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講究方法,你這樣說,孩子就會聽你的

當代社會的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輔導作業的時候的“河東獅吼”和“雞飛狗跳”,孩子不聽話時的打罵指責,有些孩子承受不了壓力,選擇自殺或者暴力。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為什麼會變得這麼糟?

如何管教,才能培養性格好、有責任心、懂事的好孩子,建立和善有愛的親子關係?

如果你著急找到答案,那麼有一本書就非常適合你,那就是《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光看書名,就很應景,家教中的很多問題,要不就是孩子不願意說,要不就是他們不想聽。

這本書很厲害,不僅僅在於它風靡全球30餘年,榮登美國家教類圖書榜第一,還在於它把育兒這件事,說得很實際、很有趣。無數的場景對話、卡通漫畫、練習題,都讓這本書的可操作性特別強,光看案例,就能找到很多拿來就能用的話術。

本書的核心是幫助家長用有效、愉快的溝通方式,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學習這本書的精華。

管教孩子講究方法,你這樣說,孩子就會聽你的

1、理解孩子的感受——提高孩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吃飯?為什麼會打弟弟妹妹?為什麼不願意去學校?你以為孩子就是不懂事,但你去探究過心理原因嗎,

這些問題直接反應:你到底理不理解孩子?

我們還經常去否定孩子的感受。

孩子:媽媽我累了。

媽媽:你剛剛睡過午覺,不可能累。

孩子:媽媽我很熱。

媽媽:熱什麼,快點穿上外套。

孩子:打針太疼了,我不想打針。

媽媽:一點都不疼。

我們大人都忍受不了長期被否定的感覺,更何況是孩子?否定多了,他就會懷疑自己。

其實孩子的世界並不複雜,什麼樣的感受就會導致什麼樣的行為?比如哥哥看到媽媽陪妹妹更多,就會在心裡厭惡妹妹,或者表現很差來吸引媽媽注意。

他們不會表達,如果大人能夠學會理解孩子的感受,就能幫助他們面對負面情緒、自己解決問題,作者提供了四個幫助孩子面對感受的技巧。

一、全身心傾聽。

你是不是嘴裡和孩子聊著天,眼睛卻很誠實地盯著手機?孩子不傻,你有沒有真的關注他,他能感受到的。

二、用“哦”、“嗯”、“這樣啊”等詞來回應孩子感受。

當孩子說完感受之後,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問孩子為什麼或者提供建議,但這樣並不好。

比如,當孩子說:“我很討厭這個數學老師。”你如果立即問他說:“為什麼呀?”他還得邊難過邊總結原因,還要擔心自己的原因不被你接受。

回應的時候,用“哦”、“嗯”、“這樣啊”這些簡單的詞就夠了。

舉個例子:

孩子:有人偷了我的鉛筆。

媽媽:哦!

孩子:我吃飯之前都還在桌子上呢,一回來就不見了。

媽媽:是這樣啊。

孩子:是呀,我想到了,以後再離開桌子的時候,就把文具盒放到課桌裡面,這樣就不會丟啦。

媽媽:嗯,這樣很好啊。

孩子也是有學習能力的,能從一件事情上學習,如果我們一下就劈頭蓋臉地拋給他們建議,就等於是剝奪了讓他們自己學習和解決的機會。

管教孩子講究方法,你這樣說,孩子就會聽你的

三、不要認同孩子對自己的負面評價。

比如說,孩子告訴你:“英語才打60分,我太笨了。”你不需要說:“嗯,你覺得自己很笨。”這就沒意思了,孩子真的就會覺得史上無敵笨了。

你可以轉移到另一種感受上:“英語成績沒有達到你預期的結果,感覺很失望吧?”

四、讓孩子畫出感受

當孩子特別難過的時候,有時候會沒辦法溝通,我們可以引導他們釋放情緒,緩和一些心情。比如扔枕頭,扔飛鏢,捏陶泥,還可以讓處於負面情緒的孩子去畫出自己的感受。

作者有一次看到兒子很憤怒,於是就讓兒子把這種感受畫出來,兒子三下五除二就畫出來了,作者又連續給了他幾張白紙接著畫,等他畫了幾張之後,作者也震驚了,因為兒子說:“媽媽,我不想畫不好的感覺了,我現在想畫下好心情。”

你看,孩子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給他們一點時間,他們很快就可以釋懷。

所以,當孩子在向你抱怨、傳達負面情緒的時候,不要忽略、冷淡,更不要否定,而是全身心傾聽,並且積極給予回應。

2、描述性讚賞——引導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什麼是描述性讚賞?

