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如深海捉鳖,“听书”如流云逐雁

文|鹤霖

“读书”如深海捉鳖,“听书”如流云逐雁


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书大概算是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在只有口头语言文化的远古时代,人类耗费无数年月,也未能实现文明的大进步。直到后来文字的出现,人类才掌握了积累、传递知识的技巧,继而后面出现绚丽多彩的文化形式,促成人类文明飞速的发展。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人类对获取知识的方式,阅读的习惯和阅读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纸质阅读率普遍下降,但多媒体阅读,甚至多媒体听书的方式有直线上升的趋势。在这百花争鸣,百花齐放的社会文明大家庭中,新的习读方式真的可以成为膜拜的一种学习方式吗?

“读书”如深海捉鳖,“听书”如流云逐雁

伏案阅读,可以领略字里行间的逻辑思维、真挚情感、文辞秀美的意境,有如深海捉鳖,真正能够夯实我们的知识功底,奠定我们的专业基底;而最近流行的听书仅仅是行云流水,风雨飘曳的快餐文化,那种随意性、跳跃性,娱乐性甚至碎片性的听读特点将会深深影响我们的知识积累。

如果想随意听听一些知识,或者他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听书"未免也算一种获取知识的渠道,但如果你想在你的专业中深入探求,那么互联网的"听书"这样的方式未必合适我们的需求。

“读书”如深海捉鳖,“听书”如流云逐雁


为什么社会上会出现"听书"的方式?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几乎渗透所有行业,在极速推进的思维中,也影响我们获取知识渠道的变化。那么为什么社会上很多人比较膜拜"听书"这样的方式?笔者认为:一,社会本身阅读氛围不够,无法大众性探讨学习的方法,缺乏学习氛围,缺乏深入的沟通交流;二,即使部分群体想去学习知识,苦于时间不够,精力欠佳,所以想通过快餐的"听读"方式来获取知识,更好满足自己学习虚荣心需要。这样就应生出最近比较流行的"听书"会,用碎片的时间去听一些片段的文章和他人咀嚼过的知识,以此想增添一些知识。有市场需求才有市场供给,"听书"学习的方式才会应运而生。

“读书”如深海捉鳖,“听书”如流云逐雁


"听书"的方式真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吗?

学习专业知识有如建设高塔,需求一步一步递进的增加,靠的是耐力和持续学习力,方可对你工作和学习有针对性帮助。而采用"听书"方式学习,是对时间的最大浪费。一,我们本身就没有系统学习的思维,利用碎片化时间只是听到一些皮毛,对我们的专业作用不大;二,我们本身缺乏系统学习的内容,东一头,西一锤,我们的学习内容不成逻辑,也就让我们的时间效率大大降低;三,我们本身缺乏深入学习的习惯,靠浮于水面那样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无法探求到专业的真正意理规律。

"听书"的方式仅仅能获取众多信息的一种方式,但很多信息对我们的专业是否有所帮助,需要我们自己辨识;"听书"是听取他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也是知识的另外一种咀嚼,另外一种的传递,对我们的专业深入是否有所助推作用,那就看我们的理解程度;"听书"最大的问题不是在这里,而是我们缺乏真正深入阅读的习惯,让我们丧失深入思考思维,其实这样的快餐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性、无价值性的信息传递对我们的时间效率是另外一种摧残。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无异于浪费自己的生命。

“读书”如深海捉鳖,“听书”如流云逐雁


"听书"的学习方式更会让我们远离思考。

古往今来,凡是能够著书立说的文学巨匠,哲学名家们无不都是深度思考,深度探求其专业,他们才能给我们留下沁人心脾,流芳百世的名言名句。陆宗达三遍深读,三遍标点《说文解字》,成为一代名家。书一定要深度阅读,深入思考,才能学到真本领。

"听书"的学习方式永远不能领略文字的情感和隽永。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在暮秋傍晚雨霁、风紧悲凉的景色中思念的家乡的情感;"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反应内心情感的感受;"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通过数个动作,毛泽东深夜对爱妻的思念情感等等。这些情感的表达,内心的感受无法用"听书"这样快餐式的输入能够感受到的。所以"听书"仅仅停留在学习层的表面,真正的内涵一定靠青灯黄卷、书香墨痕、伏案深耕的方式才能获得。

“读书”如深海捉鳖,“听书”如流云逐雁


深入阅读是追求"心灵富足"的最佳手段。

尼采有这样一句:"逃去孤独里吧,任强劲的风吹吧"。这句话非常合适读书的含义。所谓的"强劲的风",就是一流人物的思想和精神,我们只有进入僻静的孤独世界中,才能静心领略大师们的真实含义,真实的思想和境界。我们才能感知到阅读对我们的影响可谓孜孜不倦,润物细无声。

“读书”如深海捉鳖,“听书”如流云逐雁


在知识如此泛滥的今天,从另外一种角度看我们也许生活在一个"信息匮乏"而非"信息过剩"世界里。最近大众不阅读,少量读书,所以我们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少,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懂得的越来越少。倘若不能有意识地将读书列为利用时间的首要对象,恐怕我们都会变成"信息的弱者"。

好阅读,深入阅读,阅读有用的书籍,阅读高品质的书籍,才是我们有效的学习方法,"听书"仅仅是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工具,不能代替几千年下来的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们以"听书"作为我们的学习方法,那么我们必然是舍本逐末,南辕北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