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尋寶記” | 一篇囉嗦的遊記,一段幸福的記憶

三年前的五一,一家去了上海,那是小寶的第一次遠遊。回來後我寫了一篇遊記。今天翻出來看,記憶又被帶回到那時那景。文字真的很神奇,明明只是一次普通的旅行,但因為寫的時候,恨不得把所有的細節都記錄下來,所以現在讀起來,連當時的心境似乎都能感覺得到。

以下就是遊記全文,在這個不適合出遊的假期前夕,回憶過去,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上週的今天,我還在和大鬧計算著離去上海還有多少天。而此時,陽臺的晾衣架上已經掛滿了出去三天攢下的髒衣服,旅遊回來平添的家務已經處理完畢。我靠在沙發上,瘋狂運轉的腦細胞正試圖把那些回憶的碎片交織成一部完整的上海回憶錄。

整個旅程要從上週五的中午講起。

我們是下午4點的飛機,提前替大鬧像老師請好了假。為了中午如何把書包揹回來這件事,鬧哥著實是費了不少心。從小到大,他一向不喜歡被關注。這麼一來,他免不了要向一堆熱心的同學解釋。他希望我們去接他,被我們否決;他設計了一套先若無其事的和同學排隊出來,再偷摸跑回教室背書包的方案,被我們否決。最後,他只好設計了一條回家路線,解散後可以完美地避開好事的同學們。其實,我們無非是想讓他在處理這麼一件小事時能突破一下自己,也希望他能因此而收穫一點自信。果不然,聽到歡快的門鈴聲叮咚叮咚地唱個不停,我已經猜到一切順利。進屋後,他就像剛從戰場上打了勝仗的將軍一樣,興奮地講著他如何順利地沿著事先設定好的路線撤退而沒有引起同學的注意,但同時又實在沒忍住告訴了幾個相好的同學。他就是這麼一個孩子,從小到大一直都是,他希望得到認可,但又不喜歡被別人注意。

飛機正點。與平時看到天上的飛機時總要雀躍著尖叫有所不同,又又在飛機上,略顯緊張。尤其是起飛的時候,突然間變大的馬達聲,瞬間的失重,以及機艙內氣壓的變化,都讓小又覺得緊張不安。這是他第三次坐飛機了,但每一個過程對於他來講,都像是一次探險。滑行、起飛,上升,小傢伙緊緊地貼著爸爸,驚恐地瞪著大眼睛,同時哼哼唧唧地表達著不適。鬧哥一旁不以為然地繼續看他的《上海尋寶記》,做最後的“課前預習”,同時還不忘關心一下什麼時候有飯吃。

“上海尋寶記” | 一篇囉嗦的遊記,一段幸福的記憶

到了上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機場給又又找飯吃。小傢伙在飛機上因為睡覺錯過了飯點,醒來後已經開始下降,又是接二連三的探險,哪裡還有心情吃飯。簡餐過後便叫車去酒店了。酒店的位置極佳,緊挨城隍廟。但住下後,四個人已累成狗,說好的夜宵誰也不想去了。就這樣,第一天就在車上領略了大上海萬花筒般的夜景——光怪陸離、五彩繽紛,其餘什麼也沒做。

第二日一大早,吃完早餐,就去了城隍廟。因為是假日,雖然才九點剛過,清晨的涼氣還沒有散盡,城隍廟裡的人已經多到接踵摩肩的地步。鬧哥興奮地走在九曲橋上,對照著《上海尋寶記》上的內容,一刻不停的講著。小孩子是沒有耐心一點點慢慢走,慢慢去品味的,他幾次沒忍住衝到了很遠的地方,都被爸爸叫了回來。人太多,稍不注意,便不在視線範圍了。

