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吳國用了四次“詐降計”,“石亭之戰”擊潰曹休10萬大軍!

三國中,吳國善用“詐降計”,並兩次運用“詐降之計”擊敗曹魏,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赤壁之戰中黃蓋的“詐降計”了。老將黃蓋與周瑜上演了一出好戲,使得曹操相信其投降的決心,最終,黃蓋運用裝滿乾草、膏油等易燃物的小船衝向曹軍,點燃了“火燒赤壁”的最後一把火。

赤壁鏖戰的戰爭藝術

事實上,赤壁之戰中不僅僅用到了“詐降計”,還用到了“反間計”、“連環計”、“苦肉計”、“火攻之計”等等,堪稱一部大片。這場戰爭的背景十分簡單,就是曹操初步統一北方之後,妄想乘勝追擊,先下荊州,然後從上游順流而下,滅了在江東割據的孫權,實現他統一全國的夢想。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六月,曹操廢除了三公制度,恢復了丞相制度,並且自封丞相。七月,準備南征荊州劉表,但是劉表在八月便病逝了。劉表死後,由其子劉琮繼任荊州牧,由於劉琮年紀尚小,由荊州外戚蔡氏把持荊州政務。九月,曹操大軍至新野,劉琮不戰而降,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得到整個荊州。

三國時吳國用了四次“詐降計”,“石亭之戰”擊潰曹休10萬大軍!

曹操


此時,投靠劉表的劉備駐守在樊城,聽聞劉琮投降曹操後,便決定向江陵撤退,在撤退過程中被曹操追上,兩軍交戰,劉備軍大敗。此後,曹操便大舉進軍江東,孫劉在諸葛亮和魯肅的主持下組成聯軍對付曹操,兩軍在赤壁對峙。

三國時吳國用了四次“詐降計”,“石亭之戰”擊潰曹休10萬大軍!

黃蓋

《三國演義》中對“赤壁之戰”有非常詳盡的描寫,非常精彩。首先,蔣幹夜間盜書,周郎暗施反間計,順利將能練水軍的蔡瑁、張允除掉。其次,由“鳳雛”龐統獻計“連環”,將所有大船用鐵索連在一起,如履平地。如此,北方士兵便不怕水面顛簸之苦了。第三,光有以上兩策仍然無法打敗曹操,周瑜定下“火攻之策”,仍需要有人去“放火”。這時,老將黃蓋站了出來,黃蓋是孫堅時代的老臣,自然深得孫氏信任,所以由他來“演戲”最好不過。他與周瑜上演了一場“苦肉計”,還形成了一個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最終讓曹操相信,黃蓋有“反叛之心”。最後,就是“詐降計”。大將黃蓋率小戰船十艘,上裝柴草、膏油,船頭釘上大釘,向北岸曹營進軍,至離曹營二里之處時,各船一齊點火,然後藉助風勢,直向曹軍衝去,曹軍大敗,戰船都被燒燬。曹操率軍從華容道撤回江陵。

三國時吳國用了四次“詐降計”,“石亭之戰”擊潰曹休10萬大軍!

火燒赤壁


事實上,赤壁之戰曹軍慘敗的原因很多,後世也有很多分析,但總體來說,有兩點深遠影響:首先,曹操雖然失敗,但並未傷筋動骨,當時仍是全國勢力最大的軍閥。但是短期內曹操已經無法再對江南用兵,間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全國形勢。其次,劉備得到了喘息之機,正是赤壁之戰之後,劉備迅速壯大,得到了荊州大部分,後來又得到了益州,曹操再也無法統一全國。

石亭之戰:周魴一戰成名,曹休飲恨石亭

三國時期,吳、魏兩國對江淮地區進行激烈的爭奪。孫權希望將自己的國防線推進至淮河一線,而曹魏就想伺機想攻佔江東,兩軍便在江淮地區開展了多次爭奪戰。

三國時吳國用了四次“詐降計”,“石亭之戰”擊潰曹休10萬大軍!

