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光电气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智光电气(002169)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概述

2019年度,公司在“凝心聚力、夯实基础、聚焦主业”的经营思路指引下,坚持围绕将公司打造成为“以产品和技术为核心的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的战略目标,不畏外部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重塑竞争优势,采取有效的措施,较好地完成了董事会下达的经营目标。

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5,361.60万元,同比下降5.5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251.18万元,同比增长42.5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712.65万元,上年同期为-18,510.66万元。充分显示了公司实施“狠抓经营质量,严控经营风险”相关举措取得良好效果。

截止2019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57.77亿元,较期初增长9.9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7.84亿元,较期初下降0.81%,与期初相比,股本无变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3.62元。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管理层贯彻执行董事会拟订的2019年经营管理目标,充分发挥公司的综合资源优势,积极组织,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公司总体经营情况如下:

(一)基于以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研发平台,坚持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

在高压变频领域,公司研发的第四代高压变频系统在报告期末已量产出货,新一代的高压变频系统,在整机体积、标准化程度及整体综合性能均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主营高压变频系列产品继续保持重要行业领先地位,自主研制的超大容量高压变频系统仍是国产替代进口的强有力的产品。公司践行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多个项目在不同国家开花结果,如非洲纳米比亚的海外变频项目成功投运、巴基斯坦2*300WM电厂一次风机高压变频完成调试并顺利交付、柬埔寨文龙水泥厂高压变频系统成功投运、神华印尼爪哇7号2*1050MW燃煤发电工程#1机组一次性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等重大项目。

在港口岸电领域,公司研发出新一代电压快速控制岸电电源技术,进一步提高岸电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2019年,岸电改造市场实现回暖,公司岸电业务同比增长。公司累计实施改造的高压岸电泊位数为全国领先,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天津、青岛、宁波、福州、厦门、深圳、广州等各大港口。

在储能电站领域,智光储能是级联型高压直挂储能技术的市场倡导与践行者,其高压级联型储能系统获得中电联组织的专家组“整体国际先进,部分指标国际领先”的评价。智光储能完成6kV储能系统、10kV储能系统、630kW高性能系列储能系统、6MW级储能检测平台、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的研制。6kV储能系统、10kV储能系统已通过中国电科院、广东电科院的现场技术测试,并承担相关标准的编制工作。报告期内五沙电热储能项目已投产,江苏万邦储能、茂名电厂、广州中新知识城粤芯电化学储能电站等储能项目正在建设中。

在大容量SVC产品领域,完成高功率密度与高可靠性技术升级设计及升级后产品的投运,为后续进入更大容量SVC系统奠定坚实基础;基于GOOSE技术的第四代消弧控制器的样机研制工作基本完成,为后续消弧选线产品的功能与性能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安全智能电源(UPS)领域,公司控股孙公司广东创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完成舰船大功率、轨道交通大功率可靠供电系统的研发,与某单位签署了用于舰船的特殊电源供货合同,同时中标北京轨道交通3号线、地铁房山线、成都地铁9号线、17号线、18号线部分UPS电源系统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并发布的团体标准《电化学储能系统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电化学储能系统评价规范》;

2019年正在起草中的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有《能源互联网与储能系统互动规范》、《消弧线圈并联低电阻接地装置》、《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7-202部分:电气传动系统的通用接口和使用规范2型规范说明》、《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3部分:电磁兼容性要求及其特定的试验方法》、《电化学储能电站检修规程》、《储能变流器与电池管理系统通讯协议》、《三相储能变流器上位机Modbus监控协议》。相关产品和系统的标准的参与起草也凸显公司以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平台的在行业内的重要影响力。

(二)岭南电缆深化与电网公司合作,南网中标创历史新高,国网取得业绩突破

在电网传输领域,岭南电缆研发出新型配电网智能电缆、高压智能电缆、紫外光辐照交联电缆,并持续引进新技术,提高生产制造品质与产品性能。在超高压和特种电缆领域,岭南电缆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是电网公司优秀供应商。2019年其重点工作如下:

1、2019年公司进一步加强营销系统的管理,从目标制定、管理架构设置、制度建设到激励措施等进行了全面优化。同时深化与电网公司的合作,南网中标创历史新高,国网取得业绩突破,累计中标13.87亿元,电网中标总量比2018年增加33,414.38万元,同比增长31.71%。

