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長大,是彼得·潘給自己下得最惡毒的詛咒

彼得·潘已經109歲了,但如果你見過他,就會發現他現在還是那個長著一口乳牙叫囂著不願長大地小男孩。

彼得·潘從生下來的那天就逃走了,原因很可笑,因為他聽到父母談論,他將來長大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長大”這個詞深深地刺痛了年幼的彼得·潘,“長大”代表承擔責任,而彼得·潘還不想揹負這些,他現在只想做個玩樂的小孩,所以他逃到了肯辛頓公園,和仙子們住在一起。


永遠不要長大,是彼得·潘給自己下得最惡毒的詛咒


不要長大,是彼得·潘給自己種下的詛咒

我想彼得·潘一定是個精力旺盛的孩子,才會如此鍾情於遊戲,為了玩連家都不想要了。

做個只知玩樂的孩子很快樂,但時間長了也會乏味。等到彼得·潘終於玩夠了想要回家時,卻發現他嬰兒房臥室的窗戶關上了,媽媽懷裡抱著一個嬰兒在暖聲細語地安撫。

彼得·潘被這一幕震驚了,他感覺自己遭到了背叛。在他最需要家庭溫暖時,卻發現他被放棄了。我想當時彼得·潘的心一定碎得稀巴爛,才會一氣之下,重新回到肯辛頓公園,最後輾轉之下來到了永無島,一個只屬於勇士的冒險聖地。

在永無島,彼得·潘是丟失孩子們的隊長,他帶領孩子們對抗讓人聞風喪膽的海盜。彼得·潘的勇猛和膽識連海盜頭子黑鬍子胡可都膽顫,他曾經在一次戰鬥中砍掉了胡可的右手。


永遠不要長大,是彼得·潘給自己下得最惡毒的詛咒


如果我只告訴你彼得·潘的戰鬥事蹟和一些其他的趣事,你很可能會誤以為他是一個不錯的孩子,雖然有些任性,但還不是無藥可救。但如果我告訴你一些其他的事,你可能會害怕有一個不願長大的孩子。

1、彼得·潘:你有勇有謀、懂得駕馭風、但可悲的是你以自我為中心

彼得·潘用他的小伎倆成功騙的溫蒂三姐弟和他一起前往永無島,在去永無島的路上,剛剛學會飛的溫蒂三姐弟還是雛鳥,不懂其他飛行技巧。長時間的飛行讓他們想睡覺,但是隻要一打盹,他們就會往下掉,這是很危險的,但彼得卻覺得這很好玩。

在邁克爾往下墜時,彼得會從無視溫蒂大喊“救救他”的聲音,自顧歡快地喊“瞧,他又掉下去了。”他把此看成一場遊戲,只在邁克爾即將掉進海里的一剎那,才會一個俯衝把邁克爾抓住。但別誤會他不是為了救人一命,而是在賣弄他的本領。


永遠不要長大,是彼得·潘給自己下得最惡毒的詛咒


從這點我們能看出彼得的共情能力很低,根據一些發展心理學家的觀點,共情是某些道德行為的核心。其實共情的萌芽發展得很早,1歲的嬰兒在聽到其他嬰兒哭時也會跟著哭起來。而彼得的共情能力低,很大概率上是因為彼得一直生活在溺愛他的仙子中,沒有從正常的社會、家庭環境中學習到正確的道德標準。

在永無島上,彼得是那群孩子們的頭,他說的話就是聖旨,他不想讓孩子們吃飯,孩子們就要集體捱餓。如果只是捱餓忍忍也就過去了,但殘忍的是,彼得痛恨長大。

他永遠保持著孩子的模樣,也要求永無島上的孩子不能長大,如果他發現哪個孩子長大了,就會殘忍地將其殺掉。

在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將孩子從2歲持續到7歲的認知發展階段,稱之為前運算期。在這個時期,有一個標誌性特點——自我中心思維,這是一種從不考慮他人觀點的思維。缺乏對“他人從不同物理視角看待事物”的意識,以及不能認識到他人可能持有不同的想法、感受和觀點。

永遠保持孩童樣貌和心智的彼得,很可能就處於這一時期。不管是要求永無島上的孩子對自己的絕對服從,還是把別人的生命當兒戲,都恰恰能證明彼得的以自我為中心。

彼得·潘就是這樣一個驕傲任性,又經常傷害愛他的人的孩子。我想,如果你有一個這樣的孩子,想必會非常頭疼,不管有多少愛都會被他慢慢地擦掉。

2、愛的對立面不是恨,而是遺忘

“愛的背面是什麼?”

“是恨”

“不是,是遺忘。”

尾田榮一郎 在《海賊王》中說道:“人什麼時候才會死?被子彈貫穿心臟的時候?不對!得了不治之症的時候?不對!喝下毒蘑菇湯的時候?不對!是被人遺忘的時候!”

遺忘能帶給人全新的記憶和自由,當你的記憶被刷新時,你面對的就是全新的世界,能遺忘痛苦的記憶是種幸福,但遺忘快樂的記憶則是種不幸。

彼得·潘的腦海中一直有一個橡皮擦,他經常忘記很多事情:

1、溫蒂提起那個大敵時,彼得很感興趣地問:“胡可船長是誰?”

