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牙水“变形记”

  东安县川岩乡白牙水村,这个有671户、2046人,人均耕地仅0.236亩的小山村,2017年时,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3700元,累计77户256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12.5%。


  2018年3月7日,市纪委扶贫工作队进驻白牙水村。


  两年多时间一晃而过。如今,白牙水村在市纪委的倾力帮扶下,旧貌换新颜,发生美丽蝶变。2019年,白牙水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三大支柱产业蓬勃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近10万元,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越来越快。


收入变多

  “我在楠竹加工厂做事,有工资还有分红,我的收入增多了。”谈起收入,贫困户卿海艳笑容满面。

  白牙水村田少山高路陡,生产资源单一,村民收入主要靠出外打工和竹木销售。市纪委驻村帮扶工作队立足现状,多途径、多渠道发展产业,安置人员就业,增加村民收入。

  新建楠竹加工厂,让山上的竹木资源变成资金。帮助成立楠竹加工合作社,投资50万元扶持楠竹加工厂,助推做大做强。加工厂年消化楠竹8000吨,生产出的竹地板条和铁炮串产品,畅销到浙江、广西、湖南,产品供不应求。该项目为竹农年增加收入45万元以上,解决50人就业,年增加集体经济3万元。

  扶持竹筒酒产业,扩大竹筒酒生产规模。帮助成立竹筒酒合作社,协助企业与部分贫困户签订用工协议和林地砍伐协议,投入项目资金50万元,建设标准化无菌生产间,扶持竹筒酒生产。该项目在5年内每年可为每户增加收入300元,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6万元。

  发展养殖业和林下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为每个贫困户无偿提供鸡苗50羽发展养殖业。争取产业扶贫资金30万元,建设红桃种植基地,采取集体加贫困户的形式,安排村民就业30—50人。聘请贫困户给村里搞卫生和其他临时性工作,为贫困户在村里解决就业、务工问题。下一步将发展高山辣椒产业和养蜂合作社。

  创建农村电商平台,让山货变“珍宝”。在白牙水村设邮政代办点,将村民生产的竹笋、蘑菇等山货卖出去,将村民需要的生产资料买进来。


条件变好

  “现在我们出行有班车,喝的是自来水了,打电话也畅通了。”谈起现在的生活条件,贫困户黄新元觉得与以前比较变化太大。

  修建道路,解决出行难问题。原先村里只有一条很窄的村道通往乡里,村里通组公路是土砂路,有的还只是羊肠小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工作队入驻后,投资870万元将6.6公里的村主道加宽至1.5米,新修了通组公路20公里,让村民方便出行的愿望变成现实。

  安装自来水,让村民喝上安全水。投资199万元,从山上引来洁净水,建好自来水池,安装到各家各户,让全村老百姓2018年春节欢欢喜喜喝上了安全干净的山泉自来水。

  进行电网改造,结束用电难的历史。投资100万元对进村的农网进行增容、改造、并网,让经常停电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新建发射塔,让信息畅通。以前,被群山环抱的白牙水村电脑无网络、手机无信号,信息沟通难。工作队入驻后,争取移动、联通、电信等三大运营商,投资160万元在白牙水村周围,新建了两个信号发射塔,并在2018年10月15日并网,彻底解决了村民联络靠吼的问题。


生活变美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贫困户雷小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让就医不再难。村里的病人较多,就医治病和花费多是一大难题。工作队积极与县民政部门衔接,为身患精神残疾16人、身患大病32人争取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4万元,缓解了因病致贫的程度。

  让出行更方便。帮助开通了村部通往县城的客运班车,每天有固定2趟班车从白牙水村发车到县城,再从县城返回村里,村民们出行不再起早贪黑,也不再害怕搭不上车。

  让家乡更美丽。开展了村级污水处理工程,现已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全村“厕所革命”家家户户改厕工作有条不紊推进;空心房问题整治和乱堆乱放问题整治进展顺利;河道整治即将完成施工。

  让困难不再难。村民遇到困难,驻村队员总是积极、及时地给予帮助。生病就医、孩子就学、农产品滞销,村民总是第一时间想到驻村工作队,工作队也总是将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第一时间想办法、解难题。

  为了贫困户稳定脱贫,过上幸福生活,后盾单位主动作为。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杨永在两年多时间里,多次进村走访、调研,并与交通、电网等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建微信群,用微信群调度工作。他结对帮扶3个贫困户,为他们将破烂房子加固、装修,添置新家具。截至2019年底,后盾单位在该村开工42个项目,投入项目资金1956万元,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10个,村集体年收入达10万元,解决就业务工220人,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