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神經末梢是這樣被激活的——東平縣推進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啟示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東平縣衛生健康系統,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活躍在鄉間道路,奔波於農戶院落,從昔日“赤腳醫生”,到如今的鄉村醫生,時代變了、稱謂變了,不變的是真情、是責任、是擔當。他們是公共衛生的“守門神”、健康管理的“活電腦”、上下溝通的“好紐帶”、分類管控的“真使者”、診療服務的“土專家”,在廣袤的農村中發揮著五重獨特的作用。

又到一年盤點時。今年以來,全縣新建村衛生室14處,改擴建17處,整改提升134處。至11月,全縣445所村級衛生室全部達到山東省村衛生室建設標準,其中省、市、縣級示範化村衛生室共計185所,市、縣級中醫特色村衛生室105所。這是東平縣持續推進2020年為民十件實事之一——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的結果。

啟示之一: 公共衛生的“守門神”

鄉村醫生是與群眾接觸最直接最緊密的醫務工作者,是群眾健康管理的守門人、護門神

在銀山鎮耿山口村,全省優秀退役軍人、市人大代表、村支部書記耿進平,時刻關心群眾健康,醫療服務是全村最關注最受益的民生工程。該村投資30餘萬元對村衛生室進行提升改造,在原200平方米的基礎上增加到600平方米,達到省級示範化衛生室標準。

健康神經末梢是這樣被激活的——東平縣推進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啟示

初心不忘,使命擔當。耿進平說:“我當兵退伍回家,第一個理想是做一名鄉村醫生,鄉村醫生是老百姓身邊最近的貼心人。”

在東平街道,“現在村衛生室裡的診斷室、治療室、藥房等一應俱全,看病環境好多了,而且還增加了一體機、血脂儀等設備。以前在鄉鎮衛生院才能檢測的心電圖、血糖等,現在村衛生室也能檢測了,看病方便多了。”護駕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徐衛東對該村標準化衛生室豎起了大拇指。今年以來東平街道對郝溝、虹橋、尹範村、劉範村、無鹽等15個村衛生室進行了提升改造。其中,虹橋社區籌資7萬元用於衛生室達標建設。短短几天時間,昔日的衛生室變了模樣。居民範明香這樣感慨地說:“環境提升了,居民看病的滿意度也高了。”

健康神經末梢是這樣被激活的——東平縣推進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啟示

東平縣衛生健康局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要求,加快推進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改善基層群眾就醫環境,在工作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形成了政府推進、衛健指導、責任擔當的工作機制。

政府推進。本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從全縣實際民生需求出發,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提升工程,將村衛生室建設納入全縣10件為民實事之一。各鄉鎮、街道政府積極響應、大力支持,為村衛生室建設提供政策引導和便利條件。特別是銀山鎮政府,將村衛生室建設納入銀山鎮“過硬村支部”和“三好”黨支部書記考核內容,明確村衛生室是農村公益性醫療機構、產權公有化,積極發動有影響力、有號召力的耿山口、馬山頭、南劉等村莊先行動起來,率先完成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新湖鎮政府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給轄區每所衛生室配備辦公桌椅、辦公廚、診斷床、藥品冷藏櫃、醫用處置臺等共計500餘臺件,價值30餘萬元。

衛健指導。縣衛生健康局成立專班多次帶領專業團隊深入村莊,實地察看村衛生室情況及周邊環境,結合灘區遷建、舊村提升,制定標準要求,規範指導。對提升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具體建設性意見,對鄉村醫生人才梯隊發展與培訓作出安排部署,為村衛生室建設標準化、服務規範化指明方向。

健康神經末梢是這樣被激活的——東平縣推進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啟示

責任擔當。全縣各衛生院積極制定方案,設定時間表,掛圖作戰,分批分次對轄區所有衛生室進行全面提升。2020年,銀山鎮衛生室產權歸集體所有已達到15家,衛生室從業人員增至78人。達到省級標準衛生室4家,市級標準化衛生室7家,縣級標準化衛生室9家。

“守門神”,守住了底線、守住了精氣神,守出了全縣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

啟示之二:健康管理的“活電腦”

鄉村醫生是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者、管理者,全面掌握轄區居民的健康信息

即便在村衛生室關停的疫情防控一級響應期間,東平縣充分發揮鄉村醫生健康管理“活電腦”的獨特作用,由15名局機關副科級以上人員及縣級醫院主要負責人任組長,抽調70餘名醫療衛生業務骨幹組成專家組,自上而下與鄉村醫生、全體村民建立村級、鄉級、縣級微信群,及時在線上發佈身體健康、疫情防控等相關知識,線上解答群眾疑惑,提供心理諮詢等。廣大鄉村醫生身穿防護服、手持體溫槍、肩背消毒劑,24小時堅守在疫情防控戰線上。他們通過建立村(居)民健康管理微信群、家庭醫生簽約APP、電子健康檔案隨訪APP、電話等方式,動態掌握村裡每一名群眾的健康狀況、出行行蹤,始終與群眾站在一起,充分彰顯了醫務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

健康神經末梢是這樣被激活的——東平縣推進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啟示

健康神經末梢是這樣被激活的——東平縣推進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啟示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全縣廣大鄉村醫生以“黨旗飄揚風帆勁,健康扶貧寫擔當”主題活動為抓手,在鄉鎮衛生院指導下,走出了一條“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精準施治”的健康扶貧路子,讓貧困人口看得起病、在家門口看好病。2名衛生院黨員、1名鄉村醫生、1名家庭簽約醫生與1名貧困患者結對子幫扶,他們對貧困患者進行連續動態的健康管理,溝通治療情況,對症下藥。

