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 | 浅析中国绘画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说起日本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国内很多人可能想到的就只是那些艳俗的春宫图。但作为一种以平民百姓的审美为基调而形成的世俗绘画的作品,浮世绘的题材其实还是很广泛的。

除了诞生初期有些日本人喜欢用浮世绘传达民众奢糜的生活状态以外,剩下的很多人喜欢用浮世绘来描绘日常生活,去抒写山川美景,还用其记录社会时事、民间传说和历史事件。因此在日本,它就像是画出来的百科全书,细致且精致的描绘了江户时代人民的生活。

绘画艺术 | 浅析中国绘画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浮世绘作品

为何将这些题材的绘画称之为“浮世绘”? “浮世”在日语中有“及时行乐”的含义,这似乎与江户时代新兴市民的生活理念不谋而合。江户人民认为时间如白驹过隙,世间已有诸多烦恼,何必因绘画再增添精神压力,不如就单纯的欣赏其魅力,不去教化人,也不要有任何深意,就让它漂浮在尘世,供人欣赏,以此叫“浮世”。

意料之外的是,浮世绘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虽然风靡国内,但在海外却也享有盛誉。它不仅对西方的现代艺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到了19世纪后期,浮世绘还被西方人视为追求艺术创新的东方艺术代表。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日本浮世绘的鼎盛时期,但再鼎盛,也只能在国内扬名啊,那日本的浮世绘是怎么传到欧洲去的呢?原来竟然是因为19世纪的日本和欧洲贸易来往,日本的工艺品开始流入欧洲。

浮世绘当然不在其中,但因为它又多又廉价,可以用来当包装纸,或者塞到瓷器里面,防止瓷器碰坏。因此大量的浮世绘就流入了欧洲,正好欧洲又在文艺复兴时期,那这些图纸看起来就可比工艺品有吸引力的多。

面对色彩和构图都很棒的绘画艺术,浮世绘一下就火遍了艺术圈,引起很多艺术家专门购买、研究,所以就导致很多西方人对东方的艺术出现了认知偏差:只知日本浮世绘,不知中国风俗画。


日本浮世绘画家对西方艺术家的影响


日本写实派画家葛饰北斋,1760年出生于江户,研究出用荷兰的西式透视方法来描绘风景画,68岁才出名的葛饰北斋,因其系列作品《富岳三十六景》而远近驰名,系列作品之一的《神奈川冲浪》,也用一层浪花激起了千堆雪。

巨大海浪奔腾而来,在浪花间飞舞的帆船,也跟着巨浪气势磅礴地冲向远处的富士山,这咆哮的浪花不仅受到了日本民众的追捧,还迅速的席卷了整个欧洲,引起欧洲印象派艺术大师们的争相临摹。

绘画艺术 | 浅析中国绘画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神奈川冲浪》

例如印象派画家莫奈,他就是浮世绘的狂热粉丝,他不仅临摹,还在家里的墙上挂满了浮世绘,这写浮世绘还是他去特意博览会买回来收藏的。

莫奈在受到葛饰北斋的启发后,在作品《鲁昂大教堂》中,将画面扁平化,并运用了光和大色块来表现作品的情绪,将印象派和浮世绘的绘画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绘画艺术 | 浅析中国绘画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鲁昂大教堂》

又如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他的这幅《星空》,就很明显可以看到浮世绘的影子。旋转、翻滚、奔腾的星空好似《神奈川冲浪里》浪花的咆哮,只不过,一个是灵魂出现了悲剧性的幻觉,一个只是宣泄般的奔跑。

绘画艺术 | 浅析中国绘画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星空》

有人说,如果没有日本版画家葛饰北斋印象派画风可能就不会产生。可大家不知道的是,日本浮世绘里的美人画来源于唐代的仕女图,浮世绘里的役者绘来源于中国宋代的民俗画,日本的版画来源于中国明清时期的刻本插画。

既然这些原创都是我们中国的,那为什么日本的浮世绘能享誉世界,而中国的绘画却显得默默无名呢?我想大概是因为张骞在出使西域的时候,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他们舍不得用中国的名画做包装纸,去保护那些容易破碎的青花瓷。因此青花瓷 & China扬名海外,中国绘画甘愿当起了护花使。


