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句句扎心

下個星期五就過年了!

但是,大家被年終工作包圍的已經無暇去思考過年的事情。

法定節假日規定除夕才能休息,一共7天,其中調休2天!

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句句扎心

7天能幹什麼?

想必很多人只想窩在家裡休息幾天,過年什麼的,能精簡就不要繁瑣。

於是乎,年味越來越淡了

年味淡?

這些習俗不能忘

以前新年有新衣服、壓歲錢和各種美味佳餚,現在吃穿不愁,過年只想休息。

以前祭灶、守歲、放鞭炮,現在鞭炮不能放,氛圍淡了很多。

以前是一個村子一起過年,現在越來越多的小家庭過年,人氣不足,氛圍也就淡了。

生活節奏快,人們來不及享受生活,也無暇顧及傳統習俗。

其實,從臘月二十三日,也就是1月17日,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習俗。

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句句扎心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中國傳統文化民間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

臘月二十四,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臘月二十五,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又被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優秀的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臘月二十六,“臘月二十六 ,燉大肉”,從這一天起要開始置辦年貨了。在各地鄉村,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邊各村的百姓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

臘月二十七,“臘月二十七,殺只雞”。“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

臘月二十八,“臘月二十八,把面發”,這天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總之各家各戶是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的前奏。

臘月二十九,“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就是“上墳請祖”。

大年三十,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的習俗,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

除了這些習俗,還有熱熱鬧鬧的年味活動,放炮、舞獅等過節的儀式感,讓更多人感受到年味。

年味越來越淡

網友這樣說……

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句句扎心

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句句扎心

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句句扎心

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句句扎心

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句句扎心

年味因何消失?

儀式感的淡化

由於沒有假期,過年的儀式感被忽略,很多人能在除夕之前回家就算是萬幸了。省去了較多的儀式感,導致年味就淡了很多。

生活水平變高,物質滿足

以前過年是為了犒勞辛苦的一年,會吃各種肉。因為在之前,肉在平時吃不到,只有過年才能吃。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大餐早已司空見慣。物質的滿足,導致對過年的期盼就小了很多。

以前過年買新衣服,現在隨著生活質量提高,平時早已把衣服買齊了,因此期待值也降低了。

假期太少,平時太忙

在學生時代,過年有一個月的假期,自然是期盼的。而上班後,只有7天假,可能還要2天在路上。

7天中,2天調休,2天在路上,真正能夠休息的時間也就3天,對於忙碌了一年的人來說,休息最舒服。

因此,過年的感覺淡了很多,成了普通的小長假。

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句句扎心

經濟壓力大

過年給孩子紅包,動輒幾千,忙碌了一年回家,把存的錢基本都花在了紅包上。還要買年貨,買禮物,過年的開銷遠遠超過了以前。

出門在外的人群增多

出門在外上班的人越來越多,過年回家,彼此都不太熟悉,在一起基本上就是玩手機。過年團聚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導致年味淡了,人們也不想過年了。

不放炮,不喝酒

人們的文明意識越來越強,各地由於環境問題,也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導致喜慶的感覺少了很多。不喝酒,親人團聚在一起,少了酒場上的熱鬧喧譁,也讓年味淡了很多。

過年的選擇變多

旅遊過年的人越來越多,趁著小長假,帶著父母一起去旅遊,否則平時沒時間。旅遊時,年味自然淡了。

下週五就過年了!

忙碌了一年,終於要回家了!

年味越來越淡,你認為原因是什麼,留言告訴大家吧!

說說你和新年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