周魴


公元228年(魏太和二年,吳黃武七年),孫權派番陽太守周魴秘密求助山越宗帥,想讓他們去誘騙魏國揚州牧曹休。周魴認為,山越宗帥不足信,想親自施行“詐降計”。他與孫權設下計謀,故意讓孫權不斷“查處他”,他則表現的“很害怕”,後來故意剪下自己的頭髮,到衙門謝罪。另一方面,周魴寫信曹休,表示願意舉郡投降,曹休果然中計,便領軍10萬向皖城方向前來接應。同時,魏明帝又命司馬懿向江陵方向、賈逵向東關方向,三路大軍同時進發,企圖一舉攻佔東吳。

三國時吳國用了四次“詐降計”,“石亭之戰”擊潰曹休10萬大軍!

曹休


八月,孫權到達皖城,任命陸遜為大都督,又任命朱桓、全琮分別擔任左、右督,各領三萬人迎擊曹休。最詭異的事情出現了,此時,曹休已經知道被欺詐,但仍然仗恃人多,並不打算撤退,具體原因我們不去細講,但至少周魴的“詐降”起作用了。這場戰爭的結局大家都知道,曹休大敗,要不是賈逵即使來援,曹休恐怕難以逃脫。此戰過後不久,曹休羞愧而死。

三國時吳國用了四次“詐降計”,“石亭之戰”擊潰曹休10萬大軍!

石亭之戰


這場戰爭最大的得利者便是孫吳,孫權通過這一仗,威震天下,便於第二年正式在武昌稱帝,國號吳,年號黃龍。至此,三國才算“正式形成”。其次,曹魏經過此役,損兵折將,十餘年不敢南下徵吳,直到孫權去世,才再次爆發了大規模的“東興之戰”。

東吳後期兩次不成功的“詐降計”

公元231年(吳國黃龍三年,魏國太和五年),孫權派遣中郎將孫布到揚州詐降,想引誘揚州刺史王凌。當時王凌中計,要求滿寵出兵,滿寵認為有詐,不肯出兵。於是,王凌上書魏明帝,說滿寵年老不堪,請求將滿寵撤職,但是魏明帝用“體面”的方式將滿寵調離了揚州。滿寵走之前,囑咐留守長史不許給王凌派兵。王凌只能單獨派了一個督將,帶了七八百人前去接應孫布,孫布在阜陵埋下伏兵,趁夜襲擊,魏國士兵死傷過半。

三國時吳國用了四次“詐降計”,“石亭之戰”擊潰曹休10萬大軍!

王凌


公元261年(吳國永安四年,魏國景元二年)三月,吳國將領鄧由、李光寫信給魏國襄陽太守胡烈,告訴他打算投降魏國,還派遣使者送來人質,想要魏國接應。胡烈上報朝廷,司馬昭以朝廷的名義命令徵南將軍王基部署去迎接鄧由、李光。王基懷疑其中有詐,不斷寫信給司馬昭,司馬昭便命令接應部隊停止進軍。後來,鄧由、李光等人果然沒有前來投降。

後記

吳國反覆利用詐降之計,原因就是赤壁和石亭之戰的大勝,給了孫權信心,通過詐降能輕而易舉擊潰魏軍,再次取得大捷。然而,魏軍一次又一次上當就是因為“誘惑太大”,如果能誘得東吳大將來降,則有機會攻下整個江東,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風險,仍不斷有人嘗試。此外,吳國確實有人真投降,包括東吳開國功臣韓當之子韓綜,他投靠魏國後數次侵犯吳國邊境,殺害人民,孫權對他痛恨之極。還有吳國末年的西陵督步闡,西陵位置極為重要,如果落入西晉之手,則吳國危矣。


參考文獻:《三國志》、《三國演義》


特別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原則上禁止轉載,如需請註明出處!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