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最悲涼的一首詞,寫盡一生失意,最後三句流傳千古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了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盛極一時的北宋,就此退出了歷史舞臺,史稱“靖康之難”。


國家滅亡,無數仁人志士力圖重振河山,此時,一位25歲的青年,滿懷熱血,力圖收復失地,這位英雄,名叫岳飛。


岳飛的一腔忠貞和豪情在《滿江紅·寫懷》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在豪情之外,岳飛也有失意。他有這樣一首詞,悲涼悱惻,其中,最後三句,催人淚下,這就是岳飛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岳飛最悲涼的一首詞,寫盡一生失意,最後三句流傳千古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這一天夜晚,蟋蟀不停地鳴叫,驚醒了夢中的岳飛,他再也睡不著,於是起床,繞著臺階散步。四周靜悄悄地,只有一輪月亮發著朦朧的光。


為國建功立業,未老已白頭。家鄉的山上松竹已長大變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琴絃彈斷,又有誰來聽?


民間稱岳飛為“戰神”,他的岳家軍,備受百姓的支持和愛戴。


可是,勇猛如岳飛,卻一直在失意。

岳飛最悲涼的一首詞,寫盡一生失意,最後三句流傳千古


1.


靖康之難發生後,岳飛25歲,康王趙構在應天府即位,是為宋高宗。


軟弱的宋高宗卻不想恢復山河,準備避戰南遷,25歲的岳飛得到這個消息時,不顧自己官職低微,向趙構“上書數千言”,其中有這樣一段: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年紀輕輕的岳飛,願帶兵拼殺沙場,收復中原。可是,岳飛的碧血丹心只換來“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八字批語,還被革除了軍職。


皇帝不懂他的一腔熱血。


岳飛最悲涼的一首詞,寫盡一生失意,最後三句流傳千古


2.


革除軍職後的岳飛,耿耿忠心並未動搖,他先後投軍張所和宗澤。


宗澤非常欣賞岳飛的才幹,他誇岳飛“爾勇智材藝,雖古良將不能過”,並授岳飛以用兵作戰圖陣,與他討論用兵軍事。


宗澤是有志向的,他意欲北伐,渡過黃河,恢復失地,一連給皇帝上了24次奏章,卻始終得不到皇帝的支持。


年近的古稀的宗澤含恨而逝,臨終前依然大呼“過河!過河!過河!”。


宗澤已逝,北伐夭折了,岳飛,這個想要恢復中原的青年,再次失意了。


此時的岳飛,還是一個小小的軍官,是否,他成為大將,情況會好一些呢。

岳飛最悲涼的一首詞,寫盡一生失意,最後三句流傳千古


3.


岳飛在成長。建炎四年,岳飛收復了建康,這是岳家軍的首次輝煌勝利,此戰後,他首次覲見了宋高宗。


而後,他收復襄陽六郡,朝廷為之震動。他瓦解洞庭湖楊麼人馬,眾將佩服。


岳飛已經成長為一個身經百戰的傑出將領了。


岳飛躊躇滿志,他重創完顏兀朮,眼看收復山河有望了。宋高宗卻聽信秦檜的議和提議,連下十二道金牌,令他班師回朝。


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岳飛氣憤的哭了:十年之力,毀於一旦。


岳飛撤走了,金軍再一次攻佔了收復的河南地區。


努力了一生的志向,大好的抗金復國形勢,卻一朝斷送。


岳飛只得仰天長嘆: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岳飛最悲涼的一首詞,寫盡一生失意,最後三句流傳千古


作為將軍,岳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威震四方。

作為臣子,岳飛在志向上屢屢失意,萬分神傷。


在失意的某一天,他寫作了這首《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是其中流傳最廣的名句。


故鄉難回,大志難伸,蒼涼,悲壯,都在這一首詞中。


是呀,朝廷中,連皇帝都是主和的,自己那收復山河的志向,還有誰能懂呢?


岳飛最悲涼的一首詞,寫盡一生失意,最後三句流傳千古


公元1142年,宋高宗為了和金人議和,賜死岳飛。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時年39歲。


他的供狀上只留著八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時光走過千年,人們說岳飛的事蹟、敬岳飛忠義、學岳飛的愛國,他是真正的英雄。


我們永遠記得那個上陣殺敵的青年將領,也永遠記得那個在夜晚徘徊無法入眠,憂心國事的青年。


英雄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