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蘇州河·靜安:都市之心 鳥語花香 宜業又宜居

   蘇州河一路蜿蜒流淌,在靜安地域優雅地劃出一道亮麗的弧線,由此誕生了一個美麗的名字:蘇河灣。

   歷史上,這裡曾是中外資本競逐的熱土,集聚了17家銀行和倉庫,素有“黃金走廊”之稱。有人甚至將之比作滬上“清明上河圖”。

   雖曾因嚴重汙染明珠蒙塵,但這條母親河始終是上海人魂牽夢縈的所在。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河道綜合治理,到沿岸地區成片的舊區改造,再到如今兩岸公共空間貫通提升……可以望見的未來,蘇州河沿線將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濱水區,也是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範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母親河已成為市民共享的“人民之河”。

   上週末,市領導再次調研蘇州河濱水空間貫通,要求把最好的岸線資源留給市民。而據此前“一江一河”辦負責人透露,蘇州河42公里岸線貫通已突破92%,年內基本貫通目標不變。見證新與舊的碰撞、現代與歷史的融合,位於城市“心臟”地帶的蘇河灣,未來將會描繪出怎樣一幅圖景?

   宜樂 一軸兩帶好戲連臺

   再過1個月,靜安段蘇州河上將又通一座新橋——昌平路橋。

   昨晚新橋亮燈測試,美輪美奐,水岸增輝。遠處眺望,這座橫臥在蘇州河東段的白色橋樑,在斑斕的燈光映照下,宛如一彎新月;與倒影相連,又彷彿是一隻帶著笑的眼睛,凝視著蘇河兩岸風光。難怪設計者稱之為“蘇河之眼”。

   這座橋的誕生,曾是很多人的期待。作為北橫通道附屬工程,它不僅是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的重要市政工程項目,也是靜安、閘北兩區合併後的重大民生工程,打通了新靜安南北的生活與經濟軸線,昌平路橋往西,可通往老靜安的曹家渡、靜安寺等主要商業區域;往東,連接起老閘北火車站、不夜城地區。

圖說:河濱打通後,蘇州河兩岸成了家門口的健身場、露天的公園氧吧。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兩區合併後,蘇州河靜安區段同時擁有了南岸、北岸兩面風光。可以說是一個轉角一種風光,四季滿河亮點不斷。但必須有橋,才能形成機動車和慢行交通的全面對接,推動蘇州河靜安段濱河步道、休憩站點、綠化景觀的進一步升級。因此,未來還將有已經規劃的安遠路橋、M50橋等慢行橋樑跨越蘇河,連通兩岸。

   據靜安區建設管理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蘇州河岸線靜安段約長6.3公里,北岸西起遠景路,東至河南北路,長4.7公里;南岸西起安遠路,東至成都北路,長1.6公里。隨著貫通提升工程的推進,這裡將打通一處斷點、打造兩個樣板段、串聯六大節點,構築蘇州河獨一無二的標誌性濱水公共空間。具體說,就是實施“1+6+2”工程,形成“一軸”“兩帶”“六點”的景觀格局。

   目前,蘇河灣岸線僅存的斷點,是長壽路橋以北至遠景路長約700米的空間。這處斷點,沿途涉及央企、國企、民營企業等數十家單位,還涉及一個居民小區,直接打通難度和影響都比較大。經過政府部門多方協調,最終確定通過企業“讓出一點”、步道“架空一點”、立面“美化一點”的方式,以“棧道+地面步道”方式打通,並同步實施沿線建築外立面整治。其中,棧道段(長壽路橋至蘇河一號)長約300米;步道段(蘇河一號至遠景路)長約400米。

   這種打通斷點的方式,也將成為蘇河沿岸濱水空間“一軸”的核心架構——聯通立體空間,跨越城市軌跡。具體做法是:沿河岸設立凌空棧道,連接各個獨立的場地,將平面轉化成立面,解決視線及空間連通問題;設置垂直綠化,美化城市綠色界面;高架橋下空間活化,更新利用場地,激活空間活力。

   所謂“兩帶”,則是優化交通功能,實現三線貫通。具體做法是:在蘇州河兩岸設立單向車行道和禁機動車慢行道,弱化濱河機動車交通功能,提升空間尺度舒適度,拓寬濱水公共活動空間。這也是蘇河灣改造的最大亮點之一——以人為本,構建宜樂宜遊的慢行空間。也就是說,雖然位於市中心最繁華的“腹心”地帶,但為了提升市民感受與體驗,這裡未來在美起來的同時,還將“慢”下來,成為濱水休憩體驗和景觀遊覽的絕佳去處。

   為此,蘇州河靜安區段濱河岸線通過整合現有道路,將快速交通和慢行交通分流,構建起完整的慢行道路系統。目前,共和新路以東段光復路、北蘇州路已實現禁止機動車通行,條件成熟後,共和新路西側也將採取機動車單向通行的措施。

