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中國人深入瞭解,印媒自導自演:怎麼能把印度當反面教材?

關於中印邊境對峙局面成為時事熱點,已有較長一段時間,目前局勢依然緊張,印度一方也還在不斷加強軍事部署。都知印度在後勤方面,一直屬於短板,這是在1962年雙方交戰時就存在的問題,時過境遷後印度依然存在該問題。

由於拉達克地區開始進入漫長冬季,為避免降低巡邏難度,提高對邊境地區的監控能力,印度在上月還做出從美國採購無人機,和升級印軍手中無人機決定。不過印度此次顯然只是意識到人力巡邏難度,沒有考慮到高原地區無人機是否有效問題。

要求中國人深入瞭解,印媒自導自演:怎麼能把印度當反面教材?

對於目前邊境地區對峙局面,何止能結束還不得而知。縱觀印度國內,一如既往對自身軍力很是看好,這其中不管三七二十隻顧吹噓就完事的各大媒體功勞不小。不過有一說一,在大多數都揣著明白裝糊塗趨勢下,也有一些媒體走在清醒路上。

這不,終於有印度媒體發現:原來中國並沒有在“模仿”印度,甚至在以前印度還被歸於反面教材一類。對此中國網友回應道:其實現在也是。

要求中國人深入瞭解,印媒自導自演:怎麼能把印度當反面教材?

別看在近代史中,中印關係一度陷入冰點,可將時間追溯到人類進入公元后第一個千年,中印之間卻有著較高頻率的貿易和文化交流,例如佛教的傳播。據歷史記載可知,初期我國對印度文化排斥的人不少,但這並未影響到佛教傳播。不過始終這種密切來往,也僅僅存在於公元頭個千年歷史中。

進入公元第二千年後,兩國內部都存在波動,周邊也頻繁進入動盪局面,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頻率逐漸降低,關係越發疏遠,在中國國內還慢慢發展成大量先進知識分子,將印度看做中國發展路上“最壞情況”。

要求中國人深入瞭解,印媒自導自演:怎麼能把印度當反面教材?

印度The Print網站表示:古印度輝煌歷史是公認,先進文明得到了中國知識分子認可,但不管是保守改革派代表康有為、梁啟超,還是魯迅、陳獨秀這樣的歷史人物,都一度將印度視為“最壞情況”。

在某一段時間裡,日本的現代化改革在中國才是被認為成功的代表,也是值得效仿的榜樣。但反觀印度在中國人眼中,只能是失敗的,因為在外敵入侵時印度幾乎沒有反抗,很快就被征服成為奴役。

再加上上個世紀前幾十年裡,英國文學中對於印度的描述大多都是公開、粗暴等種族主義,而中國人在那段時間裡對印度的瞭解也大多來自這些文學翻譯,甚至根深蒂固至今都有影響。

要求中國人深入瞭解,印媒自導自演:怎麼能把印度當反面教材?

該網站還表示,儘管印度曾經的輝煌文明被承認,但當代的印度在中國人眼中,卻是沒落國家的代表,是被當成反面教材的存在——如不進行現代化改革,不團結,不成立和保持強大中央政府,印度的當下就會是中國的未來。

並且這種觀點至今還存在,只要當中印關係陷入僵局,這種負面觀念又會被拉上臺面。縱使也有真正和印度接觸過的中國人,可以正面看待印度,但佔比太小掀不起什麼水花。

要求中國人深入瞭解,印媒自導自演:怎麼能把印度當反面教材?

當然,這種成見也存在於印度人如何看待中國之中,因為很多印度人也像中國瞭解印度那樣,是間接性的。在很多印度媒體報道中,我們總能看到一些風向是貶低中國的言論,印度人民也樂於沉浸其中。

百姓對於國家持有信心是好事,但盲目將國家推上至高點這種方式,確實不可取。且不說這些言論從業而來,如此總結意義何為,但單純的擇自己喜歡的去相信,是不利於發展的。

要求中國人深入瞭解,印媒自導自演:怎麼能把印度當反面教材?

所以該網站最後表示道:印度理應對中國加深瞭解,尤其是在歷史、文化和中國人思維模式等方面,很有必要加強研究。這樣不僅可以逐漸減少中國人對印度的偏見,也可以消除印度人對中國的成見甚至是無知看法,最終或許有進一步雙方都消除彼此成見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