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達摩至慧能六祖師傳》中的禪宗(上)禪宗·緣起

唐寅《達摩至慧能六祖師傳》中的禪宗(上)禪宗·緣起

唐寅《達摩至慧能六祖師傳》中的禪宗(上)禪宗·緣起

說起明代書壇風流,很多人都會想到大名鼎鼎的“吳中四大才子”(更廣為人知的一個名字是“江南四大才子”),而這其中唐寅唐伯虎無疑又是極具人氣的一個。唐寅一生,書名為畫名所掩,但其流傳於世的作品亦是件件秀拔,難掩俊逸風姿。《達摩至慧能六祖師傳》就是他晚年書法的代表作,晚年的唐寅生活困頓,境遇淒涼。看透世態炎涼的他,無以為寄,唯有篤信佛教。從此一代狂生常伴青燈古佛側,好禪學佛使他的審美思想有了新的改變,而這種改變也轉而滲透進他的書畫裡。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書《達摩至慧能六祖師傳》誕生了。

要說唐寅的《達摩至慧能六祖師傳》,先要提到戴進此人。戴進是誰?明前期聲譽卓著的一位畫師,也是中國畫史上正式命名的第一個畫派——“浙派”的創始人。他的山水畫繼承夏圭、馬遠蒼勁一派,人物則融匯吳道子、李公麟唐宋傳統,以獨到的畫藝,為明初畫壇注入了新鮮活力,也促進了中國傳統繪畫多元化走向。

《達摩至慧能六代祖師圖》正是戴進所作的絹本淺設色畫。此卷描繪了禪宗自菩提達摩以下六代祖師的形象,將不同時期的六位祖師巧妙安排,同繪於一卷內,將禪宗在中國發展的源流,簡要地勾出了線索。此作畫法取南宋院體遺風,兼有北宋郭熙筆法,遒勁蒼潤。在現實中景物的襯托下,構成一個靜謐清幽的境界,清新、明靜,筆簡意遠,不染塵埃。

一次偶然的機遇,唐寅得見戴進的這幅畫。他素來愛畫,晚年又理佛,見如此包含禪意之佳作,不由得痴了。這位大才子,在這裡久久駐足,不能離去。卻不知究竟是見這畫痴,還是見了美人秋香更痴?

唐寅《達摩至慧能六祖師傳》中的禪宗(上)禪宗·緣起

明代大才子唐寅

唐寅觀畫有感,回去以後,就研墨揮毫,寫下這六位祖師的傳記——也就是我們所見《達摩至慧能六代祖師圖》。此行書作書文並茂,結字嚴謹,饒有古意,與他名盛一時的《落花詩卷》有所不同。當年唐寅三十六歲作《落花詩卷》時,溫文爾雅,還有明顯的趙孟頫的影子。而到了此作時,皈依佛門的唐寅心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下筆也打破了最初的斯文禁錮,更加的率性自如,古意盎然,實在是書壇一大精彩之作。

這件行書長篇大幅,洋洋灑灑,記述了這六位禪宗的生平。不僅為書法愛好者研究唐氏行書提供了範本,亦為後人瞭解六位禪宗及研究佛教這一重要宗派創造了條件。

唐寅《達摩至慧能六祖師傳》中的禪宗(上)禪宗·緣起

唐寅《達摩至慧能六祖師傳》局部


唐寅《達摩至慧能六祖師傳》中的禪宗(上)禪宗·緣起

禪宗偈語:“擔水砍柴,無非妙道。”世界上最高的生活道理,往往隱藏在最簡單的生活之中。

“禪宗”究竟是什麼?先解釋一下什麼是禪。禪本身的意思是靜慮,原本是佛教的一種修行的方法。說詳細點就是就是打坐,往那盤腿一坐,安安靜靜地想。不是想,叫非想;不是不想,叫非非想,想到最後進入一種什麼境界呢?想入非非。說白點,就是發呆。這是佛教的一種修行方法。但禪宗不等於研究坐禪,禪宗是佛教的一個宗派,是中國漢傳佛教中影響最大的一派。尤其是唐宋以來,中國的文人士大夫幾乎沒有不受禪宗思想影響的,於是,中國傳統文化也打上了禪宗的烙印,今天所謂的“儒釋道互補”,其實更確切的說,應該是“儒禪道”互補。禪宗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化,也影響到了無數世人。

