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tory】三大產業“疫後超車”③

如今,在經歷了“新冠”風波的衝擊後,復工復業的浪潮讓原本滯緩的市場再度“湧動”起來。

在疫情影響下,各行業重新洗牌。那麼,我國重點扶持的三大產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這些產業內的中小企業在疫情的衝擊下,其資本和發展受到了怎樣的影響?同時疫後的市場是否存在實現“彎道超車”的機遇呢?

本週《華東科技》封面故事,帶你一起走進《三大產業“疫後超車”》。

【T.story】三大產業“疫後超車”③ |復工後的AI企業:危與機的角逐

03復工後的AI企業:危與機的角逐


隨著國內疫情形勢逐步趨緩,全國生產大面積停擺一個月後也開始逐步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

長時間的隔離與延遲復工給一些企業乃至行業帶了不可預估的影響,眾所周知,本次疫情受波及較為嚴重的是高度依賴傳統線下運營的第二及第三產業。但疫情對於整個經濟環境的影響,會逐漸地傳導到經濟體的各方面。

疫情期間線上化、自動化的技術需求更加旺盛,某種意義上將催熟更多垂直場景的智能化,這對人工智能技術落地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但作為未來數字經濟的代表和國際科技經濟競爭的主力軍,廣大AI創業企業及創業者們,也同樣受到了疫情的衝擊。


疫情帶來的“連鎖反應”


上海鈦米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鈦米機器人”)是一家針對國內醫療場景,提供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疫情伊始,鈦米機器人第一時間成立了應急行動小組,從生產、運輸到售後、培訓等進行全方位的準備。並於1月20日即調集了10臺消毒機器人運至武漢當地6家疫情防控中心醫院。

“其實我們公司很早就拿到了復工同意書,但是我們的一些零部件的供應廠商受春節假期和疫情等因素影響,還在停工停產,這個時候各級政府積極的幫我們去與這些供應商所在的省市溝通,希望能夠儘快復產,供應零部件。”鈦米機器人的CEO潘晶說道。

受疫情影響,企業許多客戶項目的立項、執行、彙報、驗收全流程大都處於擱置狀態。因為項目進展的擱置,引發企業現金流緊張,而企業現金流來源,無論是融資依賴型,還是融資和回款依賴並存型或回款依賴型,疫情期間或復工後短期內,現金流入均難以有效得到解決,反過來會進一步加劇融資難和回款難。這部分企業如無外力扶助,即將陷入運營困難乃至無法為繼的危險境地。要解決現金流問題,除了節流,另外就是要開源,即擴大銷售。

但是,在疫情期間,企業銷售工作難以展開。AI的產品及服務又多依賴於反覆溝通、需求驗證、招標談判、駐場解決方案調整等線下具體工作,各個環節聯繫緊密,整合性高,難以被線上簡單取代。銷售人員無法外出開展業務,各種宣傳活動、招商會議、展會無法如期舉辦,導致AI產品和服務銷售途徑受到較大限制。維繫企業生命力的研發生產工作也同期受到嚴重阻礙,進一步加劇企業生存壓力挑戰。

因此,復工復產後,如何“疫情防疫”和“經營恢復”兩手抓,也是每一家AI創企的當務之急。

感圖科技是一家工業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的創業公司,“我們的客戶大都是行業的頭部製造企業,對感圖AI檢測產品落地的緊迫性從開年就非常明顯。雖然不能在客戶現場,但感圖的技術團隊從2月初就在線開始為客戶遠程服務。能夠快速實現辦公模式的轉換,也是得益於感圖自主開發的遠程設備調試,監控和維護系統以及團隊超高的凝聚力和高效的溝通機制。”感圖科技的聯合創始人蔣帥說。

雖說AI企業對在線辦公工具不算陌生,可總有些崗位的工作不適合在線上完成。硬件技術研發、IT運維、測試調試、設備配置、項目支持、生產類等崗位通常依賴公司的數據或硬件資源,必須到現場作業。

潘晶也表示,疫情防控對醫療機器人需求量巨大,但受春節假期和疫情等因素影響,供應商停工、物流停運,生產物料難以保障供應,如何將有限的產能儘快輸送至疫情防控急需的地方,這對於企業而言也是一個考驗。尤其是醫療機器人企業對於上游的零部件和製造材料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當採購成本居高不下、生產物料供應不足時,批量化生產就難以正常進行。


戰“疫”加速智能化進程


禍兮福之所伏。

被疫情踩下“剎車”後,融資及研發進度被拖慢、項目延期、市場凍結、收入下降等因素可能會對相關產業鏈帶來挑戰。短期內,嚴峻的疫情必然給人工智能公司的業務和正常運營帶來一定的影響,如果企業現金儲備不夠,或對外部依賴較強,可能會陷入經營困難。但從中長期來看,相對於餐飲、消費等行業,對於人工智能行業而言我們逐漸發現了一些隱藏的機會和趨勢。

