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裡的生活:酸酸甜甜有滋有味

做泡菜出名的她,用自己的方式回報家鄉

“泡”出有滋有味的小康生活

華小英的生活軌跡就像是一個圓圈,老家是她的圓心。

華小英的老家在江西省瑞金市的華屋村。這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紅軍村”,更因“十七棵松”的革命故事和近些年村裡的土坯房改造而被人們所熟知。這裡是華小英開始做泡菜的地方,也是她兜兜轉轉總會回到的原點。

泡菜裡的生活:酸酸甜甜有滋有味

華小英向記者展示自己製作的泡菜。

她做的泡菜就是有名的“華嬤嬤泡菜”。今年54歲的華小英,2016年開辦泡菜工坊。把小小的泡菜從農家樂飯桌上的配菜,做到當地知名的熱銷品牌,並實現年營業額突破100萬元,對華小英來說,這四年的時間,不長也不短。四年裡,有不斷的琢磨,有堅守的初心,更有收穫的喜悅。酸酸甜甜的泡菜,也像極了當下老百姓有滋有味的小康生活。

回味

華小英總共研究出了十幾個品種的泡菜,百香酸黃瓜、酸甜蘿蔔、酸辣刀豆、酸甜藕片等都是她的招牌泡菜。與傳統醃菜不同,華小英的泡菜加入了百香果、贛南臍橙等水果混合發酵,色澤鮮亮、脆爽可口,又叫“水果泡菜”。

百香酸黃瓜,是她打開銷路的第一款“明星產品”,也是目前銷量最多的“爆款”。她做的酸黃瓜,嫩、脆、酸、甜,愛吃的人總也吃不夠。

華屋村一座土坯房裡還保留著華小英當初開辦華嬤嬤泡菜坊的模樣。作為非遺扶貧工坊,這裡成為了華屋村的一處景點。遊客不僅可以品嚐和購買到“華嬤嬤泡菜”,還可以瞭解泡菜的製作流程。

9月下旬的一天,記者在這裡見到了華小英。她身上穿的還是7月份直播帶貨時的那件印花上衣。衣服褪色了,看上去有點舊。聽說又有媒體來採訪,身邊人勸她換身新衣服,打扮打扮。“平時什麼樣,就什麼樣嘛。”她並不在意。一頭短髮、小麥膚色的她,笑起來十分爽朗。

採訪時,恰巧有一輛旅遊大巴開進村裡。一車從深圳遠道而來的遊客很快便被“華嬤嬤泡菜”吸引住,圍著試吃起來。試吃之後,讚不絕口的遊客便紛紛掏錢購買。

華小英做泡菜不是一時興起。在當地,一直有做醃菜的傳統。華小英家一共6個兄弟姐妹。小時候,家裡窮,沒什麼吃的,華小英和弟弟妹妹們嘴饞的時候,就從醃菜缸裡撈點醃菜吃。記憶中,那一塊塊醃菜就是最美味的零食。現在想起來,都會口齒生津,回味無窮。

長大後,華小英總會在媽媽做醃菜的時候搭把手,自然也學會了做醃菜。讀初中時,華小英每個星期都會帶醃菜到學校,還常常跟同學分享。同學們都說,她家的醃菜酸鹹適度,味道很好。“既然大家都說很好吃,我下次就多做一點,分給更多人吃。”華小英很開心,這也成了她做醃菜最初的動力。

醃菜,瑞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要做好卻不是一件易事。為了獲得最好的口感,開辦了泡菜工坊後的華小英不斷琢磨和實驗。家人還記得,研發期間,華小英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去調配方。那段時間,他們一家每人每天要嘗上十幾根黃瓜。

鹽水浸菜、入缸醃製、檢驗、出缸清洗、山泉水浸泡、瀝乾、倒入二次醃製……華小英採用傳統老壇泡製、乳酸自然發酵,總共有20多道工序,但同時她又加入了百香果、贛南臍橙等水果混合發酵。因為在製作上講究浸泡,所以又叫“泡菜”。

華小英頗為自己做泡菜的手藝感到自豪。她的“華嬤嬤泡菜”最大的突破就是在長時間的發酵後,泡菜還能保持爽脆的口感。這也是大家最為讚歎的。

好吃的東西大家都愛吃。華小英很快因做“水果泡菜”而“火”了起來。

回鄉

事實上,華小英一家1998年便搬到了瑞金市區生活,她的華嬤嬤泡菜坊也於2017年搬去了市裡,但她依然離不開自己的家鄉。隔幾天,她就會回趟華屋村,這裡也是她泡菜原料的產地。