   對於“跑步一族”這無疑是一大福音。據介紹,靜安區將沿著蘇河岸線構建多個環形“跑道”:通過串聯沿線多座跨蘇州河橋樑,無縫銜接形成環通的慢跑線路,兼顧各類人群的需求,為市民提供了健身休閒的好去處。在此基礎上,蘇河沿岸還將營造多處各具特色的“休憩”空間,增加便民設施,提升景觀品質和遊憩功能,加強濱河與腹地的聯動。

圖說:福新麵粉廠。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

   所謂“六點”,則是要演繹“蘇河舞臺”,點亮水岸花園。具體做法是:藉助市中心稀缺的公園腹地,重點打造六個蘇州河水岸節點:不夜城段凌空棧道、長安路綠地、蝴蝶灣公園、福新麵粉廠段、四行倉庫段、上海總商會舊址段。

   宜居 蘇河舞臺百姓做主

   如果說,黃浦江是上海的“會客廳”,那麼蘇州河就是老百姓自己的“後花園”。蘇州河的變化,住在河邊的居民最有發言權。

   70歲的高雪蘭,家住康定東路33弄世德里,河水從家門前流過。“當年剛搬來不久就生了女兒,現在女兒都已經40歲了。對於蘇州河,我們這些老上海都是有很深感情的。看著她一天天水變清、岸變綠、景變美,真的是開心啊。”

   談到蘇州河這些年的變化,高雪蘭臉上始終帶著自豪的微笑。她說,一些早年搬走的老鄰居,雖然住進了高樓,但每次回到這裡還是忍不住羨慕:“你們這裡現在環境好了,活也要多活幾年。”

   高雪蘭對此很認同,在她看來,“環境好了,身體健康就是最大的收穫”。所以儘管年過七旬,她依然堅持每天5點就起床去河邊慢跑。“河邊修起了步道,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跳舞的、健身的、娛樂休閒的人多了,就連附近的白領午休也會來逛逛。尤其是吃完晚飯,住在附近的都習慣到河邊走走,散散步。老鄰居們碰上聊起來,都感嘆這條河真的是為人民服務的。”

   高雪蘭口中的河邊步道,就是蘇河灣靜安段的最大綠地蝴蝶灣。這裡不但綠草如茵,各種設施也建設完備,有平整的步道,有休憩的涼亭,有路燈,有噴泉,有公廁,還有公共運動場……因為深感一切得來不易,高雪蘭格外珍惜,她加入了街道組織的“青青護河隊”,當了一名巡河志願者。“碰上遛狗的、亂扔垃圾的,我們都會上前勸說,大家一起把這條河的環境保護好。”

   石門二路街道恆豐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雋告訴記者,高阿婆的想法,其實是很多居民共同的感受。“蘇州河的貫通提升,真正體現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當蘇州河兩岸成了家門口的健身場,露天的氧吧公園,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居民們不但自發參與綠地的治理,還組織各種拍照採風活動。”

   39歲的錢鳳就是這支“青青護河隊”的隊長。當了8年的社區工作者的她,也在蘇州河邊住了很多年。“所以我主動申請當了這一段河水的‘民間河長’,我們制訂保護母親河公約,每天巡河,阻止少數遊客不文明的行為,共同維護母親河的健康美麗。”

   談到今年蘇州河將完成貫通提升,錢鳳和高雪蘭都充滿憧憬。“通了路、通了橋,以後散步走得更遠了。天熱了,去河邊透透氣,聽得見鳥語,聞得到花香,最好再增加幾條公交線路,逛累了就坐車回來。”“如果能在河邊修建一些科普基地,普及生態文化,讓下一代瞭解愛護母親河,瞭解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那就更好了。”

   宜業 人力資源產業集聚

   回望歷史,蘇河灣一直佔據著上海城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作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工商業金融中心之一,見證了百年風雲變幻,被讚譽為上海的“都市之心”。

   總面積4.3平方公里,區域交通便捷,距人民廣場直線距離800米,距陸家嘴直線距離1200米,擁有5條軌道交通,6個多線換乘車站。這樣的區位優勢,如何變為未來的競爭優勢,成為蘇河灣規劃發展的重中之重。

   據蘇河灣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蘇河岸線的全面貫通提升,面向未來,蘇河灣區域已經成為靜安區“一軸三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以“產城融合,人性尺度,文化傳承,生態低碳”為規劃理念,打造“水脈、文脈、綠脈、人脈”四脈合一的“人文休閒創業集聚帶”。

   昨天,記者來到裕通路上的靜安國際中心探訪。這座位於靜安區“一軸三帶”中心點的大型綜合體,不僅填補了蘇河灣地區的商業空白,也通過高品質的環境設施為區域打造中央活動區新地標提供了資源優勢和載體基礎,吸引了各類跨國公司和知名企業入駐。

   蘇河灣的西片區和南京西路一橋之隔,目前已經匯聚了寶礦控股、凱德集團等知名開發商和跨國地區總部企業,包括WPP、德司達、三得利、海斯坦普、維益食品等。未來,蘇河灣西部地區將繼續無縫銜接南京西路集聚帶專業服務業企業,形成高端商貿集聚區。

