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5种死法:你猜——是1453、1806,还是1917年?

打个比方来说,在欧洲所谓的“天下”,就是指的罗马帝国,其他林立的小国,都只是“天下万邦”;欧洲所谓的“皇帝”,就是特指“罗马皇帝”,

除此之外的路易、查理、爱德华、腓特烈……一干人等,最多只是国王或者摄政。

其实中国也一样,四海之内就是一个“天下”。即使天下纷争,多人称帝,但“真命天子”只有一个,其他人都是僭越,政权也称为“伪楚”、“伪齐”、“伪满洲国”……

罗马帝国的5种死法:你猜——是1453、1806,还是1917年?

从左向右: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德意志皇帝威廉、俄国沙皇尼古拉

那么问题来了,那在欧洲历史上,为啥又有德皇、法皇、俄国沙皇……这大一堆的皇帝呢?他们跟罗马皇帝又有啥关系呢?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01 第一种死法:古罗马的灭亡

公元395年,古罗马帝国最后一次东西分治。

注意了,这一句话里有两句潜台词。

首先,这不是帝国的第一次分治了。早在一百多年前,罗马不要说东西分治,干脆搞过一阵“四帝共治制”,两个皇帝加两个副皇帝,分片包干、各镇一方。

罗马帝国的5种死法:你猜——是1453、1806,还是1917年?

3世纪末期的四帝共治制示意图

要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罗马帝国实在太大了,从中东到不列颠,尼罗河到莱茵河,吃喝拉撒全要管,又没有中华帝国的那一套郡县制、科举制、盐铁专卖、独尊儒术等等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制度设计,当时内忧外患烽烟四起,只好分出四顶皇冠,大家分头灭火

日后改朝换代,蛮族统治西欧,同样是因为统治技术的落后,只能采取层层分封的办法,一时山河破碎、小国寡民,貌似还不如四帝共治呢。此是后话不表。

第二句潜台词,东西分治,可不是东西分裂。严格来讲,大家分的是治权而非主权。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好像希望小学的校园,给各班分了卫生区,自备扫帚拖把,自扫门前雪,不过大行动,还得各班班长一起商量,将来散了摊子,大家出了门还都叫希望小学。

总而言之,从3世纪末开始,古罗马帝国的分治传统就算确立起来了。但就跟中国一样,哪个“唐宗宋祖”不想一统天下呢,于是打打停停,分分合合,终于在395年,最后一次分治了。

罗马帝国的5种死法:你猜——是1453、1806,还是1917年?

395年的罗马东西分治

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

因为还没有等到下一次合并,在公元476年,西部罗马帝国就灭亡了。说是灭亡,其实是蛮族军事首领废除了最后一位傀儡皇帝,不再续杯了,而是向东部罗马皇帝请命,说干脆撤了这个编制算了,让我直接来当意大利的总督,岂不美哉?实际上,当时西部罗马帝国的领土,也早就被蛮族瓜分干净,名亡实也亡。

这就是罗马帝国的第一种死法,学界一般认为,公元476年,古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开端。

那么,东部罗马帝国呢?

02 第二种死法:中世纪罗马的灭亡

1127靖康之变,金国攻破东京汴梁,占了北方。但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又移驾临安,这剩下的150多年,剩余的半壁江山,也还得叫“大宋”不是?

因此,从法统上说,东部罗马帝国虽然版图缩水了,但一直到亡国,人家都是正经的“罗马帝国”,君主是正牌的“罗马皇帝”,只不过,逐渐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不再是“古罗马帝国”了。

那该叫什么呢?一般称为拜占庭帝国,这是取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旧称“拜占庭”而得名。

罗马帝国的5种死法:你猜——是1453、1806,还是1917年?

11世纪早期的拜占庭帝国

不要请注意,这个说法最早是在16世纪时,由西欧的历史学家提出来的,此时东部罗马帝国已经亡国一个世纪了。在咱们礼仪之邦的中国看来,这其实有点刻意抹煞其正统性、略带揶揄的说法。就像金朝管南宋不叫宋,而叫“临安帝国”,你说——这里头几个意思?

照这么说,那正统罗马在哪儿呢?从中世纪开始,查理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应该算是西欧的“罗马正朔”。

还记得咱前边说的吗?古罗马只是地区分治绝非分裂,西半边也只是暂时没有了皇帝,但罗马还是那个罗马,需要时,再立一个就好喽。

公元800年,“需要时”就到了。拜占庭皇帝忙着抵御东方的阿拉伯人、保加利亚人,顾不上照顾罗马的教皇,教皇被“内外反动势力”欺负的够呛,只好投靠法兰克王国,在请人帮了好几次大忙之后,为表谢意,便在这一年的圣诞节,突然给国王查理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这就好比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从此破天荒,北方蛮族也成了正统王朝的“皇帝”。

罗马帝国的5种死法:你猜——是1453、1806,还是1917年?