除了九曲橋,濃重的商業範圍使得城隍廟本身的意義和使命早已蕩然無存。滿街的雪花膏、五香豆,交雜在一起的叫賣聲,熙熙攘攘的人群,讓本來就狹窄瘦長的街道擁擠不堪,但這也說不定就是規劃者的巧費心思之處。可是,熱鬧喧譁的商業氛圍總讓人覺得浮躁壓抑並望而生畏。爸爸抱著又又,四個人逃跑似快步在人群中穿梭,沒有一家店鋪能贏得我們片刻的停留。所以即便住得很近,之後的兩天也再沒興趣去領略它的嘈雜。

從城隍廟出來後,就去了外灘。因為還早,遊客不算多。外灘、黃浦江、遊船、貨船、江對岸標誌性的東方明珠、高聳的這個中心、那個大廈統統都在十點來鍾無遮無掩的太陽慷慨地照耀下熠熠發光,生機勃勃。配以江上偶爾飛過的幾隻銀鷗,眼前的畫面像極了氣質儒雅的貴族,風度翩翩,充滿魅力,忍不住感嘆這也許就是魔都的魔力所在。大鬧小又霸佔了最佳的觀景位置,趴在欄杆上,興奮地去探索眼前的世界。大鬧努力地一個個尋找著《上海尋寶記》中的那些地標性建築,小又指著東方明珠一個勁兒地喊著“球球”“球球”。

此次上海之行,爸爸算是故地重遊,我也不知道來過多少趟,但陪孩子們玩,態度上要認真很多,總在努力發掘著有趣的、能給他們留下記憶的東西。離開外灘,我們坐輪渡到了江對岸。輪渡便宜極了,千年不變的每人2元。上船後,我們搶到了靠窗邊的好位置。簡陋樸素的大船上下兩層,擠滿了過江的人,多數是像我們一樣的遊客。內部配置別說空調,連風扇也沒,僅靠一扇敞開的通往甲板的艙門通風。甲板上也站滿了過江的人,那些都是為了圖新新鮮站在外面吹著江風看風景的。我們所處真是難得的一方淨土。兩個孩子依舊興奮地雀躍著,此起彼伏的尖叫聲在嘈雜的船艙裡,竟然也引來別人的注意。一旁的小哥哥受了他們的感染,也扒著窗往外看。可相比之下,比他們內斂多了,不苟言笑地看看他倆,再看看外面。又又對這樣的哥哥通常都很有好感,他輕輕地移近小哥哥,親暱地摟著人家的肩膀,一旁的大人們都被他逗得忍俊不禁。

“上海尋寶記” | 一篇囉嗦的遊記,一段幸福的記憶

上岸後,走馬觀花似的從這個中心,那個大廈樓下經過,又到東方明珠下面報了個到,算是一遊了。至於登這個頂,那個頂的,鬧哥實在是沒有興趣。中午在酒店附近的一家本地人光顧的小飯館點了特色的生煎、肉包、粉絲湯,舒舒服服的解決了午餐後便回去美美地睡了個午覺。下午爸爸抱著又又把南京路從頭到尾量了個遍,喝了特色的老酸奶,吃了不太好吃的全肉餡的酥皮點心,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晚飯後,一家人去人民廣場壓馬路,大鬧和爸爸一人騎了一輛共享單車,繞著廣場的花池轉圈。又又被爸爸一隻手摟在懷中,體驗“飛馳”的樂趣。我坐在昏暗的路燈下,一邊擺弄著手機,一邊喂蚊子。待他們玩到盡興時,我腳腕子上早已被啃得傷痕累累。念及是餵飽了幾隻大上海的蚊子,心裡平衡了許多,似乎也沒那麼癢了,全當留個念想吧。

為了回程能離機場近點,第三天一早我們便退了房,訂了靠近虹橋機場和先生學校的酒店。

不得不承認我們確實是典型的吃貨,也許還能和資深搭上一點邊。換到新酒店後的第一件事,便是踅摸周邊有什麼好吃的館子。根據大眾點評的推薦,去了有五顆星的一個酒樓。看到樓下那條長長的等著打外賣的隊伍,更是讓我們對這家菜品充滿期待。十一點不到,已經開始排位了。我們是12號,想著應該好吃,等一下也值了。誰知一等就是倆小時。等到大鬧掉眼淚,等到小又累到睡。一點鐘左右美味終於入口,幾樣特色菜,又應大鬧要求點了水晶蝦球,不知道是我們口味太重,還是全都已經沒了胃口,只覺得不過如此,正應了那句“凡所難求皆絕好,及能如願便平常”,草草吃完了事。

