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从她的婚姻开始

《祝福》: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从她的婚姻开始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人物形象了。

她一头撞在香案角上,讲儿子阿毛的故事,去寺庙捐门槛,乞讨……种种行为,让她成为鲁镇上的笑柄。但实际上,祥林嫂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

鲁迅曾经说过——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而祥林嫂的婚姻正是如此,她所有的美好都被撕碎了。

她曾经有一份正当的工作,但这份工作却会随时被“寡妇”的帽子夺去。

被嫁到山里去时,祥林嫂那嚎、叫的行为,不是“寻找自由”,而是对前任丈夫的“从一而终”。

在第二任丈夫、儿子阿毛相继死去后,祥林嫂完全失去了价值,她不再是一个“女人”、“工具人”、“工人”。

因此,本文将以祥林嫂的婚姻为轴心,解读《祝福》的悲剧意蕴。


《祝福》: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从她的婚姻开始


扣上“寡妇”的帽子,便再也摘不下

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在鲁四老爷家时,小说是这样描写的——

“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鲁迅的这篇《祝福》写于1924年,尽管此时的中国已经结束了封建统治,但封建思想还深深禁锢着人们的头脑。

所以,绝大多数女性没有逃离"三从四德"的捆绑,认为自己应该在家孝顺丈夫、公婆,而不是出去工作。

从主人的角度来看,鲁四老爷是一个标准的卫道士。他表面清心寡欲,在暗地里又充满邪念,真可谓道貌岸然。所以,在他听说祥林嫂是个寡妇时,没有立刻露出明确的反对姿态。

这样的人,怎么能认可一个寡妇到自己家里来工作?不管祥林嫂有多么吃苦耐劳,鲁四老爷对她的第一印象是难以磨灭的,这仿佛在预告祥林嫂接下来的悲剧命运:再怎么干活也没用,这个“寡妇”的帽子随时会毁了你。

从祥林嫂自己的角度来看,她也没有理由能做到“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且不要说别人给她戴上“寡妇”这个帽子,就连她自己也不认可自己。

正是如此,她才会不停地工作。她的勤劳本是一种美德,但在这里,勤劳反而成了麻痹心灵的工具。自己给自己套上的绳索,无疑是最重的——这诉说了祥林嫂悲剧的开始。


《祝福》: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从她的婚姻开始


在花轿上嚎骂,不是争取自由,而是要从一而终

在祥林嫂的婆家把她绑回去,并逼她嫁给深山野墺的贺老六时,小说里是这样描写的——

“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

“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墺,喉咙已经全哑了。”

对于出嫁时的“反抗”,有读者理解为祥林嫂在“争取自由”,这实在是一种无比美好的理解。但是,笔者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无论是在《祝福》的原文语境中,还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一个旧中国的农村妇女,真的能有如此超前的思想吗?

因此,对于祥林嫂的“反抗”,我将其原因分析为两点:

一是因为她不想再去更穷的山沟里过苦日子,二是因为她想对自己的第一任丈夫从一而终。

第一点不难理解。原本的婆家就不富裕,现在还要到更加贫困的地方去生活,祥林嫂是不愿意的。

第二点,则是“从一而终”这一思想对祥林嫂的束缚了。旧时,“从一而终”是指一个女子终身只嫁给一个丈夫,即使丈夫死了也不再嫁。

祥林嫂已是没有话语权的“寡妇”,如果再嫁,便是对自己名声的又一次诋毁。在第一段婚姻中,祥林嫂比丈夫大十岁,二人的婚姻是牵强的。而婆婆、小叔子等人对祥林嫂也不好,才会使祥林嫂出逃到鲁镇来做工。但即便这样悲惨,祥林嫂也不愿再嫁。

祥林嫂的“反抗”,不是对自由的追求,而是封建思想对她的摧残。甚至可以说,反抗越激烈,摧残就越深。她必须要从一而终——这何尝不是悲上加悲?

当然,鲁迅在文中也没有明确写出祥林嫂究竟在嚎、叫什么,这确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祝福》: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从她的婚姻开始


失去丈夫、失去儿子,祥林嫂沦为他人笑柄

祥林嫂的第二任丈夫,因伤寒去世了。对此,卫老婆子的交代是“吃了一碗冷饭,复发了”。而对于祥林嫂痛失阿毛的经历,鲁迅“不厌其烦”地写了三次——

“我真傻,真的,我单是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如果说之前的祥林嫂还有“反抗”、有“坚持从一而终”的力气,那么,在经历了丈夫、儿子阿毛的死后,祥林嫂便是连力气也没有了,她成了孤独一人。

那么,本该受人同情的祥林嫂,为什么会沦为他人笑柄呢?因为她已经毫无价值。

首先,作为“女人”的祥林嫂。在年龄上,此时的她大约30岁出头,而那时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还不到16岁,很难找到和她匹配的对象。在相貌上,她脸色黯淡,仍穿着几年前的旧衣服,毫无动人之处。

其次,作为“工具人”的祥林嫂。祥林嫂先后失去了两任丈夫,无论是谁,都不会愿意再娶她。第二任丈夫家的大伯来收房,让祥林嫂无处可去。第一任丈夫家用卖掉祥林嫂的钱给小叔子娶媳妇,更是没有祥林嫂的位置。

最后,回到鲁家、作为“工人”的祥林嫂。在主人鲁四老爷眼里,祥林嫂更是一个“不洁之物”,她不被允许做任何与“祝福”相关的事。而鲁家之所以再次选择收留她,是因为鲁四老爷还要维持表面的正义感。久而久之,她的手脚变得笨重起来,也没有了先前想要劳动、生存的强烈意志,这样的女工留在家里,也只能是吃闲饭,那么,鲁家便有赶走她的正当理由了。

此时的祥林嫂无论走到哪里都受人嫌弃,她已经不再有价值。


《祝福》: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从她的婚姻开始


由此,从祥林嫂的婚姻中,我们可以解读出《祝福》的悲剧意蕴。

记得自己在上高中时,觉得祥林嫂非常可笑,甚至认为《祝福》是在讽刺祥林嫂,但现在才终于看明白,鲁迅是在借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来讽刺当时的社会环境、讽刺封建的婚姻家庭伦理制度。

《祝福》是《彷徨》这部小说集的第一篇,今天看来,这个“第一”实在当之无愧。

你对《祝福》有怎样的阅读感受?你觉得祥林嫂的婚姻悲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作者@鸭子读书笔记,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在读,欢迎关注。

经典文学作品、语文教育、情感交流,与你共分享。


《祝福》: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从她的婚姻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