君,朱棣卻譭譽參半?

一、李世民虛心納諫

明君的特點之一便是虛心納諫,在這一點上李世民做得可圈可點。貞觀三年,魏徵(徵)升任秘書監。西域各國想要入朝給皇帝進貢,李世民派人前去迎接和這些使臣,魏徵諫言:

“中國始平,瘡痍未復,若微有勞役,則不自安。往年文泰入朝,所經州縣,猶不能供,況加於此輩。”

意思就是說,如果大肆搞這些迎來送往的事情,勞民傷財,現在國家剛剛安定,應減少勞役,讓百姓安心生活。李世民接受了魏徵的建議,追回了使臣,不再大搞門面工程。

在眾臣希望李世民舉行封禪大禮之時,又是隻有魏徵站出來反對,李世民有些生氣道:

“難道朕的功業還不夠高?仁德還不夠厚?天下還不夠太平?為何不能封禪?”

都是造反登上的皇位,為什麼李世民被視為明君,朱棣卻譭譽參半?

魏徵這樣回答:

“陛下功則高矣,而民未懷惠;德雖厚矣,而澤未滂流;諸夏雖安,未足以供事。”

最終李世民還是無力反駁魏徵的建議。

魏徵的勸諫有兩百次之多,甚至有一次故意進諫拖延時間,害得李世民活活悶死了一隻喜歡的鳥。當然不是說李世民都會接受,但對比大多數皇帝,李世民做得已經算是盡善盡美了。

魏徵是著名諫臣,有膽量有魄力,每次諫言,就算李世民怒火中燒,魏徵也不會改變初衷,這份膽識十分令人佩服。而從另一個方面看,能虛心接受不同意見的李世民,也相當不易。

任用賢能,從諫如流,看似簡單做到卻很難,身為君主,李世民做到了,於是他在後世得到了良好的口碑。反觀朱棣,同樣任用賢才,只不過和李世民相比還差了不少。比如解縉,主持編著《永樂大典》,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只因為說錯了幾句話,就被朱棣關入詔獄,最終被凍死在雪中。


都是造反登上的皇位,為什麼李世民被視為明君,朱棣卻譭譽參半?

二、朱棣大肆殺戮建文舊臣

最讓人詬病就是朱棣在靖難成功後,對建文舊臣進行了血腥屠殺,朱棣得位不正,要想穩定朝局,是需要除掉一些不服從的舊臣,但手段卻過於殘忍。

濟南保衛戰的鐵鉉被押入京城,起初,鐵鉉是用後背面向朱棣,無論如何勸說,就是不肯屈服。朱棣命人割掉鐵鉉的耳朵、鼻子,再放入鐵鉉的嘴裡,問其“好吃嗎?”鐵鉉回答:

“忠臣孝子的肉怎麼會不好吃?”

直到死前鐵鉉的都沒有屈服,一直是罵聲不絕。

為了讓鐵鉉向其朝拜,朱棣還命人立起油鍋,並道:

“活著的時候不想向我朝拜,炸成骨頭你也得向我朝拜。”

在宦官們把鐵鉉的屍體調轉時,油鍋中一聲爆響,宦官們都被嚇退,最後鐵鉉的屍體也愣是沒有轉身。

禮部尚書陳迪父子同樣被殺,兒子陳鳳山被凌遲處死,宗室牽連被殺得超過一百八十人。大量建文舊臣死在了朱棣屠刀之下,親族家人也被一同被殺。由此可見朱棣的手段之殘忍,為了權力,朱棣殺了太多的人,所以哪怕他的功業再高,也會因此遜色三分。


都是造反登上的皇位,為什麼李世民被視為明君,朱棣卻譭譽參半?

三、李世民善待太子舊臣

李世民有個十分厲害的特點,那就是擅於籠絡人才,而且經常是把敵方的人才收歸己用。對此李世民並不猜忌,仍把大權交給他們,所以李世民的手下甘願為其效死力,這就是李世民的胸懷和人格魅力所在。

在玄武門之變後,很多太子舊臣依舊被李世民重用。魏徵原本就是李建成的幕僚,且曾建議李建成排擠李世民,但很多時候李建成並沒有同意。李世民即位後,東宮、齊王舊臣全部被赦免,李世民還問過魏徵:

“為何要離間我們兄弟感情?”

魏徵回答:

“如果當時太子按照我說的做,就不會有現在的禍事了!”

李世民沒有生氣,之後還任命魏徵為尚書左丞。王珪原本也是太子重臣,之後李世民也赦免了他,並任命為諫議大夫等職務。王珪同魏徵一樣,也是著名諫臣,李世民對其也很看重。

大量太子舊臣,變成了李世民的忠臣,這就是李世民的高明之處,他用仁德贏得了人心,所以也獲得了良好的聲譽。朱棣對建文舊臣則毫不留情,就連建文帝也沒有放過,朱棣命胡瀅、鄭和找尋建文帝下落,雖然最後也沒有個結果,但多年以來這一直都是朱棣的心病。


都是造反登上的皇位,為什麼李世民被視為明君,朱棣卻譭譽參半?

四、李世民是開國功臣

李淵的天下,絕大部分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最早晉陽起兵的時候,有李世民的鼓動和出謀劃策,好運的李淵很輕鬆地佔據了長安。但佔據長安後並不代表著成功,畢竟隋末那光景造反的人很多,很多人都在覬覦皇位,割據一方。

公元620年,李淵命李世民出兵進攻王世充所部,收復河南等地。王世充實力雄厚,為人狡詐多端,況且洛陽城池堅固,很難攻克。李世民進攻數月都沒有攻下洛陽城,而王世充的糧道被截,只得向竇建德人馬求助。

李世民攻打洛陽數月都沒有攻下來,而此時竇建德帶了十萬馬前來救援王世充,唐軍一度非常被動。李世民卻堅持要兩線作戰,一面主力繼續進攻洛陽,而他親率三千五百玄甲軍進駐虎牢關。

虎牢關是天險,可以拖住竇建德大軍,加上李世民兵法純熟,用疲軍之計擊潰了十萬大軍,竇建德被生擒。當時李世民只有三千五百人,這可以說是戰爭史上的奇蹟。當然,我們不能只看到勝利,也要看到李世民當時所處的環境有多麼危險,假若一個決策失誤,或將萬劫不復。唐朝初年,唐軍全靠著李世民這張王牌打天下,李世民無疑是開創唐帝國的最大功臣。

朱元璋在中原爭雄的時候,朱棣年齡尚小,朱棣在明初的軍功也根本無法和李世民相比。而且靖難戰爭對經濟、社會的破壞極為嚴重,這都是朱棣造成的。總的來講,李世民和朱棣都是史最傑出的君主,只是相對而言李世民的聲譽要高不少。但他們都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如果沒有他們,唐朝、明朝或將變得黯淡無光。


都是造反登上的皇位,為什麼李世民被視為明君,朱棣卻譭譽參半?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在人們的心目中,唐朝是要比明朝光明一些的,自然殺兄逼父的李世民,沾了點國家的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