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認為教授知識沒有深度的老師,最後,卻換來了所有學生的送別

初次瞭解這個與教育相關的影片《蒙娜麗莎的微笑》時,對電影名很不理解,心想蒙娜麗莎的微笑和教育有什麼關係呢?帶著疑問觀影,後來才知道為何以此為名,其實是關於教育的深度思考。


被認為教授知識沒有深度的老師,最後,卻換來了所有學生的送別


影片介紹:

故事發生在1953年的美國,一個致力於教育的教師,來到一個學校,發現這裡的學生有一個問題:都熱愛學習;課前也會提前預習,把要學的知識都過一遍。但是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不聽老師講解,只熟記知識的內容。


教師的反思自我:

凱瑟琳上完第一次課回家了,愛人問她一切可還好,她閉口不言自己的辛酸與委屈。得知每一位學生都會好好預習當天的課程,她決定在第二次上課的時候,穿插了很多講義中沒有的東西。結果:孩子們詫異自己為什麼都不知道那些知識。


被認為教授知識沒有深度的老師,最後,卻換來了所有學生的送別


這讓我想到了大學教育中:為什麼老師的講課內容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自己有自己的設計以及重點,然後進行講授。或許,這就是自主學習與老師帶領的結合。大學生,已經具備自學的能力,能給大學生的或者就是在文本的基礎上加入教師的理解進行講解,再由老師進行知識的深化,讓大學生的知識學習不再只停留在知識表面。而是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開展打破常規的教育:


被認為教授知識沒有深度的老師,最後,卻換來了所有學生的送別


面對次次成績得A的學生,這位老師絲毫沒有手軟,在判定學生的作文缺乏個人觀點,更多的是搬運他人已有的觀點,雖然內容十分好,卻也不是給她高分的理由。真正的高分必須靠自己一點一滴的知識積累,瞭解知識背後的東西,同時引發自己的思考。所以,這位老師的做法我是十分贊同的。

再反觀現在的大學教育,有了很大進步。但是依舊有老師給學生的作業進行等級評判的時候,關注的是結果本身,而不是引導她們自主完成作業的過程。常常看西方的教育,有的學生一週閱讀的論文、閱讀等有我們中國學生的一學期的數量,閱讀使人思考,同時,老師的正確引導使人明確自己最應該上交的作業是什麼!不是一份簡單地隨機應付,而是深刻思考得來的智慧結晶。

影片為什麼叫做蒙娜麗莎的微笑?

直到看到貝蒂的言語才知道,蒙娜麗莎的微笑人們看到的是表面上她的微笑,她的內心究竟快不快樂,只有她自己知道。

同時,每個受教育者、每個人想要追求什麼只有自己知道!過得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後來貝蒂成為了第一個反叛者,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也實現了自己作為女人的女權。


教書還需育人:


被認為教授知識沒有深度的老師,最後,卻換來了所有學生的送別


最讓人感動的是校長對凱瑟琳老師的無理要求不能被這位老師接受的時候,這位老師選擇離開,孩子一個個騎著自行車送走要離開的老師。但是這位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卻是深遠的,教育不僅僅是教知識;還在無形之中教學生道德、情感與價值觀等等。

教育的本質:教書育人。通過一個有關女權的教育故事引起大家的思考。整個影片矛盾、衝突、變化時刻貫穿,是一部極其優秀的影片,每一位教育者都應該看一看,現代社會是一個大家庭,大家都是相互學習的,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來看一看,引發自己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