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甦“信號”已明確顯現 “疫後重啟”中國經濟2個月觸底反彈

4月以來,我國經濟加速恢復,復甦的信號已經越發明確。不是電商的銷量增加,也不是食品的銷量恢復,這種“輕量級”指標的恢復,而是電力、汽車等“重量級”指標的全面反彈。中國只用近2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又一次“平戰轉換”。

北京時間4月20日,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最新數據顯示,4月上半月,中國發電量、社會用電量雙雙同比已轉為正增長。其中,發電量增長從2月份的-8.2%、3月份的-4.6%,恢復至1.2%,用電量增長從2月份的-10.1%、3月份的-4.2%,恢復至1.5%。

據電網企業監測數據顯示,有色金屬、醫藥、電子、化工、鋼鐵、機械等工業行業用電量已基本達到或超過去年水平。據物流情況顯示,鐵路裝車數已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快遞業務量已明顯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在汽車領域,除乘用車產銷依然低迷外,工程類車輛、貨運車輛的生產和銷量已經全面恢復。整車企業的日均產量甚至好於2019年同期,處於產量高位。

也許只是來自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數據,抑或是金融信貸部門的數據增長,還存在一定貨幣因素和週期錯配,那麼,來自電力、電網監測數據、以及物流、產銷量數據的全面復甦,則明確顯示中國經濟在實體經濟層,無論供給還是需求,都已經觸底反彈。電力、鐵路貨運,有色金屬、醫藥、電子、化工、鋼鐵、機械,以及農業生產的觸底反彈已經讓中國經濟有了最堅實的信心。

儘管像歐洲那種寬鬆的疫情防控措施,對經濟打擊較小,同時也能在更長的時間內緩慢降低疫情的蔓延。目前歐洲各國的確診病例增長速度已經出現了減緩。但是其漫長的恢復時間,以及實時有可能復發的防控模式,無疑也將極大拉長“疫後”經濟的恢復,並給經濟打來極大的不確定性。美國目前對於疫情防控的無力狀態,無疑將更多地帶來一場經濟災難。

而中國卻已經開始全力加速經濟的恢復和高速發展。第一季度的損失,要在第二季度搶回來、並在第三季度實現加速增長,確保在第四季度實現原定全年目標。這種中國政府特有的經濟計劃用語目前已經在中國多個省份的政府會議和工作報告中出現。僅目前中國各省級地方政府規劃的投資規模就已經接近52萬億元人民幣(1元人民幣約合0.14美元),其中2020年的當年投資就高達近20萬億元。相當於2019年中國GDP的近兩成,是一季度產值縮減數額的近7倍

中國能夠應對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和經濟衝擊,而且擁有長期應對危機,在打擊下迅速恢復、持續生產、併發起反擊的能力。

雖然疫情是黑天鵝,但也是很好檢驗中國政府及人民的方式。凝聚了共識,增強了自信,同時也瞭解了不足之處,促進下一步完善整改,往中華民族強大復興更進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