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治武功"稱譽的乾隆皇帝,其"武功"到底是指什麼?

乾隆帝弘曆,是雍正的第四子,於雍正十三年登基,成為清朝第六位皇帝。他幼年天資聰穎,繼位以後勵精圖治,使得經濟發展全國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之勢。後人稱讚乾隆是一位有"文治武功"的皇帝。其中的"武功"主要是對邊疆的戰事,主要是指平定西北邊疆的準噶爾貴族叛亂和新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亂。

有

明代末年,我國北方蒙古族以大漠為中心,分為三大部分:漠南、漠北和漠西。準噶爾是漠西蒙古的一支。1745年(乾隆十年),首領噶爾丹病故。準噶爾內部為了爭奪統治權,又陷入爭權奪利的內訌,各封建主互相傾軋,內戰紛起。準噶爾統治集團的內訌和殘暴統治,使西域人民遭受很大苦難,性畜大量死亡,土地牧場荒蕪,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不少牧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一片悽慘景象。各民族人民都希望全國能夠迅速統一起來,實現和平安定的局面,清朝政府為順應這種要求和歷史的發展,一直為統一西北作積極準備。

有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乾隆發兵5萬直搗伊犁,達瓦齊猝不及防,兵敗被俘。不久,歸降清朝的阿睦爾撒納,因統治厄魯特蒙古四部的野心未能得還,聚眾叛亂。乾隆二十二年春,清朝派遣軍隊分路進擊,把叛軍打敗,阿陸爾撒納在叛逃到沙皇俄國後病死。清軍曠日持久地平定準噶爾貴族分裂叛亂的戰爭,至乾隆年間最終取得了勝利。清軍平定準噶爾貴族分裂叛亂戰爭的勝利,不僅維護、現固了西北邊陲,安定了社會秩序,消滅了準噶爾貴族分裂勢力,而且也避免了蒙古分裂的危險,打擊了沙皇俄國侵略中國準噶爾的野心,捍衛了祖國的邊疆,促進各民族大家庭的現固和發展。

自從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準噶爾汗國在南疆的代理人阿合瑪特因企圖脫離準噶爾而被拘禁於伊犁以後,經過半個多世紀,他的兩個兒子波羅尼都和霍集佔仍被準噶爾軟禁於伊犁。兄弟倆被稱為大、小和卓。

有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大、小和卓將清朝政府派往招撫維吾爾族的副都統阿敏道及其隨從兵丁百餘人全部殺害。大、小和卓接著命令南疆各城首領籌集武器、鞍馬,聽從兩和卓指揮,準備抗清戰爭,掀起叛亂。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罪行,遭到各族人民的反對。乾隆二十三年二月,清朝任命雅爾哈善為將軍,率土兵一萬餘人自吐魯番進發。五月,圍攻叛軍據點庫車。大、小和卓率軍趕去救援,被清軍打敗,傷亡4000餘人,後率殘餘部隊進入庫車固守。

乾隆二十四年正月,清朝的另一位將軍富德率領3000土兵自烏魯木齊出發去攻打大小和卓,與叛軍騎兵5000激戰四五晝夜,獲勝,在後來大小和卓戰敗逃跑,後被殺。至此,清朝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亂,完全統一新疆。清朝也趁機加強了對天山南北的統治。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十月,設立"總統(管)伊型等處將軍",節制天山南北兩路,為整個新疆的最高軍政長官。翌年正月,又設參贊大臣一員,在喀什噶爾總理回疆(指維吾爾族地區)事務。

有

乾隆是對中華民族的發展起了最大作用的皇帝之。經過他的治理,清王朝到達強盛的頂點;乾隆的雄才大略,現固和發展了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奠定了今天中國固有版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