“活電腦”一口清、一筆準、問不倒、責任嚴;“活電腦”不是鍵盤沙沙演繹指尖之舞,而是鄉村醫生進百家門、知百家事、解百家憂的必修課。

健康神經末梢是這樣被激活的——東平縣推進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啟示

啟示之三:上下溝通的“好紐帶”

鄉村醫生能夠承上啟下、協調左右,是聯繫內外、溝通上下的樞紐和橋樑

村衛生室是縣鄉村三級基層醫療衛生體系的網底,鄉村醫生是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與鄉鎮衛生院共同完成上級交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任務,為廣大村(居)民提供家門口的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鄉村醫生是滿足村民醫療需求最直接、最便捷、最親密的人,是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第一關口。

健康神經末梢是這樣被激活的——東平縣推進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啟示

2019年9月20日凌晨3點,斑鳩店鎮蔭柳科村衛生室鄉村醫生張家玉,急診趕到患病群眾家中,現場檢查心電圖結果顯示有異常,支持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他立即給病人服下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等藥品。隨後,他又為病人抽取了血液,並通知鎮衛生院檢驗科值班醫生隨時待命。一切安排妥當,張家玉又撥通了病人的兒女的電話,告知了他們自己母親的病情。徵得病人兒女的同意後,張家玉火速與縣人民醫院胸痛中心取得了聯繫。

健康神經末梢是這樣被激活的——東平縣推進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啟示

縣人民醫院胸痛中心立刻為病人開通了綠色搶救通道。一場縣鄉村醫療機構聯手展開的生死大營救在爭分奪秒地進行中。經過檢驗,證實這位病人患的正是急性心肌梗死。在縣人民醫院胸痛中心醫務人員的全力救治下,病人轉危為安。

健康神經末梢是這樣被激活的——東平縣推進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啟示

鄉村醫生把上級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帶到了老百姓家中,解決了服務群眾健康的“最後一米”。

“好紐帶”是聯繫群眾的第一時間、第一責任、第一信號,必將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群眾等待“零時間”、群眾辦事“零障礙”。

啟示之四:分類管控的“真使者”

鄉村醫生能夠全面掌握轄區內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常住和外來人口等重點人群的信息數據,利於分類管控

健康神經末梢是這樣被激活的——東平縣推進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啟示

重點人群、重點管控。近年來,東平縣對“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精神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等各類重點人群開展建立健康檔案、家庭醫生簽約等精準智控式管理。及時瞭解重點人群的身體狀況、用藥情況、行蹤軌跡,指導其正確服藥、合理飲食、適量運動、科學防範,發現問題及時主動上報,取得了明顯成效。

健康神經末梢是這樣被激活的——東平縣推進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啟示

健康神經末梢是這樣被激活的——東平縣推進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啟示

健康神經末梢是這樣被激活的——東平縣推進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啟示

“真使者”這個桂冠,沒有比人民至上更神聖,沒有比堅守陣地更可貴,沒有比呵護生命更偉大,沒有比珍愛健康更忠誠。

啟示之五:診療服務的“土專家”

鄉村醫生是群眾身邊的疾病診療“土專家”,群眾信任度高、依從性強

鄉村醫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

“一諾千金,欠債也要建好衛生室”。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接山鎮鄣城村衛生室室長徐衍全,泰安市唯一一個“全國優秀鄉村醫生”。

健康神經末梢是這樣被激活的——東平縣推進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啟示

1984年,高中畢業後徐衍全回到老家,當起了一名赤腳醫生。2001年,面臨村衛生室解體的狀況,他臨危受命,並向村裡鄭重承諾:“要建起自己的衛生室,所有藥品保本經營,出診隨叫隨到。”如今,他秉承諾言,建起400餘平方米、日均門診量150餘人次的衛生室,開展新農合和鄉村衛生一體化的經驗也在全市推廣。至2008年,條件更加成熟,村裡為他們出了一部分資金,建起了上下二層樓、總面積400平方米的衛生室。寬敞明亮、佈局合理的高標準衛生室的建成使用,成為徐衍全最開心的事情。

健康神經末梢是這樣被激活的——東平縣推進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啟示

在正向激勵的同時,縣衛生健康局堅持對鄉村醫生高看一眼、厚愛一層,一項項傾斜政策相繼出臺。

——加大對鄉村醫生的培訓。各鄉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織鄉村醫生在國家衛健委“中國繼續醫學教育網絡平臺”、雲雀醫平臺等信息平臺的疫情防控專欄,學習防控知識,加快提升疫情防控能力。

——加強對村醫的指導。積極發揮醫共體作用,縣級醫院加強對村醫的防控技術指導。各鄉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鄉村一體化管理實行包村服務,每個村都有一名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包保,指導鄉村醫生規範開展醫療和疫情防控等工作。

——做好防護物資保障。疫情期間,在物資調配時堅持做好鄉村醫生防護用品的供應工作,確保鄉村醫生不因沒有防護用品而影響工作開展。

高手在民間,絕活出草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人民的無窮智慧造就了“土專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從公共衛生的“守門神”,到健康管理的“活電腦”;從上下溝通的“好紐帶”到分類管控的“真使者”;到診療服務的“土專家”,一個個美譽名副其實、名至所歸。心之所向,無所不成;心向所依,無堅不摧,健康神經末梢被激活的答案豈不顯而易見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