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要来了,你真的明白花呗的意义吗?

知道蚂蚁花呗对现在社会的影响力吗?


双十一要来了,你真的明白花呗的意义吗?


2017年的时候,蚂蚁花呗的用户数量破亿,80后,90后占比较多。


双十一要来了,你真的明白花呗的意义吗?


大家用花呗来消费的东西,较多的都是衣物、美食、数码。


双十一要来了,你真的明白花呗的意义吗?


不知道在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在为图中的数据做贡献呢?双十一要来了,你是不是准备用花呗来买东西呢?

越是让人们觉得习以为常的东西,人们就越难去对它进行深入的思考。不知道有没有人思考过:对于一个经常使用蚂蚁花呗的人,他的思想、习惯、生活是否区别于不用蚂蚁花呗的人?区别又在哪里?


双十一要来了,你真的明白花呗的意义吗?


一,让你逐渐失去“延迟满足”的能力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让孩子们忍住三分钟,不能吃掉眼前桌子上的糖果,如果做到了,他们会得到更多的糖果作为奖励。实验结果有一部分孩子能够忍住这一诱惑,同时在对他们的跟踪调查中,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都表现的较为出色。

将花呗设置为你的常用支付模式,或者你已经把花呗当成你自己钱包的一部分时,你有没有发现你的消费行为更加的冲动了?可能新的手机出来了,就是你最爱的牌子,你会非常的渴望,同时思考的只有是如何能够凑够钱买到它,而不是思考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它?

延迟满足的能力是需要锻炼的,它是成功者的优秀品质之一,它能够让人的思考更加理性,具有长远的考虑。看到这里的你,应该想一想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能力吗?它发展了多少?


双十一要来了,你真的明白花呗的意义吗?


二,负债的压力,缩小了你的眼界,影响了你对金钱的灵敏度

一部分花呗使用频繁的人或许已经有一种错觉了:它就是我的钱。可是这部分人同时也知道一个现实:下个月还是要填上的。

这样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是很容易造成心理落差的,如果自己每个月都还的上,或许不会太焦虑,但是肯定有一些用户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觉得还花呗有些困难,他们一定是因为消费过度了才导致的恶性循环。近在眼前的还款日期让他们急于用钱,急于用各种方式去摆平它。

只要是用了花呗的人,我们都可以称之为“负债”,因为花呗的钱并不是你的,你的消费是需要定期来偿还的,用惯了花呗的人一定有个共同的问题——没多少存款或没有存款。真正会储蓄和存款的人,是不会随意花钱来消费东西的,他们心里,存款比外面的物质商品更加安心。而习惯用花呗的人,或许就是月光族,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收入来最大限度的消费,这样的行为想要有存款,可以说非常困难了。

在这样一个社会,没有自己的积蓄来应对失业、健康等风险,他们的焦虑还会远吗?

三,价值观的影响:你真的需要这个东西吗?

大学生很多都借贷消费买苹果手机,大家也看到过一些让人痛心的新闻,因为借贷而无法偿还导致的悲剧。借贷行为,实际就是预支自己的未来,但是未来还是不可知的,你提前预支了,将来发生变故了又如何面对呢?

"你真的需要这个东西吗?",希望大家在预支自己未来的时候能够多想一想。虽然我知道很多人的消费观已经不再是自己的了,但是想了比没想要好。以前没有苹果手机的时候你不可以生活吗?你生活的不快乐吗?用安卓手机的人就没有用苹果手机的人快乐吗?拿了苹果手机就能让你以后生活更好,挣更多的钱吗?

答案就在你自己的心里。

双十一要来了,你真的明白花呗的意义吗?

四,我们都应该抵制花呗?

如果抵制花呗能够让你的生活质量和心情变得更好,我觉得你可以这样去行动。我的个人观点是:我们都应该学会,在自己碰到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反应和结果负责。一把刀,它可以用来杀人,也可以用来救人,一种毒药,它有可能用来害人,也可能用来救人。总是把责任怪在其他方面,自己是不可能成长的。花呗也只是一种消费方式,以后也会有更多的消费模式,其中的决定权不在于它们,而在于用它们的“你”。

学会把金钱更多的用在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投资上,而不是手机、衣服等。我不是说放弃做一个精致的人,而是希望大家也能够同时注意到:个人能力和思维的投资,也和生活品质的投资一样,是同等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