“你不記得了嗎?”溫蒂驚訝地問,“你是怎麼殺的他,就連我們大家的命?”

“我殺了他們以後,就把他們忘記了。”彼得漫不經心地回答。

胡可船長是彼得在永無島的大敵,他們彼此間發生了一系列的冒險故事,但彼得最後忘記了他,也忘記和海盜們戰鬥的經歷。


永遠不要長大,是彼得·潘給自己下得最惡毒的詛咒


2、溫蒂希望,叮叮鈴看到她會高興,但又懷疑這一點。彼得問:“叮叮鈴是誰?”

“啊,彼得”溫蒂萬分驚訝地說。即使她做了解釋,彼得仍舊想不起來。

“他們這種小東西多的是,”他說,“我估摸她已經不在了。”

叮叮鈴是彼得很親密的朋友,並且他們彼此陪伴著度過了很多的快樂、痛苦,但叮叮鈴死掉後,彼得很快就忘記了她。

3、下一年,彼得沒有來接她。……

再下一年,彼得又來接她去做春季大掃除了;奇怪的是,他竟不知道他漏掉了一年。……

一年年過去了,這位粗心大意的孩子再也沒來。等他們再見面時,溫蒂已經是一位結了婚的婦人。


永遠不要長大,是彼得·潘給自己下得最惡毒的詛咒


彼得是一個經常遺忘的人,或者更準確地說,他從來沒去愛過或者是在乎過任何人。因為愛別人,捨不得把她遺忘,而彼得只是需要從別人那裡得到愛,在愛裡肆無忌憚的任性。他不關心任何人,只關心自己,所以才會毫不在意的去傷害愛他的人。

蘇聯傑出的教育家、作家安東·謝苗諾維奇·馬卡連柯在《馬卡連柯教育文集》中寫道:“以溺愛對待兒童,只會造成兒童的不誠實、虛偽和自私自利。”

彼得的表現很像愛無能,看起來和愛他的人很親密,但其實內心深處有很強烈的距離感。這或許和他幼年時受到的傷害有關。

他說:“我原來也一直以為媽媽會一直開著窗子等我,於是我就在外面玩了兩個月,又玩了兩個月,再玩了兩個月,然後我飛回家。可是窗戶已經拴住了,媽媽已經把我全忘了,我的床上睡著一個小不點。

幼時的這段經歷深刻在彼得內心深處,所以他才會矛盾:一面排斥著母親,一面又渴望著母親。彼得無疑是悲哀的,但是這就是他永遠不長大所付出的代價,任何事都有其等價的付出。

就好比後來溫蒂和孩子們飛回了家,家裡開著窗,很歡樂,但彼得進不去,他永遠享受不到玻璃窗內家庭的溫暖和歡樂,只能從過家家中尋求短暫的、虛假的幻象。

呂克·貝松 在《這個殺手不太冷》中說:“歲月在你臉上刻下衰老,卻在我心底颳走回憶。成長是不得已的告別。”

人生的路是階段式的,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美好,停留在原地只會打轉,願彼得有一天也會長大。

文字提供想象的空間,插圖則把想象拽入現實

《彼得·潘》是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創作的長篇小說,它主要講述了永遠長不大的小男孩彼得·潘和溫蒂三姐弟在永無島的冒險故事。和其他兒童作品一樣,《彼得·潘》也是以離家到回家為故事線路來展開的,但不同的是小說的主角彼得·潘從離家後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而其他孩子則完成冒險返回家中。

作為一本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影響力的兒童作品,我也看過它好幾個不同的版本,但卻最喜歡《我愛讀經典:彼得·潘》這個版本,原因無它,最主要的是,這個版本太精緻了,它不僅有精妙的插圖,還有很多互動小機關。


永遠不要長大,是彼得·潘給自己下得最惡毒的詛咒

《彼得·潘》封面“布藝質感、精細燙金”,內頁做舊處理,頗具復古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道具團隊,精心打磨了106張插圖+10個立體機關,力求還原溫蒂與彼得潘的冒險之旅,更重要的是細節做得很到位。

例如:


永遠不要長大,是彼得·潘給自己下得最惡毒的詛咒


這個圖片中藏著彼得,你發現了嗎?如果沒有的話,你可以試著找出一隻黑色的鞋子,然後把它提起來,就是下面這樣:


永遠不要長大,是彼得·潘給自己下得最惡毒的詛咒

是不是很好玩,圖片背景是不是也和小說中,彼得遺落在溫蒂家的乾枯的葉子呼應?


永遠不要長大,是彼得·潘給自己下得最惡毒的詛咒


這張“地下之家”的鏤空摺頁圖就更精緻了,打開後就是直立的大樹,樹中間的鏤空代表著空心樹,從黃色的通道可以直接來到彼得他們的“地下之家”。

書中還有一個很好的點是,在每個小機關的前面都加了一張白色的紙或者卡,和孩子一起玩時,能增加孩子的期待值和好奇心。


永遠不要長大,是彼得·潘給自己下得最惡毒的詛咒

在我和3歲的孩子一起讀這本書,孩子一直說,這是我的書。他簡直太喜歡了,插圖可以幫他更好地理解文字內容,而互動機關則讓他愛上了《彼得·潘》,這無疑能給孩子種下愛讀經典兒童文學的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