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臉”實驗:媽媽突然變臉孩子什麼反應?原來孩子承受了這麼多

文丨福林媽咪

寶寶多大就能看懂大人“臉色”?

以前看過BBC一部紀錄片,叫做《北鼻的異想世界》,這部片子中記錄了多位頂尖專家對200多個寶寶的長期跟蹤和實驗結果,給很多父母帶來了深刻的啟發。

其中就有這樣個簡單的“凍臉”實驗。

“凍臉”實驗:媽媽突然變臉孩子什麼反應?原來孩子承受了這麼多

一開始,媽媽帶著寶寶在開心的玩兒,媽媽很愉快,寶寶很興奮。

然後實驗人員讓媽媽們把臉轉過去,再轉回來時臉上面無表情,不管寶寶做什麼都要無動於衷,然後保持2分鐘。

於是研究人員發現,本來在興奮和愉悅狀態中的寶寶會出現尷尬、緊張、恐懼、自責不知所措、祈求等狀態和行為,等到寶寶發現媽媽依然冷漠的時候,他們幾乎都會哭起來。

兩分鐘的冷漠都會對孩子影響這麼大,那我們平常帶娃,經常對著孩子冷漠吼罵,孩子又會是什麼感覺呢?

“凍臉”實驗:媽媽突然變臉孩子什麼反應?原來孩子承受了這麼多

這個實驗稍微有些殘酷,媽媽們自己試驗的話,估計會十分心疼,但是當我們看到寶寶面對媽媽的冷漠出現的無措表情,就會有很大的觸動:孩子對父母的情緒是非常敏感的。

即使面對什麼都不懂的小嬰兒,也不要放任自己的負面情緒

去年,我一個女性朋友懷孕生孩子,在月子期間發現老公和其他女生曖昧,老公知道她發現之後,為了避免吵架經常不回家。

她就說,想不明白自己是怎麼會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每天晚上她疲憊的時候就特別容易崩潰,什麼都不想做,只想沉浸在抑鬱的情緒中放任自流。

然後也不知是不是寶寶和她心有靈犀,原本不怎麼哭的孩子,會在她難過的時候哭的聲嘶力竭,好像是用自己來喚醒媽媽,鼓勵媽媽振作。

所以說,別看孩子還是個嬰兒,他也能感知到大人的情緒。

“凍臉”實驗:媽媽突然變臉孩子什麼反應?原來孩子承受了這麼多

這並不是主管臆測,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科學家在一項實驗中發現,一週大的新生兒,在他面對人臉和機械玩具的時候,大腦的反應就已經完全不同,面對人臉時活躍度明顯提高,說明孩子不僅可以分辨兩者的區別,還能因為父母的陪伴大腦發育更快,對父母的情緒質量也能準確感知。

到了孩子長大,他們更是能對父母的情緒做出判斷。大人不高興,孩子就會安靜下來,小心翼翼,不敢出格,大人比較高興,孩子就會趁機提自己的一些要求,或者叫上爸爸媽媽和自己一起嗨。

大人有情緒波動是正常的,又沒有看破紅塵,有情緒很正常,而且孩子需要通過和父母相處瞭解人的不同情緒,但是父母長期的負面情緒,對孩子的成長是會有負面影響的。

“凍臉”實驗:媽媽突然變臉孩子什麼反應?原來孩子承受了這麼多

而且為了父母自身考慮,一直讓自己被消極、壓抑、苦悶的心情控制,也不利於身心發展,出現問題,主動去解決,及時排遣,出門逛一逛,吃點好吃的,讓自己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這樣才好。

不被情緒控制,父母和孩子都有情緒自由

寶爸寶媽一直處在負面情緒,是一種被情緒控制的表現,克服這種極端情緒是必要的。

但是我們平常生活中,每天都會升起很多情緒,我們的情緒基調,也隨著身邊的環境不停地變化,有它自己的生理週期。

所以父母有情緒時,對寶寶生氣,或者批評都是可以的,因為在爸爸媽媽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的情緒就是對孩子行為的直接反饋,孩子是通過觀察父母情緒來判斷自己的行為的。

這是孩子認識世界規則的過程,所以正常的表達情緒是沒有問題的。

還有一個原因是“情緒自由”。

“凍臉”實驗:媽媽突然變臉孩子什麼反應?原來孩子承受了這麼多

正如《奇葩說》辯手大王在一次發言中提到的一個詞彙,父母和孩子相處時情緒的自然表達,是對孩子最好的表達,他在對待人和事情的時候也可以有自己的判斷和自己的情緒。

情緒的自然流露,才是對人本身最好的舒展,有好事就開心,失敗了就難過,這才是正常的,而不是什麼都不說,或者不允許自己有情緒,這對孩子來說才是束縛。

父母正確表達情緒,就是在最好的榜樣。

愛就說出來,生氣了就表達自己的不滿,希望得到對方的注意就主動去爭取,不用不好意思,也不用覺得情緒不對,父母平等自然地對待每一種情緒,孩子才能勇敢自然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不要冷漠

父母的什麼情緒是孩子最害怕的呢?