華屋村果蔬基地總共300餘畝,華小英承包了40餘畝。9月正是豐收的時節,華小英的果蔬大棚裡,黃瓜、刀豆、洋姜等鬱鬱蔥蔥,長勢喜人。一旁還種有百香果和臍橙。這些都是“華嬤嬤泡菜”要用到的原材料。華小英一直以“做出贛南特色農產品品牌”鞭策自己,做泡菜選用的蔬菜都是大家可以看得到的“精品”。

華屋村前是成片的白色果蔬大棚,掩映在綠樹叢中,蔚為壯觀。村裡一棟棟紅瓦白牆的客家小樓依次排列。村裡還特意保留了一部分低矮破舊的土坯房。從土坯房到小洋樓,住房的變遷是華屋村鉅變和村民幸福生活最直接、最有力的見證。

以前,華屋村是個落後的貧困村。很多村民都選擇離開這裡去外面謀生。華小英的父輩為了生計也搬到了附近條件稍好的洗心村生活。華小英成家後,去了壬田鎮上做裁縫。再後來,為了兒子讀書,華小英一家進城了。閒不住的華小英又開起了窗簾店。因為常年勞作,華小英腰椎間盤突出,做過兩次手術。

在華屋村老家,華小英找到了人生新方向。華小英正式回鄉是2015年。那幾年,乘著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東風,華屋村成了有名的紅色鄉村旅遊景點。“聽一段紅色故事,品一桌客家菜餚,住一晚山村民宿”,成為華屋村的旅遊攻略。

很多在外面打工的人陸續回來辦民宿、種果蔬。華小英也回村裡開起了農家樂。

華小英辦的農家樂,生意很火。上菜前,她會先給每桌送一小碟自己醃的黃瓜、蘿蔔或是豆角等。沒想到,一碟開胃小菜,竟然比主菜還受歡迎。大家吃了都說好,還有不少遊客想要買些帶回去吃。

一開始,沒專門的包裝,華小英就把裝辣椒醬、豆腐乳的瓶子洗乾淨裝上自己醃的小菜。遇上沒瓶子的時候,便有客人先付錢,等有瓶子了再裝好寄出去。

華小英嚐到了泡菜的“甜頭”,“華嬤嬤泡菜”也便應運而生。如今,“華嬤嬤泡菜”通過電商等渠道銷往全國各地,連遙遠的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也都有訂單“飛”來。

回報

華屋村不僅給華小英提供了泡菜的原材料,更給她提供了向前奔跑的動力,而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報著家鄉。

“華嬤嬤泡菜”,每年銷量都在上升,並逐漸走向更大的市場。除了泡菜,華小英還研發了番茄花生米、醃菜酥、黃桃乾等零食。目前,“華嬤嬤泡菜”不僅有線下實體店和經銷商,還有淘寶、拼多多等線上電商平臺。她還與當地餐館聯動,銷售泡菜。

但華小英始終把華屋村作為泡菜原料的供應地。她建立了蔬菜種植合作社,收購村裡和附近鄉鎮農戶種的蔬菜。她還把蔬菜種子免費送給村裡的貧困戶,蔬菜種好以後,再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助力貧困農戶增收。

華嬤嬤泡菜坊去年被評為了“食品小作坊示範單位”。位於瑞金市象湖鎮八一北路的華嬤嬤泡菜坊,佔地300多平方,工人多的時候有數十名,多是女性。洗菜、切菜、做泡菜,每天有事做,有錢賺的日子,她們覺得格外充實。

52歲的劉小蓮在華嬤嬤泡菜坊工作一年多了。年輕時,她在深圳一家港資企業工作了十多年。她很喜歡現在的這份工作。這裡離家近,每月能輕鬆收入兩千多塊錢,還可以照顧在旁邊上小學的孫女。“華姐做泡菜很用心,做出來的泡菜,大家都很認可。她一直都在開發新的產品,很值得學習。”劉小蓮說。

華小英還十分熱心公益,常常會去看望貧困戶,並送去自己的一點心意。今年上半年,她曾把自己做的泡菜送給歸來的瑞金援助湖北醫療團隊成員們品嚐。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疫情影響之下,華小英仍然逆勢而上,在今年7月份註冊成立了江西華瑞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又準備將泡菜坊搬進工業園的標準廠房。她還想把產品包裝等整個生產線做起來,解決更多人的就業問題。(文圖:東方女報記者王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