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犧牲者、文學佼佼者”曹植:即使字字動人,仍未打動君王心

論及建安年代鄴城文人之文學造詣與成就最高者,應屬曹植。

曹植十餘歲時,已誦讀詩賦數十萬言,還善於作文,曹操閱其文都非常訝異,懷疑他請人代筆。

曹植一生作賦、頌、詩甚多,為建安文壇之冠,其作品將文學推向了藝術之美;鍾嶸《詩品》、劉勰《文心雕龍》等著作,對其評價頗高。

曹植作《登臺賦》受到父親賞識;同時,又因本賦受到兄長排斥;以致後來他爭奪繼承人之位失利,隨即遭到不平等待遇,生活陷入痛苦之中。

黃初年間,曹植在政治上受到不公對待,好友丁儀、丁廙亦被陷害入獄。曹植作一首《野田黃雀行》,將自己比作失去自由的黃雀,寫下內心的無力與悲傷。

太和時,曹丕兒子曹叡即帝位。曹植寄望於魏明帝,希望他能改善自己處境,於是上《求自試表》與《自試表》,一再表示自己忠心為國效力之志向。

“今臣無德可述,無功可紀,若此終年,無益國朝……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寢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為念。”

如此抱負是何等不凡!遺憾的是,即便文章字字動人,卻也未打動君王之心。

曹植只得到一塊“田則一州之膏腴,桑則天下之甲第”的東阿之地,僅換得幾句簡單的慰問話——“見王瘦,吾甚憂。宜當節水加餐。”

這些,和曹植“輸能於明君”及“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的偉大志向,相去甚遠。

因此,曹植深知自己希望落空,一切將成幻影。

“政治犧牲者、文學佼佼者”曹植:即使字字動人,仍未打動君王心

曹植劇照

從開朗到憂鬱

曹丕繼任王位後,對曹植展開報復,不但找理由治罪,還遷徙其封地;到了魏明帝時,曹叡還是不斷予以封遷。

這些手段,都給曹植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和痛苦。

如他在《遷都賦》中說自己曾六次改封號,也遷居了三次;所到之處,都是貧瘠之地,無法耕種;物質缺乏,就連衣食都不夠。難怪曹植會感嘆自己與動物沒什麼分別。

從賦裡之意境,可知曹植內心之悲痛。此時,他的個性,是極憂鬱的。

其實,早年在鄴城的時候,曹植的性格,既熱情,又開朗,如《三國志·̇魏書》中記載了曹植初次見到邯鄲淳的情景。

植初得淳甚喜……遂科頭拍袒(光著腦袋),胡舞五錐鍛(跳起胡舞),跳丸擊劍(彈鐵丸、擊寶劍),誦俳優小說數千言訖(朗讀戲劇小說),謂淳曰:“邯鄲生,何如邪?”

真是自然隨性!曹植的外向性格,在此全然顯現出來。他好交友,善言談,能說古論今,算是一位全才文學家。

曹植之真誠個性,也表現在眾多作品中,如《鬥雞》。

這首詩應是寫於鄴城時期。在那物質充裕、整日遊樂的日子裡,曹植也會有厭煩的時候,於是玩起了鬥雞。詩中將整個過程,作了詳實記錄。

“政治犧牲者、文學佼佼者”曹植:即使字字動人,仍未打動君王心

詩裡敘述鬥雞兇猛無比,豎起羽毛飛揚著,不斷揮動雙趐,如一陣陣急風;那對泛紅的雞眼,讓人看來也會害怕;雞嘴與雞爪十分銳利,在相互打鬥中,使得雞毛散落,傷痕累累。

此詩把“群雄正翕赫”、“嘴落輕毛散”,還有勝利時的長鳴聲,緊密結合在一起,將鬥雞過程與神態,真實地表現出來。正如《文心雕龍》評論其文筆謂:“陳思以公子之豪,下筆琳琅。”本詩言辭流暢,敘述生動,文氣十足。

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鄴下時期,曹植常和文人整日歡樂、遊戲、飲宴、唱和,《箜篌引》就敘及了這段生活,其詩曰:

“政治犧牲者、文學佼佼者”曹植:即使字字動人,仍未打動君王心

宴會中,曹植和親朋好友同享美酒、美食、音樂、舞蹈,只用短短几個字,即讓人感受到樂聲之優美與曼妙。

然而,曹植亦在此寫出“久要不可忘”之句,則在祈求彼此間友誼長存,此處語氣略顯傷感,與原先歡樂氣氛相較,起了極大轉折。

詩中與眾友立下“君子之交”的志向,但“謙謙君子德,磬折何所求?”兩句,隱約說出曹植有滿腹莫名委屈,若將“箜篌”兩個字竹部去除,就成了“空侯”,更能顯出他內心的空虛。

曹植思緒變化,如波浪般起伏不定。所幸,他並未因此懷憂喪志,未了引《詩經》說:“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可知他其極富古人“樂天知命”之精神。

除此之外,還有一首《公燕詩》,也描寫了曹植與親友遊宴的情景。詩中說出建安時期的文人們,在曹氏兄弟的邀約下,共同遊覽、作詩,享受著安逸的創作生活。這詩敘述了夜遊西園時的所見所聞,和曹丕所作《芙蓉池作》,場景相同。

“政治犧牲者、文學佼佼者”曹植:即使字字動人,仍未打動君王心

這夜景,應該是曹植想象出來的。為何這麼說?