往往不是生氣,而是冷漠。

“凍臉”實驗:媽媽突然變臉孩子什麼反應?原來孩子承受了這麼多

有時候我們吵孩子會把孩子吵“皮實”,他都不在乎了,但是當年不說話,對著孩子一臉冷漠,孩子就會害怕了。

正如一開始提到的凍臉實驗,孩子面對媽媽冷漠的面孔,他的安全感會極度下降,媽媽好像突然不認識自己了,這給孩子帶來很大的恐懼感。

而在有的家庭中,父母對孩子也會有這樣的“冷暴力”存在。

我有個小學同學,她從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雖然爸爸和她們就住在同一個院兒裡。

爸爸和媽媽離婚了,媽媽帶走了弟弟,姐姐就跟著爸爸,平常都是奶奶照料,爸爸看見她彷彿沒有看見,對孩子的事情基本不怎麼關心。

她說自己在爸爸面前從來都不敢抬頭,不敢說話,而爸爸看到她這個樣子更是“嫌棄”,以至於她越來越自卑,後來很早就結婚了,也是因為覺得對方對她的好從來沒有體會過。

“凍臉”實驗:媽媽突然變臉孩子什麼反應?原來孩子承受了這麼多

對一個孩子冷漠,是一件很殘忍的事,傳遞出否定孩子、漠視孩子,甚至敵視孩子的信息,會讓孩子產生巨大的自責感,可是孩子是無辜的。

別把情緒帶回家裡

有的爸媽經常把工作中的情緒帶回家裡,讓家裡的氛圍很壓抑,孩子都不敢說話。

我兒子福林有一次很想去一個蹦床主題樂園玩兒,可能是在學校聽別的小朋友說了,所以一放學就跟我商量,星期天能不能和爸爸一塊兒帶他去。

我覺得挺好的,就答應了,但是沒有替爸爸答應,告訴福林說讓他自己等爸爸回家後和爸爸商量,福林興致勃勃地說好的。

於是一直唸叨這個事兒,還不斷設想爸爸要是工作忙他要怎麼說服爸爸。一聽到開門的聲音,福林就馬上衝過去迎接,緊接著就乖巧的一聲不吭跟在爸爸身後進來了。

“凍臉”實驗:媽媽突然變臉孩子什麼反應?原來孩子承受了這麼多

我一看才發現情況不對,才發現爸爸臉色不太好,估計是公司又有什麼難解決的事情了,那段時間他壓力確實很大,沒想到孩子敏感的發現了。

但是看到孩子從原本的興奮一下子變得小心翼翼的樣子,我有些不忍心,跟福林爸說了之後,他也反省自己,然後去客廳摸了摸孩子的頭。

就這一個動作,孩子就體會到了爸爸的心意,重新笑了起來,然後給爸爸端了水果倒了水,乖乖去洗漱了。

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個名詞叫做踢貓效應,大人不開心了,衝著孩子撒氣,孩子受到莫名其妙的負面情緒影響,也會找比自己弱小的對象撒氣,於是他會去踢家裡的貓。

你會發現,父母是比孩子力量強的,所以很容易把自己變成孩子的“上帝”,對孩子頤指氣使,莫名發火,孩子沒有辦法,他只能承受。家庭就是孩子的避風港,就是能滿足孩子要求的地方,所以他對爸爸媽媽的依賴感非常強,也就非常能察覺到父母的情緒。

“凍臉”實驗:媽媽突然變臉孩子什麼反應?原來孩子承受了這麼多

大人的世界雖然煩惱多,但是家庭正是自己的目的地,我們沒有必要經常把路途當中的情緒帶回去,這就本末倒置了。

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情緒管理,情緒舒展,情緒引導,這是一個好的現象,能讓我們更瞭解自己,也更瞭解我們對孩子的影響,更瞭解孩子的行為和內心。

生活在一個家庭中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是如此接近,親密無間,互相影響,我們更要重視這一點,這是孩子成長環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