查理大帝加冕礼

这一段突然加戏,却也创制了“君权神授”的先例,此后欧洲各国的王族,可以凭借血统成为国王,但只有经过仪式,由教皇加冕,才能成为天下至尊的“罗马皇帝”。

至于拜占庭那边承不承认呢?

对不起,这不是你们班的“卫生区”,承不承认都无所谓。

当时拜占庭的掌门人,正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伊琳娜女皇,她称帝比武则天晚了107年,但武功却差了十万八千里。武则天开拓西域,增设北庭大都护府,伊琳娜却对外收缩,丧权辱国。不过,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查理曼大帝还真向伊琳娜女皇讨论过联姻事宜,以获取追认,进而重新统合罗马帝国,可惜后来因故未成,否则欧洲一体化提前一千多年就实现了。

长话短说,东部罗马帝国后来国势起起落落,最终在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学界一般认为,这一事件标志着欧洲中世纪的终结。

这便是罗马帝国的第二种死法,从公元初年的古罗马帝国开始,从未中断的这一支法统,算是告一段落了。

03 第三种死法:神圣罗马皇冠落地

西欧那边,查理曼的帝国又如何了?

查理之后,帝国延续了古罗马的分治传统,843年,他的三个孙子把爷爷的家产分了:西法兰克、中法兰克、东法兰克,大致位于今天法国、意大利北部、德国西部一带。而那个“皇帝”的头衔,给了大孙子、中法兰克的洛泰尔。

罗马帝国的5种死法:你猜——是1453、1806,还是1917年?

查理曼帝国的三分天下

家虽然分了,但跟原来讲的一样,分治不分裂,大家还都是“希望小学”的人。那么就看教皇给谁加冕,谁就做整个“天下”的皇帝喽。日后西法兰克、东法兰克的国王,也都带过皇冠,享过“皇帝”瘾。

辗转到了10世纪,东法兰克那边,查理的后裔早就死绝了,改朝换代也过了几波人。961年,国王奥托一世仗义出手,帮教皇平定了意大利的叛乱,第二年,教皇约翰十二世投桃报李、旧事重演,为奥托加冕为“罗马皇帝”,从此这个称号便在东法兰克诸侯内部,一路传递下来。

到1155年,著名的“红胡子”(音译为“巴巴罗萨”)腓特烈,又在国号之前冠以了“神圣”二字,这便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由来。当然,在习惯上,仍以962年的奥托加冕,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

到15世纪中叶的哈布斯堡王朝腓特烈三世皇帝时期,根据统治的实际情况,又在国号前加了个修饰语“德意志民族的”,全称变为“德意志民族(或称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不过归根结底,也还是古代查理曼帝国,再往上数,也就是西部罗马帝国的法统延续,君主仍然称为罗马皇帝。

从查理曼帝国到神圣罗马帝国,虽然中间转了几个折,来路有点不正,但国祚真是长,一直活到19世纪。在最后的几百年里,皇冠一直戴在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头上,大多数情况下,由奥地利大公兼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罗马帝国的5种死法:你猜——是1453、1806,还是1917年?

中世纪后期的神圣罗马帝国双头鹰徽章

1804年,法国皇帝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大胜奥地利皇帝与俄国沙皇,赢得了“三皇会战”的胜利。败军之将焉能天下独尊?在拿破仑的逼迫下,1806年,奥皇弗兰茨一世被迫放弃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

罗马帝国,就这样不情不愿的,第三次死亡了。

然而且慢,不是说皇帝只能有一个吗?那这法皇、奥皇、沙皇……都是充话费赠的吗?

04 拿破仑与俄国沙皇,谁是罗马接班人?

