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恥"到底多恥?三千佳麗衣不蔽體、身披羊皮,皇后受辱自盡

前言

很多人對中國的歷史過往十分感興趣,確實,中國的歷史本身就是一本精彩絕倫的書。中國歷史數個王朝歷代更迭,這其中有著數不清的傳奇故事。每次王朝新舊交替,伴隨的都是金戈鐵馬與狼煙四起。依照古代的制度,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造成了歷代王朝繁盛又消亡的局面。中國五千年曆史中國家的統治者多以漢族為主,只有少有的幾個王朝因國力的衰弱被少數民族侵佔,但不論是少數民族還是漢族在今天看來都是中華民族,沒有什麼不同。

但放在以前人們的觀念卻並非如此,中原人秉持著天朝上國的理念,古時候中國的強盛國力使得中國周邊的小國大多成了在中國的附庸國,面對漢族以外的種族,都是一概淪為外族異常排外。因此在面對少數民族的進犯時,戰局都是十分激烈,一旦開戰就是動輒三五年,十分耗損國力勞民傷財,如是再遇上收成不好的年歲,靠農業為主的古代社會就會民不聊生。歷史上少有的幾個被徹底滅過的朝代中,連執掌大權的皇室都一度成為了階下囚。那麼"靖康恥"到底多恥?三千佳麗衣不蔽體、身披羊皮,皇后受辱自盡。

武力薄弱

靖康恥一詞出現在岳飛的一篇詩作中,記述了靖康之變宋王朝戰敗後的情形,在這場戰役中宋朝皇帝宋欽宗為金人所俘,一代名將忠心報國的岳飛自然是受不了如此奇恥大辱,所以寫下了詩句慨嘆這血海深仇。宋朝遭此大難並非偶然,宋王朝長期重文輕武的特點使得這個朝代落下了積貧積弱的底子,儘管中國古代的經濟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時完成的,但這樣一個漫長的階段是前朝歷代的經濟實力打下的基礎,到了南宋時只是畫上了句號。

宋朝的文化在歷史上有著不俗的發展,從金庸寫的武俠小說中就足以見得,宋朝的文化可以說是漢人的頂峰時期。但能夠護住國家的只有武力,文化發展的再好在戰爭來臨時都不值得一提。那麼"靖康恥"到底多恥?

靖康之難

靖康之難是對中國儒家文化的一次諷刺,金兵進入南宋皇城後首先俘虜了當朝皇帝,在進入後宮後又逼迫三千佳麗衣不蔽體、身披羊皮,當時的儒家倫理在經過宋朝兩代發展已經逐漸僵化,民風也因此而愈加保守,不似前朝唐那樣開放。因此皇后受辱自盡,以死捍衛自己的尊嚴。而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向附庸國繳納賠償金以及納歲貢的朝代,在往後的第二個是清朝。

當時雖然金兵的實力強盛,但仍然不敢有所懈怠,北部還有遼國虎視眈眈,因此這一戰過後金兵派出使者主動求和,希望兩國聯盟合作共同抵禦遼國。為了自保宋朝選擇了議和,但這一合約並不是以公平為基礎的,中國這樣一個聞名於世界的強盛大國在宋朝時第一次成為了少數民族的附庸國。

宋朝衰敗

經年的繳納歲貢,使得本就積貧的宋王朝更加衰弱。中原人建立的國度已經不能再讓少數民族心存忌憚。靖康之變前治國無能的文墨皇帝宋徽宗匆匆禪讓皇位,繼位的宋欽宗雖然使國家運轉有了一絲的起色,但無奈國家的根基已經腐爛,做的再多也是無力迴天。

結語

一個國家最屈辱的歷史就是被外族踐踏了土地,宋朝的興衰也昭示著軍事的支持有多重要,強大的國防力量是支持一切發展的外部保障,不可或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