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樣理解“父女母子一場,就是目送著孩子不斷遠行”這句話?

女王小影與正面管教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龍應臺《目送》

記得去年夏天,有一天兒子有事去小叔家,小叔住在本市另一個區,車程大約半小時,我沒有時間,便和小叔商量好叫出租車送他自己去,小叔在那邊接。除了和同學出門玩,這應當算是他第一次獨自離家,而且因為計劃在小叔家住宿,收拾了洗漱用品,揹著雙肩包,送他出門時,他一邊下樓,一邊笑眯眯若有所思地說“好象要出門旅遊一樣。”這於他也是一次嶄新的體驗。

我跟在後面,看著他的背影,當時便想到了龍應臺的這段話,不由得心中感嘆,兒子長大了,以後,我會經常如此時一般送他獨自出門。

兒子喜歡足球,嚮往歐洲,今年中考結束,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帶著孩子們去歐洲旅行了十幾天,這一次歐洲之行,他更加堅定了將來要去歐洲留學,在歐洲生活的願望。我知道,總有一天,他會離我遠去。

現在,剛剛升入高一的兒子,開始住校生活,每週只回家一天,乘校車往返,這三年,我將不斷重複和他說再見,看著他的背影登上校車,說過再見之後,他便不再回頭。然後,懷著失落和牽掛期盼著下一個週末的到來。

從出生時日日抱在懷中的小小嬰兒,成長為努力想掙脫媽媽懷抱的孩童,到開開心心和媽媽說再見揹著書包進校門,再到一心想要擺脫媽媽的關心嘮叨追求自我的少年,我的小王子就這樣一天天長大,一天天獨立,和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

現在,他在城市的另一方讀高中,三年後,他會到另一個城市讀大學,再過幾年,他或許就會飄洋過海,去往另一個國度。對於他,面對的是未來,充滿著美好期盼和嚮往。

而父母,再不能如面對學步小兒一般跟在旁邊小心呵護,只能看著他的背影,目送他越走越遠,滿懷思念與牽掛,在心裡默默為他祝福,為他祈禱!


和兒子一起成長

龍應臺真的是一位深明大義和睿智的母親,能夠寫出這樣的話人,內心一定是無比通透的。父母和子女的關係被她詮釋的很好,其實現實就這樣,當孩子長大了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會離開家去求學、工作。他們的每一次出發,都是在跟父母告別,而父母也是一次又一次在目送著孩子的背影。

隨著時代的發展,父母一代終將會老去,孩子們的時候會到來。這個時代父母與孩子的距離也會逐漸拉開,孩子們會登上這個舞臺開始演繹屬於自己的人生。而父母能做的就是在背後默默的支持孩子,祝福孩子,做好孩子最堅強的後盾。這樣的父母才是最明智,最受孩子喜愛的父母。

但是當今很多父母都無法做到這樣,他們總是打著“我是為了你好”的旗號去幹涉孩子的決定,影響孩子的選擇和判斷,這一切都源於他們無法做到對孩子放手,無法真正做到去“目送孩子的背影”。通常這樣拎不清的家長造就了很多“媽寶男”和“媽寶女”,這些人一輩子也很難有大的成就,因為他們的一切選擇都會受到父母的牽制,永遠也無法真正的獨立和長大。

所以說,真正能夠做到像龍應臺這樣的家長的人真的不多,能夠有這樣的父母真的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情。


娟說育兒

見題我憶起龍應臺在《目送》裡的一段話

感觸很深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

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

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孩子呱呱落地,他與我第一次分離了,離開了我的身體離開了我的暖房;我和全家滿心欣喜的迎接他,有了溫暖的懷抱比在身體裡的感覺更真實,雖然他離我遠點。

孩子會走路了,他又一次與我分離,離開了我的懷抱離開了我的攙扶;他顫顫悠悠的邁出了人生第一步,我和他又遠了一點點,但是我知道他的人生才剛開始。他需要獨自走下去的更遠更遠!