   蘇河灣中部地區有全國首家國家級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自2010年成立以來,園區集聚了300多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包括任仕達、萬寶盛華、海德思哲、米高蒲志等跨國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人才大廈”彙集了60餘項公共服務功能一站式整合,對所有入駐園區企業以及個人設立專門窗口,提供“一門式”服務,配套完善服務便捷。經過九年的努力,中部地區形成了以“人才大廈”為核心,南有國際園、北有創新園,“一河兩翼”人力資源產業集聚的態勢。

   蘇河灣東部地區以“綠地成系統、步行成網絡、地下空間成街坊、高層建築成組群”為規劃理念,著力推進形成歷史風貌保護與高端商務相融合的金融創新拓展區。其中不僅有四行倉庫、上海總商會等歷史保護建築,還有延陵寄廬、福新麵粉廠等獨棟保護保留建築。

   同時,在整個東部地區將建成5棟2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包括上海中糧廣場及華潤華僑城蘇河灣,承接陸家嘴CBD溢出,刷新上海城市的天際線。全球第四家寶格麗酒店也落戶於此。

   為擴大蘇河灣區域人力資源產業園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蘇河灣公司協同市區相關部門,打造品牌活動。已成功舉辦了“蘇河灣論壇”、全國人力資源產業園區論壇、“梅園論劍”系列論壇等,大大提升了園區的辨識度,增強了園區的品牌效應。

   而根據靜安區“全球服務商計劃”的發展目標,蘇河灣區域還將著力打造“全球人力資源服務共享中心”,聚集最具影響力的人力資源公司與組織。“全球人力資源服務共享中心”將依託“技術、資本、組織、人”四大元素,導入八大功能,更好地為“全球服務商計劃”及上海“四大品牌”的戰略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將靜安打造成為全球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的“硅谷”以及中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地標性的引領之地。

   宜遊 建築激活訴說歷史

   從北京西路沿成都北路北行,不久就能看到一座石庫門風格的建築。五個一字排開的門洞前,五星紅旗風中高揚。這裡就是修繕後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正門。

圖說: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

   靜安區文史館館長朱潤告訴記者,99年前,就是在這座石庫門建築裡,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宣告成立。它是中國共產黨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起點,也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搖籃。

   去年10月1日,經過8個月的精心修繕,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重新恢復對公眾開放。此次修繕,整體建築在“修舊如舊”文物保護原則下,進一步提升建築質量,既展示上海石庫門建築的歷史風貌,也呼應“從石庫門到天安門”的理念。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市民的熱情依然高漲。在預約參觀的限制下,去年底至今參觀者已經突破4萬人。其中最讓朱潤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白髮蒼蒼的阿婆。“她來了好幾次,每一次都看得很認真,後來她告訴我,她家就住在紀念館斜對面,從小就看著這座建築,但從來沒有來參觀過。這次修繕勾起了她的好奇心,說一定要來看看。”

   在蘇州河岸線的貫通提升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傳承紅色基因,保護珍貴的城市記憶,成為一大亮點。在各方努力下,蘇河灣歷史文化寶地正在逐漸激活,分佈沿線的老建築不再“沉睡”,而是通過公共空間疊加歷史、文化等多種元素,使城市空間、自然與人文融合互動,為市民和遊客帶來獨特體驗。

圖說:上海總商會。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

   比如上海總商會,這棟坐落於北蘇州路470號的老建築的修復,花費數億元,邀請多位專家及十多家專業機構參與,終於重現舊時風華。

   蘇河灣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幢大樓當時由英商通和洋行設計建造,立面以清水紅磚為基調,飾以精美的水泥仿石柱飾,突出巴洛克風格的裝飾,具有西方古典主義風格特徵。修繕團隊進行了磚面修補、表面增強、勾縫修補、泛鹼處理、拼色處理、憎水處理等多個專項工藝的研究和實驗,保留了原來的特色。

   為了修舊如舊,在很多細節上,修復團隊可謂做到了極致。比如南入口門廳的地面上的馬賽克拼花圖案,以曼茶羅為原型,飾以巴洛克卷葉舒花。修繕團隊除了對馬賽克表面進行最低強度的清洗,並用養護劑還原本色,還專程到原產地尋找替代品,最終復原出來的圖案,歷經百年,依舊鮮豔生動如初。

   又比如地處蘇州河邊光復路上的上海福新麵粉廠舊址,曾是我國民族資本代表人物、“麵粉大王”榮氏兄弟創辦的近代上海最大的私營機器麵粉廠,由一幢廠房、一個堆棧組成。

   目前正在保護性修繕建設中的福新麵粉廠,將全力保留昔日福新麵粉廠的歷史原貌,不但建築外立面保持清水紅磚,而且在內部區域風格打造上,也將沿用清水紅磚的設計。按照原貌全面修復後,煥然一新的建築將由蘇河灣建設管理委員會、蘇河灣控股公司招商發展總部經濟引進中外知名的金融、商務、文化創意類的企業入駐。新民晚報記者 潘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