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經氣脈絡:健康體形與心臟共振互補

健康體形與心臟共振互補


心臟把血打出去,主動脈的架構位置很重要,多掛一顆心臟效果並不一定好。


譬如手術室用的左心室輔助器所輸送的血仍是以打到主升動脈的效率較佳。


也有打到其他特定位置以輔助心臟之不足,但效率就遠不如原心臟(僅一點七瓦)打在主升動脈的膻中穴位置。


這些問題都一致指出心臟是以配合身體的共振狀態跳動時最有效率。


事實上,循環系統是心臟控制生理發育的機制。


看懂經氣脈絡:健康體形與心臟共振互補


胚胎髮育時當然如此,即使長大,心臟仍在控制體形:心臟差,身體水腫四肢萎縮只長肚子,因為能量送不出去以達到四肢,所以越年老長得越像青蛙。


所以好的氣功師父到年紀大的時候,體形會像個橢圓球,因為共振最好。


他不胖,肌肉不大,不像打拳擊的,這是因為心臟循環狀態佳回過頭控制體形。


也就是說,心臟與身體互相影響:心臟打出的波形影響身體,反之,因為身體是心臟的負荷,所以會影響心臟打出的波形。


看懂經氣脈絡:健康體形與心臟共振互補


穴道、器官之於循環系統的重要性,從共振理論看,不僅是負載(當然負載因為要供血給它),更共振的一部分。


我們曾把老鼠的腎臟動脈夾住發現全身脈波是往下掉而不是變大;一般說器官是負荷,因此拿掉心臟的負荷(器官),脈波應該變大,但實驗的結果脈波卻是變小,這真是不能理解。


當器官接上去,全身循環反因此而增加、所以我們知道器官不只是單純的負荷。


看懂經氣脈絡:健康體形與心臟共振互補


不僅器官如此,穴道實驗我們也做過,把穴道按住,沒壓血管,例如壓手上大腸經穴道,整個大腸經循環都減少。


沒壓血管,只壓住穴道,依反射理論,例如壓二間、三間穴(在食指側面),理論上應該反射增加,脈應該變大。


所以,我們身體這個架構所有穴道及器官都像共振的加壓站,血是送到這些器官,但是因為這些器官的負載加壓反而使共振更好。


——《看懂經氣脈絡》


@頭條小助手 聲明:文章圖片來源網絡,侵刪。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僅做信息分享,不作為醫療建議、推薦或指引。有問題可留言,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