中国风俗画对浮世绘的影响


日本很多文化艺术都是经过中国文化艺术的演变而来,浮世绘就来源于中国的风俗画。而“风俗画”一词,最早是出现在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一书中:

“韩滉能图田家风俗、人物、水牛,取尽其妙”

但中国风俗画的起源可追溯到汉代,在望都等很多已经出土的墓葬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壁画、帛画都是以“民间风俗、社会实况”为主题创作的。

而浮世绘的题材种类众多,有风景画、美人画、风俗画、役者绘、戏画等等。其中美人画、风俗画、役者绘等,都是浮世绘最重要的主题。对于这些描绘民间风土人情的艺术,日本浮世绘到底吸收了中国风俗画的哪些优点呢?我们一一来看。


唐代仕女图

唐代仕女图和美人画都是以年轻美丽的女子为题材,浮世绘吸收了唐代画家密切关注女子在现实生活中的状态,但不同的是,唐代仕女热衷于表现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方式,而浮世绘则更关注的是平民百姓的生活,

浮世绘美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喜多川歌麿。我们把她的代表作《江户宽政年间三美人》与唐代周昉绘制的《簪花仕女图》放到一起对比,很明显她们丰腴的体态、慈眉善目的神态,都如出一辙。

绘画艺术 | 浅析中国绘画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簪花仕女图》

不同的是,唐代的美人着浓妆、穿轻纱、披锦帛,而日本的美人则清水芙蓉,穿着艳丽。浮世绘果然是取其精华再创新,仕女图的主角是皇宫贵族,而浮世绘的主角是普通的百姓。两者绘制的出发点不同,结果也不同,我想这也是浮世绘为何会比中国仕女图更有社会影响力的原因。

绘画艺术 | 浅析中国绘画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江户宽政年间三美人》


宋代民俗画

我们都知道,宋代的绘画艺术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巅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为艺术巅峰的代表、国家艺术的瑰宝,肯定会被浮世绘吸收的很彻底。这不,我们可以从葛饰北斋的风俗画《新出版的街景》中窥见。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当时市民的生活状态: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熙熙攘攘的行人擦肩而过,卖胭脂绸缎的商贩大声吆喝,有劳作的农夫、算卦的先生、待嫁的新娘,好一幅民间的景象。

绘画艺术 | 浅析中国绘画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清明上河图》

浮世绘正好吸收了这一点。江户时期之前的安土桃山时代,绘画艺术分为两派——狩野派和非狩野派。受到皇室支持的狩野派热衷于绘制华丽的上流社会,例如金碧辉煌的宫殿和城堡;被嫌弃的非狩野派的画家们开始学习中国的绘画艺术。

因此,浮世绘从高高在上的上流社会,转向平民百姓都喜闻乐见的平民艺术,像《清明上河图》一样,走进百姓的生活,去描绘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民间趣事。这种构思,让浮世绘进入了一个创新的时代。


明清时期刻本插画

浮世绘初期的作品是直接接手绘于纸或绢上的,很难流传下来,直到木版画的出现才让日本的浮世绘广为流传,而江户的木版画,来源于中国明清时期的刻本插画。

中国的雕版印刷术早在唐朝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最先开始是印刷佛经、诗歌等等,直到每家每户过年都要贴在家中的年画被印刷出来,才标志着木版画的开始。经过多年发展,明清时代的中国刻本插画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绘画艺术 | 浅析中国绘画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浮世绘木版画

浮世绘便是受到了"姑苏版"桃花坞年画的影响。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桃花坞年画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因其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中国民间传统审美内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还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刚开始,浮世绘以墨色单色的木版画形式出现,被人称作“墨折绘”,浮世绘木版画之所以能够得到发展,恰恰是因为其对中国版画的创新,我们可以从浮世绘的画作中看到,这些色彩绚丽的浮世绘作品,都是在中国版画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


写在最后

虽然中国的风俗画和刻画技术影响了日本浮世绘的创作,但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拓创新的精神仍旧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影响了浮世绘,浮世绘却创新了欧洲的艺术形式,因此,我们也不能因为过去历史的辉煌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中国的艺术之路,还很漫长。什么时候能让西方人对东方的艺术不再出现“只知日本浮世绘,不知中国风俗画”的认知偏差,能够让中国也出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景象,才是我们现在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