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40年臨床經驗心理諮詢師:引發抑鬱症的6個心理因素

抑鬱症,到底是生理問題還是心理問題?

每時每刻都有成千上萬的人陷於抑鬱。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至少有19%的成年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均會陷入明顯的抑鬱,並且這個數字還很可能低估了實際情況,而在美國每年因抑鬱失去工作能力和付出的醫療成本約有830億美元。

近40年的臨床經驗讓我意識到對於特定人群而言,抑鬱或是因某些生理因素而起,比如產後抑鬱折磨過不少女性朋友。即便如此,我發現大部分被確診為抑鬱症的人會有意無意地剝奪自己的快樂。

對於很多人,抑鬱更多的是心理因素引起,像對待生活的態度、精神上的空虛、生活方式、對自我的認知,以及那些會影響自身情感狀態的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之間確實會有關聯,並且很多時候我們很難將這兩者區分開來,就如同雞生蛋和蛋生雞的關係。

美國40年臨床經驗心理諮詢師:引發抑鬱症的6個心理因素

導致抑鬱的6個心理因素

就心理方面而言,以下6個因素容易讓我們剝奪走自己的快樂並導致抑鬱:
一、對自己太苛刻

辭去某件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是一件平常不過的事情,但對於某些朋友卻很難度過自己內心的坎。當自我要求過於嚴格時,人可能無法完成一項新任務或者培養一個新的愛好。

你大概多長時間經歷一次這樣的尷尬時刻,“我不確定我是否能做到”,甚至在閱讀聖經或者其他新書的時候都可能進入這樣的模式。

而為了取悅自己、讓自己滿意,我們需要培養一些有裨益的愛好、不傳遞負能量的愛好。

如果沒有積極的消遣方式,人就容易消極度日或者沉浸在自我麻痺中,如吸毒、酗酒或者是瘋狂購物,也有很多人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即便是為了取得成功犧牲了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環顧一下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一個學霸型的同學或是工作狂的朋友?


美國40年臨床經驗心理諮詢師:引發抑鬱症的6個心理因素

二、自控力太強

有的人自我要求非常嚴格,並不懂得和自己友好相處。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憤怒的時候,當你在憤怒的臨界點的時候,爆發可能只需要吹灰之力。


這個時候,有些人會外化自己的憤怒並且非常極端地表現出來,有些人則選擇內化自己的憤怒雖然這會讓自己更加壓抑。

然而,壓抑憤怒等負面情緒並不見得是件好事,這會容易導致生理上出現不適,如偏頭痛、高血壓和潰瘍。壓抑憤怒還會增加心理壓力,好比是水壩後面擋住的水一樣。


如果蓄水池的水過多,大壩就可能崩塌。當自己真實感受到的壓力非常明顯的時候,還依然試著去壓抑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還可能進一步導致焦慮發作。


因此,自控力太強也不見得是好事,反而是在不斷增加水壩的壓強並挑戰它的極限。


三、期望值太高

你是否曾感覺到自己必須在考核中獲得A?當考核結束的時候壓力才會有所減輕。

然而事實上,一個沒有實際標準的人是很難感覺到成功的。這和對自己太苛刻很相似,兩者經常相伴出現。有時候區分什麼樣的期待是合理的也是挺難的。


更多時候,人們並不懂得去欣賞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而是去期待出眾的成果,比如節食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顯現效果?在6個月內能合理地減去多少體重?


美國40年臨床經驗心理諮詢師:引發抑鬱症的6個心理因素


四、沒有一顆感恩的心,不懂得珍惜所擁有的

一個老兵曾說:“沒有搶指著的日子都是美好的日子”。


確實,一個經常經歷戰爭的人會把和平也當成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不羨慕可以慢下來並且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的狀態嗎?可以去欣賞那些得到的祝福嗎?幸運的你是如此健康並沒有被病痛纏身。把多少事情想成是理所當然的了?可以去享受當下的旅程嗎?


在人生這條很普通的道路上,關鍵是旅途的過程和沿途的風景,而不是盡頭的結果。


五、遇到問題時不去尋找辦法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關鍵是如何去面對和解決這些令人困惑的問題。

我們積怨,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憤怒,是因為事情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一個人的原諒和寬恕通常對應著另一個人的悔改。悔改是一種改變的行為,真誠的表示“是我的錯,我不會再這樣了”。

當然,我們需要有足夠的洞察力去發現什麼是自己應該承認和後悔的。我們還需要區分哪些是我們能做的、哪些又是我們無法改變的,畢竟應該不會有人認為任何問題都是可以解決辦法。


美國40年臨床經驗心理諮詢師:引發抑鬱症的6個心理因素


六、不懂得寬容

如果我們不懂得原諒,自己內心的憤怒將一直不斷積累。
我相信,設身處地地理解和換位思考會讓人更容易接納,這會幫助我們更好地去原諒和寬容。

比方說,當你在一個擁擠的電梯裡,後邊的人打了你一下,也許你會因此非常生氣。這時你應該告訴自己不值得生氣,這並不公平,因此你還不知道他是誰、他為什麼會打你。當你回過頭去發現剛才打了你一下的人竟然是個視力障礙人士,這時你會更容易接納和原諒所發生和經歷的一切。


寬容之心和謙遜通常是高度關聯的。坦誠地說,自負的人可能會認為“我對你非常不滿!因為你做錯了什麼並不代表我做錯了什麼!”,而謙遜的人往往會說“我為什麼要生你的氣呢?我也同樣會犯錯。”。


你的自負是否曾經常加劇了自己的憤怒?


說了這麼多,現在是時候回顧下自己的生活了,你是否還在剝奪著自己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