既是清靜的夜晚,只有明月和滿天星斗,卻還能看得清滿園景色;就連覆蓋斜坡上的香草、飄在池中的芙蓉、水裡的魚兒,都能見得到;最神奇的是“好鳥鳴高枝”這句,為何“清夜”還會有鳥鳴聲?

不管如何,曹植下筆塑造的情景,極富生命力。此詩筆力傳神,尤其是“神飆接丹轂,輕輦隨風移。”這樣的意境,寫得出來,卻難以畫出,真是神來之筆。

也難怪曹植會認為這樣自由自在的歡樂時光短暫,才會有“千秋長若斯”的感嘆。

“政治犧牲者、文學佼佼者”曹植:即使字字動人,仍未打動君王心

曹丕劇照

​生長在貴族家庭的公子哥,竟是“性情中人”

曹植曾言:“愈志蕩以淫遊,非經國之大綱。”他感受到人生短暫,要好好把握時間;若整日遊宴,便無法治理國家。

正因曹植有此深一層的認識,使其不致於沉淪玩樂。從“經國之大綱”,可知他將社會使命視為己任;從《送應氏詩》中,就能見到他體恤百姓的心情。

“政治犧牲者、文學佼佼者”曹植:即使字字動人,仍未打動君王心

對生長在貴族家庭的公子哥而言,仍能注意到平民之生活艱辛,是難能可貴的。曹植在送別應瑒途中,見到了殘破家園,居然已是“阡陌不識,蕭條無人”,但他心中仍燃起莫名的激動與傷感,氣到連話都說不出來。可見,曹植是性情中人。

曹植有幾首贈答詩,如《贈王粲》、《贈徐幹》、《贈丁儀》、《贈白馬王彪》等。他在詩裡敘述了朋友之間的情誼,並相互勉勵,如《贈王粲》雲:

“政治犧牲者、文學佼佼者”曹植:即使字字動人,仍未打動君王心

王粲,原本投靠劉表,未獲重用;後歸入曹操,未任要職。他曾寫下“日暮遊西園,冀寫憂思情。”來表達對現實的不滿。

因此,曹植在開頭寫下“端坐苦愁思,攬衣起西遊。”作為回應,說自己此時同樣心煩。而“中有孤鴛鴦,哀鳴求匹儔。”則是曹植將王粲比作孤獨鴛鴦,與王粲的“上有特棲鳥,懷春向我鳴。”相對。

可見,兩人頗有惺惺相惜之意味。

曹植勸王粲多多忍耐,作好準備,等待時機,別虛度光陰。看來,王粲在其《雜詩》所述,含有急於被任用、一展長才之意。

事實上,王粲是個“急性子”。這在《三國志·̇魏書》中有相關的記載——“粲性躁競”。他之所以不被曹操重用,應與此有關。因此,王粲將內心不滿寫成詩篇,也就不難理解了。

他心決、意堅,“甘心赴國憂”

在曹植的贈答詩中,不僅可以見到他對友人的深厚情誼與勸慰,還能見到他那急於為國效力的志向。

讀樂府歌辭《白馬篇》,從字裡行間中,就能體會出他那股強烈的愛國志氣,尤其句尾用到了不顧生命的字句,顯然其心已決而意堅。

“政治犧牲者、文學佼佼者”曹植:即使字字動人,仍未打動君王心

曹叡繼位之後,魏常受鮮卑、匈奴干擾與威脅,曹植有感於此,就作了這篇傳頌千古的名作。本篇最具特色之處,是曹植加入了“俠義”精神。

一個具有仁、義、誠、信、謙等美德的正義之士,躍然紙上;必要時,他還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為國捐軀。

這樣的創作方式,為唐代的邊塞詩人作出了表率。

《薤露》是一篇抒發壯志、圖建功立業精神的作品,曹植同樣注入了個人的情感,其詩云:

“政治犧牲者、文學佼佼者”曹植:即使字字動人,仍未打動君王心

本詩有“一嘆二願”。所嘆者,乃人生在世,只數十年寒暑,不如天地無窮、陰陽更替;所願者,乃在有生之年為明君盡心盡力、創造基業,也就是《求自試表》中“欲逞其才力,輸能於明君也”之意。

如果無法實現心願,又該如何?

在詩末幾句,曹植提出了一個退而求其次的心願:效仿孔子修訂《詩經》和《尚書》,做個文化保護者。真是用心良苦!

即使曹植寫下眾多與立志相關的作品,但卻在文辭中一再表明自己之忠心,並不想追求高官厚祿。

正如他所說:“閒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即使受到曹丕父子猜忌迫害,仍不得志,他依然“甘心赴國憂”,忠心至死不渝。

“政治犧牲者、文學佼佼者”曹植:即使字字動人,仍未打動君王心

曹植劇照

結語

曹植寫下許多言志作品,終未能打動曹丕父子,也沒能為自己在朝庭謀得一官半職。他離開人世之後,僅僅得到“陳思王”這一虛名封號。

為何叫“陳思王”?似乎是指曹植“犯了錯”,必須好好“沉思反省”。

當權力集於一身時,為了鞏固自我權位,即使是親人,也可能成為競爭對手。這,在歷史上有不少例子,而曹氏兄弟,僅僅是其中個案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