孩子長大了,他不再習慣性的讓我牽著他的手;父母,用盡一切力量,幫孩子的未來鋪築道路。孩子上幼兒園,父母送到門口,就只能在遠處注視孩子的背影。雖然人群如水,擁擠異常,卻依然能夠無比清晰的看到自己孩子的背影。等了半天,不見孩子回頭。瘦小的背影終於消失在門裡。

孩子更大了要遠去赴學了,會離得我更遠,不再需要我去照顧他的生活不用我再嘮叨他要如何處世。也許他會大學畢業,去遠方工作,獲取更好的機會。作為父母的我們給以擁抱,孩子已經不明白母親的深情。

他在過安檢,父母就在外面,看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等了半天,不見孩子回頭。頎長的背影終於消失在門裡。

偶爾會有團聚,兩代人的心已經有了深深的鴻溝。

坐同一輛車,互相不講話。

孩子帶著耳機,聽年輕人喜歡的音樂。

耳機就像是一扇門。

寬大的背影終於消失在門裡。

他更像一個大人的樣子和我們討論著他認為的東西和道理,看著他越來越高,聽著他娓娓道來,他和我都增進了彼此的修行…

簡而言之,我們的漸行漸遠就是我和他的一場修行!


天媽的快樂分享

你怎樣理解“父女母子一場,就是目送著孩子不斷遠行”的過程?

根據我理解,在這個話裡面的意思有以下幾個:

一,孩子終了是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父母一定要明白,在情感上要能接受。

不是有句話說的是,父母也要斷奶,這個斷奶就是情感上要斷奶。有時父母和孩子,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有些父母,老大上大學了,自己又還生了一個二胎,其實就是用來陪父母的。

父母不能塞孩子不喜歡的東西給孩子,不能在情感上控制孩子,不能把意志強加給孩子。孩子一有不同意見就說孩子不孝順。雖然是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是要互相尊重的。有的父母覺得孩子是自己的個人財產,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控制的很緊,如果這樣的話,你的孩子可能還到不了你的高度。孩子的個人發展如果沒有被父母控制過嚴,個人探索精神沒有被破壞的話,可能將會發展出比父母更廣闊的空間,更大的成就。

二,在行動上,不斷遠行的過程就是一步步幫助孩子獨立的過程。

既然孩子一定是會要獨立的,那麼父母一定要慢慢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為一個對生活有完整體驗的個人。不能包辦孩子的一切,不能什麼最好的都給孩子,讓孩子出社會後無所適從,因為別人不可能什麼都幫他做,他一定要有自己的為人處事的能力。別人也不可能什麼時候都讓著他,但是在他的意識裡覺得最好的東西就應該是他的,但現實是不可能這樣的,這樣下去終日會處於難以適應的痛苦之中。

剛開始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一些東西,選擇什麼樣顏色的用具,選擇什麼樣的時間做什麼,選擇什麼樣的興趣班和培訓班。

最重要的一點是,孩子能做什麼事了,千萬不要幫他做。讓孩子自己勇於摸索。

孩子想做什麼事,只要不是太危險,可以讓孩子勇於嘗試。如果孩子實在不知道怎麼做,請耐心地引導一下他。別光想著發脾氣。有時也是需要手把手的來教會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會了就好辦了。比如說什麼叫收拾房間,光說這幾個字還不行,要告訴他房間整潔的定義是什麼,步驟是怎麼做。

不要天天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放寬點心。除非是原則問題,否則不要干涉。

這樣孩子就一天天獨立起來了。

我是家裡的老大,從小的時候開始,家裡什麼事,媽媽有時都和我商量一下,所以我也比較成熟懂事。其實你不要把孩子太當作孩子來看,孩子在選擇過程中是不斷思考問題的,慢慢的就知道應該怎麼處理問題了,也慢慢學會了擔當。

綜上所述,父女母子一場,就是目送著孩子不斷遠行的過程,既然不能陪孩子一輩子,就要不斷幫助他自我成長,成為他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格格巫和萌萌喵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龍應臺《目送》

算起來今年應該是我離家父母的第十個年頭,2007年我上大學父親送我到學校,幫我安頓好一切要走的時候對我說:“妮,錢夠嗎?不夠我再給你拿點。”那時候媽媽正好重病在家,我說:“夠了夠了,不要了。”他說好,如果不夠你給我打電話。看著他欲言又止的樣子,好像要囑託點什麼,又或者有太多的擔心,當他轉過身離開的時候,我現在都依稀記得哪一個場景。他離開的腳步不像平時那麼步履如飛,而那時候的我卻沒有像現在有這麼多的想法。就好像進入了自己天空,終於沒有人約束我。