下午去了先生的學校——華東理工大學。老學校樸素的建築,悠長的林蔭道,寂靜的小樹林,石桌、石凳、小橋、流水(暫且這麼形容,實際上水已不流),甚至連宿舍樓下沿街一排簡陋的小飯館,小商店,所有的一切都讓我身體中的每個細胞感到放鬆和舒服。我實在太喜歡學校的氛圍了。尤其是這種老校區。

“上海尋寶記” | 一篇囉嗦的遊記,一段幸福的記憶

校園裡的一條林蔭道算是主道,它可以把我們引到我們想去的任何一個地方,毫無保留。教學樓、圖書館、宿舍、食堂、操場。走過教學樓時,先生帶著大兒進了靠近樓門口的一個階梯教室,那是他們原來上大課的地方。因為有人自習,他們只是簡單的在教室門口看了一眼便出來了。像是不經意的遊覽,但我的心裡卻為之一顫,時間真的是很神奇的東西,假如可以穿越,退回到二十年前,先生正坐在這裡上課,他可曾看到教室門口四十歲的自己帶著九歲的兒子在那裡懷念青春,追憶往昔。

食堂門口簡易的小黑板上用粉筆寫著有自制豆漿出售。記得先生說過原來他們食堂最好吃的就是豆腐腦了。看來幾十年過去了,老手藝老傳統還是沒有丟掉。

原來他住過的宿舍樓還在那裡,每個宿舍的窗口都掛滿了被單、衣服,一點都沒有辜負假日裡的好太陽;排球場變成了籃球場,兩撥同學正在場上揮汗如雨;圖書館依然安靜的躲在林蔭道的一頭,雖然古樸隱蔽,但依然傲嬌,因為它總能贏得一部分人的青睞;還有澡堂旁邊聳立的水塔,靜默一角,看著世事的變遷;隔開教職工生活區的那扇鐵門鏽跡斑斑,但仍履行著它的使命;在被一代代學生們敬畏的筒子樓裡依舊住滿了年輕的教師,正在奮力生活,計算著夢想和現實間的距離。

校園一遊不知勾起了先生多少的回憶,晚餐特意去吃了上海的特色豆花。和南方的甜豆花不同,上海的豆花和陝西的豆腐腦類似,都是酸辣口的。讓人忍不住想探究一下兩者是否有著同樣的淵源。但味道上卻是點到為止,不如陝西的濃烈。這感覺倒像是應了江浙人的含蓄和北方人的豁達。搭配的油條真是好吃到爆,比某大王的不知好吃多少倍。外酥內綿,火候剛剛好。我家那位小南方,因為怕辣,豆花一口沒吃,油條倒是吃了不少。他一向喜歡這種油炸的和健康不搭邊的東西。飯後在徐家彙的各大商場門口溜達,大鬧一路都在練習他拙略地小天鵝舞步,誇張的動作逗得小又咯咯直笑。這哥倆就是這樣,小又越是笑,他就越要更誇張地跳,直到爸爸假裝生氣制止才肯罷休。

“上海尋寶記” | 一篇囉嗦的遊記,一段幸福的記憶

第四日早上不慌不忙地吃完早餐後,直奔機場,結束了我們短暫的上海之旅。

最後需要特別記錄的是,鬧哥在這次旅行中表現不錯,每天早上起床後就窩在酒店的床上寫作業。不用督促,主動自覺。小寶也很不錯,全程很乖,不胡鬧,不耍賴,最重要的一點,沒有尿溼一條褲子。


一篇囉嗦的遊記,一段幸福的記憶。又因為這是小寶的第一次旅行,更賦予了它不一樣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