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以後再無武俠

金庸以後再無武俠


金庸先生真的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甚至是兩三代人。

回憶大師的經典作品,我最愛的一直是《天龍八部》,腦海裡浮現的影視金曲第一首自然就是這首《難唸的經》。看過歌詞,你會發現林夕真是無敵了,還能找到一首歌詞的意境與這部史詩鉅著更搭的嗎?然而,再仔細品味,這首歌僅僅只是為了《天龍八部》而作嗎?

只是開篇的四句,就幾乎涵蓋了金庸大師15部作品的全部主題:

“笑你我枉花光心計 愛競逐鏡花那美麗”——這句說的不正是《連城訣》和《笑傲江湖》嗎?一干人等枉費心機,到頭來卻是鏡花水月。

“怕幸運會轉眼遠逝 為貪嗔喜惡怒著迷”——這句說的不正是《神鵰俠侶》和《鴛鴦刀》嗎?為寶而貪,為勝而嗔,為情而痴。

“責你我太貪功戀勢 怪大地眾生太美麗”——這句說的不正是《碧血劍》和《鹿鼎記》嗎?功名利祿又如何,江山美人又如何,結局都是塵歸塵,土歸土。

“悔舊日太執信約誓 為悲歡哀怨妒著迷”——這句說的不正是《飛狐外傳》和《倚天屠龍記》嗎?有人因誓言而永伴青燈古佛,有人為守約而為愛畫眉梳妝,他們真的都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了嗎?當然,我想林夕當年寫這句的初衷應該在喟嘆喬峰與阿朱的“塞上牛羊空許約”,這也正是金庸大師筆下最令我心碎的一個橋段。

“吞風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趕海踐雪徑也未絕望”,初讀金庸,迷戀於霸氣的武功招式,對於大英雄、大場面的描繪百看不厭,《射鵰英雄傳》的牛家村、《倚天屠龍記》的光明頂、《天龍八部》的聚賢莊……每個細節都深深印在腦海中。而漸漸的發現,金庸之所以為大師,並不全靠這些,而更多在於細節,幾乎每個角色的名字、每個武功的招式都有典故出處,最令我佩服的是,他可以把小說的回目寫成詩、寫成詞、寫成聯……再反覆去讀之後,發現大師在用武林的故事寫愛恨情仇,寫歷史風雲,寫人生感悟……這麼多年之後,我突然發現自己無法選出一個最喜愛的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因為與如今的網絡“文字”(我覺得那些真稱不上“文學”)相比,金庸大師對每個男女主角都像對待子女一樣投入了真情實感,然而子女一定都不是完人,而他也不互犢,讓我們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他每個有血有肉的子女的真面貌。

中學時代,藉著買教輔之名,到書店必定先衝到“武俠小說”的櫃子旁邊,可以捧著金庸大師的小說、站著讀上大半天,最後看看定價,意猶未盡的離去。後來攢下一些零花錢去書店租金庸全集,那時已臨近高考,只能利用睡前時間偷偷在被窩裡看,看完還要把書皮替換成其它正經的書籍的皮塞在抽屜裡。這點小把戲其實早被媽媽看穿,因為有一天我發現《鹿鼎記》的書皮被套在了原書的表面上,當時我有點吃驚,這算是媽媽的默許吧?一直到昨天,還在想著買一套金庸全集收藏,但每次都沒下單成功,我希望有一天窺探到兒子偷偷的從我的書櫃裡拿出一本金庸大師的小說去讀,有一天兒子也能夠如數家珍一般的跟我聊他心中最厲害的武功、最震撼的對決、最佩服的大俠……

身邊的人都在感慨,為什麼今年老天爺帶走了這麼多大師?說句扎心的話:其實每年都有很多巨星隕落,只是這些年裡大部分是我們熟識的,因為我們老了……但我們能夠與大師一同經歷過這樣的年代,是幸運的。

您走後,再無江湖,再無武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