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修德寺修德,地宫窑洞与石刻

曲阳至少有两样东西被“远亲近邻”夺去,一是北岳,一是定窑。对普通大众而言,没多少人会认为北岳恒山不在山西浑源,也没有多少人会相信定窑的故乡在河北曲阳。曲阳在历史长河中多属“县制”。多数时间被真定、定州管辖,因此北岳名为“恒山”、瓷器定为“定窑”,也就顺理成章了。除两者之外,曲阳最引以为傲的当属雕刻。曲阳雕刻从秦汉至明清,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乃至独孤求败的存在境界。就拿曲阳县在河北省的历史地位来说吧。

河北虽然古称燕赵,但燕赵文物多数被北京、邯郸分流。许多有代表性典型宝藏,其实多数在首都博物馆与邯郸博物馆。除了镇馆之宝之一的"透雕龍鳳紋銅鋪"出土于易县燕下都遗址外,其他的其实“不甚重要”。故河北博物院仅以“燕赵故事”命名展厅。因此,省博的精髓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两个中山国、定邢井磁四大瓷器、邺城的北朝壁画、曲阳石雕。

曲阳石雕作为独立的展厅单元,位于河北省博物院南区一层东侧,主要展示魏晋隋唐五代宋这段时期曲阳雕刻。除“幽居寺塔”地宫文物属石家庄地区灵寿县以及邯郸地区邺城遗址文物外,其余展品绝大部分均出土于曲阳地区,包括大名鼎鼎的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墓--彩绘奉侍散乐双浮雕与龙马鼠、北朝时期佛造像及部分残件。余下的便是来自本文主人公--修德寺塔地宫文物。

说这么多只是为了证明:古代曲阳历史之悠长、艺术之多样。而本篇着重讲述的是鸟瞰北岳、洞藏雕刻的修德寺塔。

曲阳修德寺修德,地宫窑洞与石刻

高大挺拔的修德寺塔

曲阳修德寺修德,地宫窑洞与石刻

夕阳下的修德寺塔照

修德寺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后屡有修葺,现存为宋代建筑风格,是花塔中的特例,极为可贵。塔通高32米,共七层,八角形。整座塔二层布满各种精细的花瓣托举的塔龛浮雕110座,象征华严宗的莲花藏世界。

曲阳修德寺修德,地宫窑洞与石刻

花塔局部图一

曲阳修德寺修德,地宫窑洞与石刻

花塔局部图二

曲阳修德寺修德,地宫窑洞与石刻

花塔局部图三

曲阳修德寺修德,地宫窑洞与石刻

修德寺塔底部

曲阳修德寺修德,地宫窑洞与石刻

第六批国保单位标志

1953-1954年,修德寺遗址出土了佛教造像2200余块。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发现的佛教造像,对研究北方佛教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这批造像除一件为砂石制作外,其余均为白石,是曲阳工匠吸收外来佛教元素,融入本地雕刻传统,孕育出独具地方特色的造像。

其中“唐胁侍菩萨立像”身姿曼妙,颈佩项圈,帔帛至左胸挽结,身着长裙,裙上挂满缨络,跣足立于仰莲台上。服饰华美,身躯丰圆,体态婀娜,雍容华贵,潇洒飘逸。

曲阳修德寺修德,地宫窑洞与石刻

唐胁侍菩萨立像

“北齐胁侍菩萨像”身材修长,袒上身,佩双层项圈,肩有帔帛,缨络自肩披挂而下,于腹部交叉后下垂,下着长裙,裙腰翻出荷叶边,条带上以浅浮雕手法刻出莲花化生、火焰宝珠、净瓶等图案。整体造型谨严端正,细致精美。

曲阳修德寺修德,地宫窑洞与石刻

北齐胁侍菩萨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