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的种地算细账,科学管理土地越种越好

“种子1560元、地膜4352元,合计费用……”4月2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四团十一连职工李清拿着自己的账本,同往年种地的数据逐项进行仔细的对比。过去,职工稀里糊涂种地,马马虎虎算帐。

近几年,团场职工种地算细账越来越精明,不但从开春的春耕到年底的收获自己记帐,还与往年的生产费用成本进行比较,科学地管理土地,因此,现在种地也越种越好了。

今非昔比的种地算细账,科学管理土地越种越好

节水农业保生态


兵团自成立以来,到目前来说,农业经济的发展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十四团成立初期,主要以开垦荒地为主,1971年全团种植的水稻喜获丰收,总产3334吨,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

改革开放时期,改革的春风吹暖了三十四团,国家的优惠政策使团场经济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1982年,在保证粮食自给的条件下,因地制宜,逐步扩大棉花的种植。引进新技术地膜植棉,棉花总产皮棉93.18万公斤,单产50.16公斤。当年的产量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十年产量的总和,实现利润66.62万元,结束了长期亏损的局面。

进入90年代后,三十四团地处风头水尾,还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给农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到2000年,全团3.7万亩棉花实现籽棉总产950万公斤,皮棉单产95公斤。

今非昔比的种地算细账,科学管理土地越种越好

自然灾害


进入新世纪后,团场以“发展团场经济,致富职工群众”为宗旨,实行了土地长期固定、租赁承包等形式,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争取小额贷款,鼓励职工发展庭院经济,使职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2010年全团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1.98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性收入2.3万元,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1.1万元。

今非昔比的种地算细账,科学管理土地越种越好

三十四团小城镇


2014年,三十四团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稳定红枣6.5万亩、棉花11.78万亩、特色作物种植面积1.1万亩。通过全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战胜多次低温、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力克诸多困难,取得较好成绩。棉花籽棉总产5180万公斤,红枣总产3.46万吨。全团完成生产总值6.22亿元,职均纯收入3.8万元,人均纯收入2.2万元。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实施后,取消了团场“五统一”,职工是忧喜参半。高兴的是土地确权后职工种什么卖给谁,都是自己说了算。愁的是以前种地都是团统一管理,自己落得清闲。比如,棉花的采摘都有团里统一联系采棉机进行采收作业,自己不用操心就能把棉花拾回来,而现在需要自己提前联系。

现在三十四团以“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的发展模式,为现代化农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与充沛的活力。龙头引领、合作社带动、职工抱团,已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根本途径。

2019年,合作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职工解决困难。三连职工王俊礼夫妇种植了84亩棉花,在棉花采收期时,三连天行健合作社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与他签订了彩棉服务合同,解决了他现在最发愁的事。棉花采摘完毕后,王俊礼高兴地说:“我感觉今年棉花采的特别好,特别干净,开采棉机的驾驶员服务的也特别到位,在“两委”的帮助下,合作社还答应我,等棉花卖了在付采花费,我特别感谢他们!”

今非昔比的种地算细账,科学管理土地越种越好

今年的梨花格外美


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春耕春播农忙季节,农资的运输、雇工用人困难等等,确实让职工们紧张着急了一把。但一年之计在于春,增加职工收入、提升职工群众生活品质,提高职工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是不能中断的。

今非昔比的种地算细账,科学管理土地越种越好

沙尘暴的威力


因此,棉种的选择,肥料的使用,以及农资的价格等,这些都至关重要,为更好的带领职工增收致富,连队“两委”尽心尽力做好后勤工作,职工不辞辛苦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过去推广新品种、新措施难度大,现在有了新品种、新措施,职工争着抢着采用。各个环节的活根本不用操心,职工比我们还着急,算起账来比我们还细。”十一连连长龙进深有体会地说。

“原来种地心里没有底,从未细算过账。现在不一样了,政策好了,种地能挣钱了。去年我承包了38亩棉花地挣了4万多元。”李清说。

今非昔比的种地算细账,科学管理土地越种越好

抗灾自救保丰收


现在,三十四团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结合实际,依托现有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坚持以职工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兴办专业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加大科技应用推广,集体经济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引进先进的农机具,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棉花精量播种、精确施肥、无人机打药、机械化采收一条龙服务,让职工依靠科学管理种地,实现利益最大化。

(以上数据来源《第二师三十四团简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