禪宗是怎麼來的?這要從一個禪宗界最古老的公案——“拈花微笑”說起。“拈花微笑”的全稱是“佛祖拈花、迦葉微笑”,這一公案裡不但隱藏著禪宗起源歷史,還與禪宗本質與傳道方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相傳有一次釋迦牟尼佛祖在靈鷲山開大法會,佛祖在上邊講經,弟子們把說法的內容記錄下來。後來我們所讀佛法中第一句話往往是“如是我聞”,這個“如是我聞”,意思是說我當年就是這樣聽佛祖說的。

這次佛祖開大法會講得非常精彩,可以說是金蓮點地,頑石點頭,天花亂墜。這個時候佛祖忽然拿出了一朵花,問你們明白嗎?所有人都一臉懵,只有一個叫摩訶迦葉的弟子笑了。這一笑開天闢地,這一笑石破天驚,這一笑意味著繁衍至今的禪宗之誕生。

唐寅《達摩至慧能六祖師傳》中的禪宗(上)禪宗·緣起

佛祖拈花

他只自顧自地笑,笑得旁人不明所以,甚至還有點發毛。但是佛祖卻會心地說:“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就這樣,在佛祖的欽定之下,以摩訶迦葉為首的禪宗一派誕生了。佛祖甚至還給摩訶迦葉指定了接班人,那就是阿羅陀。如此,禪宗這樣一路發展傳承下去,到了第28代,就是菩提達摩。

唐寅《達摩至慧能六祖師傳》中的禪宗(上)禪宗·緣起

按照傳統說法,達摩祖師應該算是一個江湖人。因為沒有太多與官方的接觸,關於他的歷史記載少之又少。只知他本是印度一個邦國的王子,自幼喜愛佛法,皈依佛門,師從禪師波若多羅學習,五十年後有所成,遂東渡到中國傳授佛法

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禪師菩提達摩初到廣州,後又一路北上到了當時的南京。當時的梁武帝蕭衍非常信奉佛教,甚至一度地跑到寺廟說不想做皇帝只想做和尚,全賴文武百官將他從寺廟中又贖回。梁武帝見到菩提達摩後問他:“我是不是一個有功德之人呢?”

菩提達摩毫不給皇帝面子,說你沒有功德,因為你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求回報。

後來話不投機,倆人就撕破臉了。之後菩提達摩就繼續北上,來到長江邊上。這時候梁武帝回過味來,毀不該與禪師翻臉,於是又派人去追。追到幕府山中段時,兩邊山峰突然閉合,一行人被夾在兩峰之間。菩提達摩看見有人趕來,就在江邊折了一根蘆葦投入江中,飄然過江。你沒看錯,不是坐船,是坐蘆葦,這也是傳說中“一葦渡江”典故的由來。

唐寅《達摩至慧能六祖師傳》中的禪宗(上)禪宗·緣起

達摩一葦渡江

至今,人們仍把幕府山的這座山峰叫做夾騾峰,把山北麓達摩休息過的山洞稱為達摩洞。江北六合的長蘆鎮有"長蘆寺"遺址,長蘆禪寺內的一葦堂,就是為紀念達摩渡江後參拜長蘆寺而建的。達摩“一葦渡江”後,在江北長蘆寺停留,後又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行。據說菩提達摩這一面壁就是九年,他終日裡一動不動,甚至有鳥在他頭上築巢都不知道。九年之後,他終於將生平所學整理成一套完整的佛學體系,此正是佛教禪宗的起源,少林寺也因此被稱為禪宗祖庭。

而與這位佛學大師失之交臂的梁武帝,未受點化,也沒能逃脫悲慘的亡國命運,梁朝在三十年後滅亡,書畫經史、音樂佛學樣樣精通一代全才皇帝最終竟落得個餓死的下場,可嘆,可悲。

唐寅《達摩至慧能六祖師傳》中的禪宗(上)禪宗·緣起

梁武帝蕭衍

以上正是我國佛教宗派禪宗的興起。後禪宗一脈相承,又先後經歷了二祖神光、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至六祖惠能,終發揚光大。禪宗是怎樣一步步發展到巔峰的?六祖之後因何再無七祖?之後的文章中,本心書法再與書友一同探尋!

唐寅《達摩至慧能六祖師傳》中的禪宗(上)禪宗·緣起

下期預告:

下一期文章將為您帶來

“詩寫清秋(四):古詩詞中的至偉情懷”

本文已在本心書法APP中發佈,

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本心書法”即可下載,

或通過本心書法(點我訪問)官網下載。

微信搜索“本心視界”關注訂閱號,獲更多書法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