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歷史沿革

阜新市歷史沿革

阜新市位於遼寧省西北部,東經121°1′-122°56′、北緯41°41′-42°56'。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奈曼旗、庫倫旗和科爾沁左翼後旗相鄰。全市總面積10445平方千米,總人口193.0萬人(2006年)。轄5個市轄區、1個縣、1個自治縣。市政府駐海州區中華路45號。

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溫13℃,1月均溫-11.6℃,7月均溫24.2℃,年均降水量539.3毫米。是遼寧省重要的畜牧、油料基地。大鄭、新義鐵路,G25、G1113、G2512高速,101、304國道和204、211、205、303、314等省道過境。

阜新,取“物阜民豐,煥然一新”之意;一說是“山阜日新”。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析土默特左、朝喀爾喀、唐古特三旗地置阜新縣。1914年阜新縣直屬熱河特別區。

1933年4月,阜新淪為日本殖民統治。1934年屬錦州省及興安南省東科前旗。1940年1月1日,日偽當局將阜新縣境內新邱、長營子、米家窯、海州、孫家灣和今阜新鎮等地劃出置阜新市。阜新縣改為土默特左旗。

抗戰勝利後後,恢復阜新縣。1946年,阜新縣東部及彰武縣屬阜、彰聯合縣(駐哈爾套),阜新縣西部北彰義聯合縣,隸遼北省第五專員公署。國民黨佔區改阜新市為海州鎮,劃歸阜新縣。

1948年3月18日,阜新全境解放。同年4月18日阜新市政府成立。屬遼北省。1949年阜新市、阜新縣、彰武縣分屬遼西省,1954年市、縣歸遼寧省,1956年阜新、彰武兩縣歸錦州專區轄,阜新市直屬遼寧省。1958年撤銷阜新縣,設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屬錦州專區。1959年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彰武縣屬阜新市。

1996年,阜新市面積10434平方千米,人口180.3萬人。市政府駐中華路,轄阜新、彰武2縣,海州、太平、新邱、細河、清河門5區。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阜新市總人口1889774人。其中:海州區341454人、新邱區65293人、太平區148785人、清河門區72323人、細河區157706人、阜新縣714244人、彰武縣389969人。

2001年?,阜新市面積10445.13平方千米,人口199.58萬人。轄5個市轄區、2個縣(含1個自治縣),29個街道、34個鎮、31個鄉(含4個民族鄉),222個社區、836個行政村。

2002年4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33號)調整阜新市部分行政區劃:(1)將阜新市細河區的韓家店鎮和西苑街道的王營礦居委會劃歸海州區管轄,水泉鎮劃歸太平區管轄,長營子鎮劃歸新邱區管轄。(2)將海州區的東苑街道,新興街道的遼工大、新榮、怡靜園三個居委會,和平街道的花園、民族、中學、東風、園丁5個居委會,西山街道的興工、西環、育新、電工、丹陽、新建、四合、四保、局北、煤校10個居委會劃歸細河區管轄。(以下根據阜新市政府網站,可能為實際變更情況):(1)將細河區韓家店鎮整建制劃歸海州區。將細河區水泉鎮整建制劃歸太平區。將細河區長營子鎮整建制劃歸新邱區。將細河區西苑街道王營礦社區劃歸海州區平安西部街道。(2)將海州區以中華路和四合路中間線為界劃分,中華路東起東出口,西至與四合路交叉路口以北,及四臺路與中華路交叉路口至與四臺鎮交界路段以東北共18個社區劃歸細河區。(3)撤銷華東鎮,設華東街道辦事處,實行遼寧阜新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與細河區雙重管理,以園區管委會為主體制。(4)西苑街道辦事處實行阜新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與細河區雙重管理,以開發區管委會為主體制;將細河區沙海管委會成建制劃歸阜新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