如果你女兒今天學會扎頭髮、穿衣服了,你可能會說“寶貝,你好棒啊。”這是評論性的讚賞。如果用描述性的讚賞,你要這樣說:寶貝,你今天已經會自己扎漂亮的頭髮,還把衣服穿得很好,真的是很不容易。”

描述性讚賞,就是先要準確描述孩子的正確行為,再進行表揚。

分為三步:

  • 第一步,描述你所看見的。
  • 第二步,描述你的感受。
  • 第三步,把孩子值得讚賞的行為總結成一個詞。
管教孩子講究方法,你這樣說,孩子就會聽你的

舉個很常見的例子。你兒子經常把玩具丟得到處都是,剛剛卻收拾得很好,機會來了,必須要乘機讚賞一下,因為恰到好處的讚賞可以引導孩子的行為。

按照前面的三步驟,首先描述你所看到的事實:

  • 我看到地板上都很乾淨,你把玩具都收起來了。
  • 然後描述你的感受:我覺得特別舒服,特別整潔。
  • 最後再把孩子的這種行為總結成一個詞:你看你把所有的玩具都放在了盒子裡,並且進行分類,這就是“有條理”。

描述性讚賞會比評價性讚賞更容易被孩子理解,更能引導他們去重複這種良好的行為。

3、用另外的方式替代懲罰——改善劍拔弩張的親子關係

我也問過很多家長,為什麼要懲罰孩子?收到的答案是“不罰他們,他們哪知道自己錯了,下次還會這樣做”、“老話都說棍棒出孝子”、“我打他,是因為這是他唯一能夠理解的管教方式”。

我覺得,這些都是藉口。

懲罰教育之所以還在大行其道,主要是因為家長的懶惰——孩子出現了問題,家長懶得苦口婆心去講道理,懶得去溝通,沒耐心等孩子慢慢變好,懶得去學習管教方法。

“你再這樣,我就打死你”、“給我跪一個小時”、“我怎麼生了你這麼一個禍害”,懲罰既能讓我們發洩,還很簡單。

但無數的事實證明,純粹的打罵,長期來看,效果並不好,孩子還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誤,並且越打越油。我還沒有見過被打得很乖的孩子。

管教孩子講究方法,你這樣說,孩子就會聽你的

既然懲罰沒用,我們不如試試作者提供的幾種代替懲罰的方法。

一、給孩子提供選擇。

我們經常給給孩子下命令,孩子內心是反抗的,誰也不願意被命令、被控制地去做事。

要尊重孩子,就要給他自主選擇的權利。

我有一天就心血來潮地試了一下。孩子在看電視,我看到茶几上亂七八糟地擺著他寫完的作業本、書和筆,我本來想像平時一樣命令:“源源,快把東西撿好了再看電視!”他一般會回答“好吧”,但不會馬上去收拾。

所以我想試試書裡的方法,跟他說:“源源,桌子上好多東西,你是想現在收起來還是待會收起來?”我沒想到的是,源源馬上回答:“現在收起來”。語氣上也並沒有不樂意,說完就開始收拾,放進了書包裡。

二、讓孩子去體驗不當行為帶來的後果。

比如你每次帶孩子出去逛超市的時候,他要不鬧著買這個買那個,要不就是他在前面跑、你在後面追。

那你就告訴他,如果想一起去,就必須不哭不鬧。當他再鬧得話,你就不要帶他去,這就讓他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

三、明確表達你的不滿。

“每次出去你都到處亂跑,我覺得很生氣”、“給你買的玩具幾天就弄丟了,讓我很不開心”,這樣孩子可以更明確知道你在為什麼而生氣。

四、表明你的期望,明確引導良好行為。

我希望你跟我出去的時候,能夠牽著我的手,不要到處亂走。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孩子就像一隻潔淨的玻璃杯,拿過它的人會在上面留下手印。有些父母把杯子弄髒,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裂,還有少數父母將孩子的童年摧毀成不可收拾的碎片。

儘量用這四種方式與孩子溝通,而不是將孩子的童年變成碎片,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暴力卻不在其中。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與我們為敵的,我們千辛萬苦生下他們,也不是為了互相傷害的,他們還小,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所以我們要學習如何與他們相處,用科學正確的方式管教和引導他們。

父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個崗位,卻沒有崗前培訓,這其實是不合理的,但如果你還想做一個好爸爸好媽媽,就一定不能懶,多學習,多交流,多陪伴,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得到你對他的愛。

—作者—

五月笙:微信讀書籤約講書人,有書、新世相等平臺簽約作者、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

持續分享「獨特思考」「讀書方法」「高效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