按时间顺序,首先冒头的是“沙皇”。

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古拉丁语的“凯撒(caesar)”,其实就是古罗马当年四帝共治时,那俩“副皇帝”的称号,后来被巴尔干的保加利亚帝国用了去。因为当时拜占庭帝国还在,天下尚有正皇帝,保加利亚人也没想取而代之,当家的就选用了“凯撒”,后来据音译+意译,即被称为“沙皇”。

同为斯拉夫人的塞尔维亚,日后也用过这个称号。

1453年拜占庭灭国后,亡国之君君士坦丁十一世下落不明。十几年后,他的侄女索菲亚公主嫁给了遥远东方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后来两人的儿子也成为大公。因此,按照欧洲传统,无论血统还是法统,莫斯科大公国都可以看作是拜占庭帝国,也就是当年东部罗马帝国的延续。事实上,莫斯科公国乃至日后的沙皇俄国,也确实自认为“第三罗马”,接过了拜占庭帝国的东正教传统和双头鹰国徽。

从这一点上说,莫斯科大公和他的斯拉夫兄弟们一样,仅仅自称“凯撒”,还是很谦虚的说法呢。

罗马帝国的5种死法:你猜——是1453、1806,还是1917年?

沙皇俄国罗曼诺夫王朝双头鹰徽章

经过了几个王朝的轮转,到罗曼诺夫王朝彼得大帝那会儿,在1721年,终于实至名归也自称“皇帝”了(按俄语翻译,全称为“常胜将军与独裁者”),但基于当年对拜占庭帝国同样的心态,西欧那边咬死了不改口,还称其为“沙皇”,这个称号也便约定俗成叫了下来。

1917年阿芙乐尔号一声炮响,罗曼诺夫王朝灭亡,这便是罗马帝国的第四种死法。从时间上说,这是罗马帝国安魂曲的最后一个休止符。

值得一提的是,时至今日,俄罗斯的国徽仍为红底金色双头鹰。

至于法国皇帝,一般来说,这个称号是专属拿破仑的。一代战神不走寻常路,先是乱世崛起,在法国大革命中击败了保王党,然后逐渐集权,终于在1804年称帝。在他之前,尊贵如“太阳王”路易十四,也不敢造次,只能乖乖的当“法国国王”。

就在同一年,奥地利大公弗朗茨为了应对拿破仑称帝,整合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产业,攒出来一个“奥地利帝国”,也自认为皇帝。这就逊的多了,

他本来就是天下至尊的“神圣罗马皇帝”,现在又搞了个“二线品牌”:奥地利皇帝,自己既当“刘邦”又当“王莽”,难道是预见到,两年后神罗皇帝就要不保,先找备胎吗?

罗马帝国的5种死法:你猜——是1453、1806,还是1917年?

拿破仑一世加冕礼

从法统上来说,拿破仑那边,其实和罗马还是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毕竟法国的前身,也是查理曼帝国的一部分:西法兰克王国,他作为法国的君主,又是实实在在按程序,由教皇加的冕

。虽然名号只是“法兰西人的皇帝”,但教皇庇护七世宣读的加冕辞,却和一千年前给查理曼大帝的一模一样,加冕戒指上,也同样带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徽纹。

两相比较,奥地利那边,倒更像自娱自乐的山寨品。

1814年,拿破仑被逼退位,一年后卷土重来,但很快又兵败滑铁卢。既然他的帝国与罗马还沾着一点边,那么这就算是罗马帝国的第五种死法了。

05 奥皇和德皇,谁是冒牌货?

最后要说,如果奥地利是山寨皇帝,那德国那边就是确定无疑的“伪”皇帝。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在凡尔赛镜厅自行称帝,是为德意志帝国威廉一世皇帝。

在加冕的前几天,威廉一世还在跟他的首相俾斯麦闹别扭。因为威廉的本意,是要做货真价实“德意志人的皇帝”,而俾斯麦拟定的名号,是“德意志境内的皇帝”,请注意,这里只差俩仨字,意义却是千差万别!

后来,皇帝屈从了首相,但典礼当天,俩人气哼哼,谁都没给谁说话。

罗马帝国的5种死法:你猜——是1453、1806,还是1917年?

德意志德国的成立

您瞅准喽,既没有教皇的加冕,也没有昔日罗马帝国的法统加持,说白了,就是个在“德意志境内”憋着的“局部皇帝”,哪算得上“天子”呢?如果按照传统的罗马皇帝标准来衡量,德意志皇帝确实是个“假货”,还不如人家拿破仑。

除了奥皇、德皇、沙皇,欧洲还有“半个皇帝”,那就是当年雄霸天下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它的君主既是英国国王,还兼领“印度皇帝”。不过,印度毕竟只是英国占领的海外殖民地,不在欧洲本土,因此就勉强称为“半个皇帝”吧。

一战之后,德国、奥匈、沙俄,三大帝国土崩瓦解,三个皇帝自然也就销编了。而到二战后,印度一度从殖民地升级为自治领,不久后独立。英王的“印度皇帝”,也就做到了头。

读了历史就知道:古今多少事?心宽无大事。

本文作者【齐文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更多深度长文,欢迎点击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