2011年我大學畢業回到了家裡,一切看起來是那麼正常。但2012年我嫁人了,是遠嫁。老公是我的大學同學,開始家裡人是不同意的,不是說在意對方家裡有沒有錢,有沒有車,有沒有房,而是他們知道女兒走了可能就是真的離開他們的懷抱。他們知道從此之後對方的話語裡全是報喜不報憂,但是最後他們還是如了我的願。之後就到了今天,我為人母之後瞭解了父母對孩子的感情,懂得了父母對孩子想時時刻刻留在身邊的想法,想起了每一次外出父母期待孩子早日歸來的眼神。現在我每年只要有時間就會回去呆一段時間,哪怕回去了每天去菜市場買一些他們願意吃的菜,哪怕坐在身邊一言不發,他們就會覺得很滿足。

孩子大了,總有一天羽翼豐滿的時候會離開父母的懷抱。如果你還年輕,你總覺得還有很多時間去陪父母,去給父母買他們需要的東西,豐富他們的物質生活,這麼做當然沒錯,但是請你不要覺得每一次離家的時候覺得父母的嘮叨很煩,每次電話裡囑咐你冷了要多穿衣服視為多餘囉嗦,因為當父母每一次目送你遠行的時候他們的心都碎了。

記得每年抽出時間去陪父母,無論你的工作有多忙,哪怕只是一次旅行。記得父母對你陪伴的每一個時期,從你呱呱墜地到你學業有成、事業有成、結婚生子;無論出多遠的門都記得對回家陪伴父母,因為那是一個即使全世界都拋棄了你,他們也會張開雙手把你擁入懷抱的人。


太陽當空照Blingbling

我第一次接觸這句話,是在學生的期中考試卷上,他們答完題,回來告訴我,“老師,這次考試的閱讀題太難了,我們都看不懂。”

當時很好奇,是什麼樣的文章讓他們感覺有難度,後來打開試卷看了看,正是龍應臺的《目送》。初一的孩子很難體會其中的深情。

我看了一遍,就愛上了龍應臺的文字,後來我又買了她的三本書《目送》《孩子,你慢慢來》和《親愛的安德烈》


我還記得裡面引人深思的文字“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這段文字在我有了孩子之後,我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會。

記得小時候,爸媽忙著上班,很少管我,我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早晨,還沒等我醒來,爸媽就去工作了。到了晚上,爺爺就會帶我到村口去迎接他們。後來媽媽進城工作了,好多天不能見她,於是村口的等待似乎成了我每天的任務,等她回家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上了大學後,爸媽送我到車站,我每次跟他們使勁揮手讓他們回去,他們都是站在風中,微笑著對我擺手。我有了自己的生活後,跟他們溝通的少了,每次電話打的時間長了,還有點不耐煩。但是每次離開,他們都會送出好遠。

後來,有了孩子,我每天下班都能看到他們帶著孩子在村口迎接我的情景,就像小時候,我等他們一樣。

我突然頓悟,這個世界上,花費時間最長的就是等待,我等你回家,你等我歸來。

龍應臺說:“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是的,不必追,卻需要我們心懷感恩。作為兒女的我們,需要握緊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變老。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及時的與孩子們溝通,讓他們在轉身的時候,可以看到我們的微笑。


敏家的小淘氣

除了題目這句話,還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世間所有的愛都指向聚合,唯有父母和孩子的愛,指向分離。

不知道為人父母的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再讀到這樣的話的時候,心裡一酸,眼角一熱,幾乎掉下淚來。

十月懷胎,辛苦分娩,日夜呵護,到最後就是為了漸行漸遠,為了分離?

但是,親愛的,沒錯,最後是漸行漸遠,最後是分離。

想想我們自己,在呀呀學語的時候依戀著父母,後來慢慢長大,揹著書包離開父母,然後上學、就業、成家?