從商業角度來講,此次疫情促進了部分領域市場需求增加。疫情的發生也倒逼客戶主動改變使用習慣,由偏好面對面服務,轉向非接觸服務,無人技術革新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主接受。

而在傳統制造業,經歷了疫情復工之艱辛之後,大量依賴人工勞動的企業也在考慮實現製造設備的智能升級,保留和加強核心能力,向智能製造轉型。與此同時,遠程服務、遠程研發能力更強的企業則體現出了競爭優勢,收穫了更多訂單需求。總而言之,自動化能力強的AI產品和遠程服務能力強的企業經受住了這次疫情的考驗,在疫情過後也將取得更有競爭力的地位。

“2020年開年的一場疫情幾乎打亂了所有行業的既定節奏, 工業自動化領域也不例外。此次疫情也讓處於大量依賴人工或者正在升級進程中的行業客戶更加重視提高生產和檢測環節的智能化或柔性化。客戶對於我們產品的需求更加強烈,我們手機零部件的客戶在疫情期間就增加了他們訂單。國產替代進口,AI機器替代人的趨勢勢不可擋,我們會好好把握住這個機會。”蔣帥說。

此外,此次疫情也激發AI企業進行自身優化調整,以改革促發展的時機。疫情期間,企業進行自我診斷,優化管理機制,提升管理水平,可為後續發展奠定基礎。此外,加強財務特別是現金流管理,提高企業抗災能力,增強企業品牌,建立安全穩定多元的供應鏈體系,也是疫情帶給AI企業的下一步管理優化方向。

前期客戶服務壓力較大的企業,借疫情得到減緩時機,可藉機投入更多力量,完成產品軟硬件升級。疫情較大釋放了遠程替代,工業互聯網,5G+AI 的場景化應用的市場需求,也倒逼一部分企業完成革新,從而為AI企業戰略發展提供了方向。

蔣帥表示,目前看來,疫情短期會引起製造業產出的下跌,但是中長期對行業的影響有限。主要的影響存在於上半年,供應鏈是最大的風險點之一,利潤的萎縮是對實體產業的一個很大的打擊,因此降本增效對於很多製造型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感圖所專注的電子製造業受國家5G新基建政策的利好影響會迎來一輪快速蓬勃的發展週期,5G基站和終端裡面的通訊類元器件和精密電路板的數量劇增,生產工藝更加複雜而且質量標準要求也更高,因此用AI檢測替代人工勢在必行。

或許也正如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原全球副總裁朱民在關於2020年經濟發展新形勢的在線講座中所表示的那樣:科技創新,既是抗疫的有力工具,也在成為反彈的新經濟增長點。疫情期間出現多種非常規場景,為無人化、智能化、機器化、線上化等創造了特殊的應用窗口,催生出一些新的潛在機會與趨勢。

2020年本是醫療AI行業重新“洗牌”之年,相關企業將迎來最殘酷的競爭。而疫情的爆發,似乎也讓我們嗅到了醫療AI行業的一些機遇。

對此,潘晶也談到:“此次疫情對於醫療行業來說影響是深遠的,就像當年的SARS一樣,SARS過後每個醫院都建立了相對應的發熱門診,而經過這次疫情大家對於醫院的感控的這一塊也會更加重視。”

“其實就人工智能醫療領域來說,這次疫情無所謂利好或者利空。因為人工智能的產品最終是要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體現人工智能產品的價值。所以疫情本身對於一個人工智能產品的價值,並不會起到所謂利好還是利空的效果。因為這些技術和產品,它們所要解決的醫療問題,是這些產品能不能得到長足發展的一個根本的原因。”潘晶繼續說道。


Link+

上海市經信委:復工復產中的人工智能上海方案

人工智能,是上海重點發展的三大產業之一。上海正結合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以及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努力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據統計,1100餘家重點企業在滬紮根生長,全國約三分之一的人工智能人才在此揮灑汗水。

疫情發生後,上海對人工智能企業發出招賢榜和動員令,徵集用於疫情防控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在抗疫一線建設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並協助開展供需對接。

此外,上海還發揮人工智能產業聯盟等載體作用,激發行業使命擔當與創新活力,讓人工智能賦能復工復產相關各個領域,用智慧之力護航返崗員工健康、保障企業運轉與效能、助力無人經濟新發展。復工復產中的人工智能上海方案,不僅在各行各業顯現成效,還服務於兄弟省市,乃至開始走出國門、服務世界。


《華東科技》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 者:管 浩

編 輯:魏 路


專題文章:


【T.story】三大產業“疫後超車”③ |復工後的AI企業:危與機的角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