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时期马的形象造型艺术转变,诠释“马”背后的文化影响

导语

马,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它有灵动、激情、优雅的象征意。马在我国的文化发展中有极高的地位以及寓意和象征意义。先民还在驯养马的过程中总结、累计形成的知识,并且创造出工具,马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感。

汉代时期马的形象造型艺术转变,诠释“马”背后的文化影响

马形象的历史渊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早就已经退出了大多数人的视线,但是马在古代很长的时间里,都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而且马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人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有的描述马,有的借马抒情。可以看到,关于马的成语数不胜数,比如,马到成功、一马当先、金戈铁马、驷马难追、汗马功劳等等等等,甚至对于马的分类甚至详细到了以马的颜色为马命名。

例如:“骠”是黄色的马,“骊”是黑色的马,“骅”是枣红色的马,“骍”是赤色的马,而蒙学读本《三字经》中,这样写道:“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马排在六畜之首,人们对马的情感显而易见。而历史上更有英雄骑宝马,宝马衬英雄一说。

汉代时期马的形象造型艺术转变,诠释“马”背后的文化影响

古代典籍与文学作品中,马也是频频出场。以马比喻德才,有老马识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类的“俗语”,还有“牝牡”一说,牝马即是母马,而牧马则是公马。而更有牝马之贞一说,这是因为母马有一种独有的气质,那就是忠贞不二,但它同时也具备一种桀骜不驯的气质,这使得它顺从公马有其自己的原则,它的顺从并不盲目,而与之相反,牛的顺从则是盲目顺从,马因此被“坤”化,因为其非盲目顺从很符合地坤的柔顺。伯乐识千里马,也是人们将马比喻成德才兼备之人的例证。

古代还以马表示哀叹,很多的文学作品中,胯下坐骥常用来表示心情,比如“策马奔腾”形容人心情舒畅,还有“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中唐诗人李贺,描写了骨瘦如柴的千里马毫不软弱,铮铮铁骨,想要英雄有用武之地。古人还以马儿表示呼唤自由的意象,想到自由,脑海中可能更多的想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其实,早在先秦时期,马就已经开始象征自由、呼唤自由了。古代将马视为神马,汉朝的很多文物也体现出这一点,比如,出土于甘肃省东汉墓的“马踏飞燕”青铜艺术品,令人赞叹不已。虽然没有为马插上翅膀,但是却让人感受到马在凌云飞翔的感觉,正所谓“天马行空”。

那么,汉朝还有那些马的形象造型艺术呢?

汉代时期马的形象造型艺术转变,诠释“马”背后的文化影响

汉代时期马的形象造型艺术博览

谈到汉朝的马的形象造型艺术,就不得不对比其之前的秦朝时期的马的形象造型艺术,秦朝的马最为著名也最为人所知的要数秦兵马俑,兵马俑中少不了战马,兵马俑中的战马,个个骠肥体壮,这其实得益于秦代对于养马 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在《秦代养马法律》中有所记载。而与之相较,汉朝的马则更具有艺术性与创新性,我们可以从汉代时期的马的形象造型艺术中感受到汉朝的马的形象造型艺术的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诸如下面:

西汉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

“马踏匈奴”是留存至今的一组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的石雕作品,这个雕像一人一马,其雕刻的战马,具有剽悍、雄壮、岿然挺立、镇定自若的传神形象,此战马是汉武帝为了表彰霍去病所立下的赫赫战功而雕刻的,其工匠所设计雕刻的一人一马形象,用极其概括性的方式总结、肯定并表彰了霍去病的丰功伟绩。

汉代时期马的形象造型艺术转变,诠释“马”背后的文化影响

东汉甘肃雷台出土的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又称为东汉铜奔马,从其所雕刻的马,可以感受到工匠师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马昂首嘶鸣,三足踏在空中,余一足踏飞燕,通过马踏着的飞燕,我们可以仿佛可以感受得到骏马飞奔的快速,这样一件令人拍手叫绝的工艺品将完全静态的物体表现出轻快的踏着飞燕飞翔的样子来,让人赞叹不断。

如此丰富多彩的马形象造型艺术不禁让我们想到:汉代时期马的形象造型艺术是如何转变的呢?

汉代时期马的形象造型艺术的转变

历史上,从汉朝兴盛以来,马匹一直被视为国家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这是因为,汉代时期对于北方少数民族战争以及对外交往的需要。这点尤其体现在汉景帝和汉武帝为政时期,这个时期对于与匈奴战争的准备和作战的需要,养马成为了国家的国防建设的重中之重,马政也在汉武帝时期大力推行。

于是,在这种国家环境大趋势下,汉代的马匹饲养受到极大重视,并且为了改良马种,提高骑兵的作战能力,其引入了西域大量的优良的马种,而此时,天马应运而生,天马作为西域而来的优良马种,深刻影响了中国马文化,中国马文化由此增加了很多的想象元素,并由此形成了以天马为文化元素特点的汉代马文化,其在雕塑、绘画等汉代艺术作品中都有体现。

汉代时期马的形象造型艺术转变,诠释“马”背后的文化影响

我们经常提到的“汗血宝马”其实在史料中记载的是一匹从天而降的、沾红色汗水的马。而以汗血宝马为中心的马文化也由此逐渐形成,甚至成为了汉代乃至整个古代马文化的主要特色。

汉代的雕塑形象也与天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汉代有马式,汉代马式是评价马匹优良与否的静态的标准模型,更是古代雕塑、绘画等艺术家塑造马形象的重要依据。而汉代的马俑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按照良马的造型进行改造,形成了汉代独特又丰富多彩的马的形象造型艺术。其与秦代的俑不同,后者注重写真,而前者虽然承自秦制,但与其还是有非常大的不同,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独具一格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汉代马文化。

汉代马的造型艺术中运用了更多的主观处理,即主动刻画取代了秦代造型艺术的被动描摹。这也标志着汉代的马的造型艺术开始出现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其魅力我们可以从其后汉代陵墓中的石雕、木雕、五雕中感受到。在汉代引入汗血宝马前,汉代马的艺术形象主要以蒙古马或乌孙马为原型,并由此创造出霍去病墓和汉高祖的长陵墓,而经过西汉以及东汉时期汗血宝马形象的发展,马的造型艺术中既有雄健美,又有几分成熟美。这一阶段马造像的典型代表有:玉马首和陶马俑。

汉代时期马的形象造型艺术转变,诠释“马”背后的文化影响

马文化一直与我们紧密相连,而汉代时期的马的形象造型艺术在吸收了秦代的精华之后,不断发展,具备了其独有的特点。汉代时期马的形象造型艺术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引入的外来的马形象而不断发展,经过不断地转变,留给后世很多的艺术品,其中的马踏飞燕令很多人赞不绝口,还有陶马俑,玉雕,木雕等数不胜数。汉代丰富多彩,独特的马的形象造型艺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深刻影响着中国的马文化,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汉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