所以,不管願不願意,這都是正常的結果。


只是多麼希望,當親愛的孩子離開我們展翅翱翔的時候,他走得穩健、自信,而目送的我們也放心、安心。

為了這一場盛大的分離。我們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1、給他一個健康的身體。從小注意營養均衡,不挑食,養成好的衛生習慣。讓孩子有個健康的體魄。畢竟健康是一切一切的基礎。

2、不嬌慣,慢慢讓他獨立自主。這種獨立,包括一些事情比如獨立收拾書包,獨立學習不依賴父母。還包括思想上的獨立,比如遇到事情會動腦筋,不依賴別人給答案。有主見 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判斷力。

3、懂得保護自己。現在社會上的一些不法分子總是盯著善良天真的孩子。警惕性太低的孩子,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的孩子,萬一遇到人販子、傳銷組織…這些不法分子,後果不堪設想。從小灌輸安全意識,教導孩子遇到危險該怎麼辦,是一堂非常重要的事情。


4、良好的性格和人際交往能力。或者說情商。現在的孩子,智商都不會太差,家長都很重視教育。但是情商就被大大忽視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在很多公眾場合,一些孩子不顧他人感受,大喊大叫,顯得非常沒有禮貌和修養。有些孩子不懂得分享、禮讓,一切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孩子,在家裡還能被容忍,畢竟現在孩子少。但是到了社會上,別人是不會這樣容忍你的。為了孩子將來有良好的情商,家教非常的關鍵,家庭教育藏著孩子的未來。

5、抗挫折能力。

我們喜歡鼓勵孩子,我們喜歡孩子將來一帆風順。這是美好的願望。但客觀說來,人的一生總會遇到許多“坎”,有時是學業上的,一門功課無論如何也學不好;有時候是青春期追求異性被人拒絕;有時候是工作上遇到麻煩。我們在媒體上也看到許多年輕人遇到挫折自殺之類的新聞,這是十分惋惜和令人心痛的。抗挫折能力的培養,就是為了孩子將來能自強地度過各種難關。

6、終身學習能力。時代一直向前發展,一切日新月異。今天的世界在我們出生的時候不敢想象。那麼未來我們也無法預測。學校裡學的知識到了孩子走出社會,肯定就不夠用了,面對變化快速的社會,唯有強大的學習能力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不被時代淘汰。


7、財商。理財能力。

財富的多少決定了一個人能享受什麼樣的物質生活。不要說談錢很庸俗。沒有錢的人生是看盡世態炎涼的人生。相信你會同意這一點。

我們親愛的孩子,我們也希望他將來有足夠的金錢過上優渥的生活。那麼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擁有自己的零花錢,管理自己的零花錢,慢慢學會安排自己的“開銷”,這樣他長大後就不會花錢入不敷出,大手大腳。甚至通過家務等“賺錢”,有理財經驗的家長還可以把自己的投資經驗在孩子理解能力稍強的時候教給孩子。

第二部分,我想談談父母自己本身。


1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你可能想不到我們這些父母因為自己的見識短淺有可能會“害”了自己的孩子。

我在教書生涯中遇到一個孩子非常喜歡畫畫,十幾年前,畫畫還不算是一個“正經”愛好,那個家長逼迫孩子放棄畫畫,去考數理化專業。孩子最終聽從父母的命令去考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大學專業。因為沒有興趣,成績很差。工作後一直沒有好的表現。但幸運的是,他在工作之餘重拾畫筆,開始畫畫,去年辦了個人畫展。

這個故事還好是個喜劇結尾,試想一下,如果不是這個孩子重新拿起畫筆,他這一生都沒有辦法最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做不出成績。

所以我們父母愛孩子,但也要尊重孩子。把心放大,多學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

2、愛孩子,但不要控制孩子。


你可能也發現了一,結婚後,許多公公婆婆還要干涉孩子的家庭,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要不要生二胎…父母一直在干涉著小家庭。

這樣只會造成婆媳關係緊張。這樣也無法讓孩子成熟。你都包辦好了一切,你的孩子都聽你的好了。但是,你操得了一時的心,你能操得完一世的心嗎?控制慾,只會造成下一代家庭的紛爭,還有你的孩子的永不成熟。

綜上所述,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科學養育孩子,讓他學會所有獨立的本身。孩子長大了,我們該調整心態,體面地退出孩子的人生。


和大家共勉。

謝謝。


江湖人稱三寶媽

看到這個題目,說實話腦中不由自主會浮現出父母朝我揮手,然後目送我的背影遠行的畫面。

從搖搖晃晃開始學步,父母為了讓我們勇敢的自己邁出那一步,又是擔心又得狠心的鬆開緊緊握住的雙手,看著孩子一步步往前走,走的越遠走的越穩越開心。後來開始上學了,父母從最初的接送上下學慢慢的希望孩子能獨立能結交好朋友,於是忍住那些擔憂,每天送到家門口看著孩子蹦蹦跳跳的和其他小朋友有說有笑的去上學。後來孩子考上大學了,一年兩次寒暑假,父母總是替孩子拎著大包小包的行李,送孩子到火車站或是機場,看著他們上車上飛機,希望這些交通工具開的穩一點,最好正式開動前開的再慢一點讓自己多看幾眼孩子,可飛機火車開的再慢總歸要開走,只剩下父母在孩子的身後拼命的揮手送別。一轉眼孩子大了要戀愛了要結婚了,父母親自給男孩選了婚房,送著他搬出了原來的家庭,開始屬於孩子自己的新生活,而給女孩準備好不讓她丟面子的嫁妝,給她梳妝打扮,哭著送她進到別人的家庭。看著結婚的新人步上婚禮紅毯,就好像小時候狠心又不忍心放手的那一刻,看著他們的背影希望他們走的穩穩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摔倒。

所以父母真的是一路為我們的成長送行,而他們者堅定的站在我們身後搭建一個為我們遮風擋雨溫暖的家。現在他們慢慢老了,真的需要我們年輕人善待他們。


無憂精英網

這句話來自龍應臺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此生,我們都有幸身為人子女,絕大多的也將為人父母,但凡有過切身體驗的,都能讀出這段話的無奈和酸楚。

俗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在為人母以後,對這句話會理解的更加深刻。

從十月懷胎孕育的甜蜜和辛苦到兒女成家立業、離你漸行漸遠,這中間的甜蜜和酸楚也只有自己清楚。

我們見證著孩子一天天的成長,看著他們慢慢掌握了做人的本領,我們是如此欣慰充滿了成就感。

可真正的成熟便意味著不再依賴父母的羽翼,而成長為可以獨立面對人生風雨的獨立個體。

我們盼望著兒女長大成人,盼望著他們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可同時也就意味著他要一步步遠離你。他的人生,你只能觀望和祝願,卻不能參與太多更喪失了掌控的權利。

我們一次次的目送著兒女遠行的背影,就如同當初父母目送我們一樣,我們終將不再是不可分離的整體。


守望麥田

“有一天我會站在門廊,眺望你向我揮動著手臂,漸行漸遠”——《有一天》。這是寶寶的繪本,當我第一次打開來看,便被那真實的情感和體會觸動。“那一天我數算你的手指,輕輕把他們親遍;那一天初雪飄落,我把你高高舉起”我熱淚盈眶,心裡想著當有一天我的寶貝要去獨立的面對她的世界,我的心裡會有多少心疼、多少不捨、多少期盼。



當一天晚上我拿著這本繪本躺在床上跟孩子共讀時,我仍然被感動到。讀完繪本,我轉身看著我的女兒,她只有27個月,她的小臉蛋上掛著眼淚問我媽媽呢,媽媽呢?我被她問的一愣看著她的臉滿是心疼。

是的,即便她還那麼小,但這本溫情而浪漫的繪本她看懂了,當嬰孩長大已經成為女童時,她一個人去探索世界,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未知。“有一天,你會獨自走進一座有米的森林。”“有一天,你會飛快的奔跑,感受心的悅動如同火焰。”她的身邊已經沒有了媽媽的陪伴。這對於一個不滿三歲的寶寶,是難以接受的。她不停的問著我媽媽哪去了,眼裡流著淚。


我抱著她,安慰著她,久久的,她還是很難過,我告訴她媽媽在家等著寶貝呢。她哭著一直重複著“媽媽在家等著呢”。直到我像她保證,媽媽哪也不去,一直陪著你,永遠陪著你,不離開,絕不。她才安然入睡。

\n

我想有一天我的寶貝會真切體會到分離,那時候她已經成為一個大女孩,可以堅定的走向她的夢想;那時候她感受到成長會將她帶去遠方;那時候她知道,愛她的媽媽在家裡等著她,媽媽和家就是她的港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