2、改变原材料采购模式,加强物料消耗控制,对生产成本进行科学管控。2019年原材料采购模式由分散购买向根据预算用量按季度集中招标模式转变,同时围绕生产过程原材料消耗、返工生产、工艺废铜的产生,从生产操作控制、工艺优化、装备改进及检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进行多维度跟踪和管控。

3、重视技术研发工作,国内首创配网智能电缆。2019年公司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展工艺技术创新改造。全年申请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得专利证书共7项。同时开发了配电网智能电缆和紫外光辐照交联电缆等新产品。特别是配电网智能电缆属国内首创,该产品已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通过了电缆系统型式试验,同时获得了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2020年10kV智能电缆单一来源采购资格,将在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三)用电服务业务发展迅速,多业务联动发展

1、围绕核心客户需求大力拓展电力设计总成包业务。先后承接广东国立100MW(一期30MW)项目、海南定安鑫安10MW农光互补EPC项目、广州发展(600098)连州星子200MW项目、广州发展连州西江20MW项目等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广东国立100MW(一期30MW)项目、海南定安鑫安10MW农光互补EPC项目6月29日顺利并网;广州发展连州星子200MW项目12月29日成功并网;广州发展连州西江20MW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实施,截止本报告出具日,已经成功并网。2019年,光伏项目EPC合同额达到58,975万元,合计容量超过了260MW。通过一系列总包业务的开展,实现了EPC业务的快速发展,同时对提升“智光用电投资”行业知名度、拓展华跃电力EPC总包业务。

2、践行“互联网+”,发展综合能源大服。报告期内,对智有盈云平台进行了二次开发,形成六大专业服务方向:专变智能运维服务、用电信息服务、集抄预付费服务、校园云空调服务、光伏发电智能运维服务、充电站运维服务,并以广州区域为切入点,规划建设四大地区运维中心,逐步向珠三角及两广地区拓展。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在线上线下运维服务和线上信息服务结合下的营销模式,拓展大型用电企业、大型物管企业、大型文体公共单位、大型商业企业、大型公共事业关机机构等,奠定基础。

3、售电业务积极寻求转型升级。售电业务抓住“电力转售”创新业务机遇,报告期内,完成29家代理用户5.8亿千瓦时电量,电量预测精度大幅提高;并签署2020年代理用户共27家,总电量预计超过7亿千瓦时。

(四)综合能源大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1、工业大电机(变频)系统远程监控技术研究及智光电气工业大电机能效管理工业互联网应用系统建设

针对工业大电机(变频)系统远程监控及运维系统开发,报告期内,完成了基于阿里私有云的综合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物联网、数据中台等基础软硬件开发,以及相关多个工业互联网应用软件的开发;形成了包括多项企业标准、软件著作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等研究成果与知识产权;实现智光电气工业大电机能效管理工业互联网应用系统的上线,完成近1100台高压变频器设备端网关的部署安装与其中约600台上线运行,实现管理中心系统软件、运维售后服务人员、设备用户移动端的App应用开发及上线运行。该系统将应用于公司主营产品高压变频器的售后运维服务,有效降低售后服务成本、提升客户体验,并在应用中不断积极探索开拓新的业务模式。

2、综合能源系统技术研究及智光产业园微网动态模拟工业互联网应用系统建设

针对综合能源系统技术研究,并结合基于综合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光综合能源产业园的微网动态模拟应用系统建设实施,报告期内,完成电力用户需求侧微电网控制边缘网关的开发与试运行,实现电力需求侧微电网中对分布式储能系统、中央空调和分布式光伏系统等设备信息、运行状态实时监控,设备能量优化规划与分析,负荷预测与需求控制等功能模块基础版应用开发。项目开展工作已形成了包括多项软件著作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等研究成果与知识产权;实现智光综合能源产业园微网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装置应用、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改造建设。

以此项目为基础的“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电力需求侧微网能量管理系统”项目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列入的“2019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录,建设基于综合能源大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电力需求侧用户企业实时电力数据平台,整合用户生产、电力市场、气候环境的相关数据信息,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采用在满足生产电力能量要求的前提下的能量优化控制,实现实现能源动态分析及精准调度、负荷调整,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有效降低电力用户企业在能源使用过程的运营成本。

(五)确定集团化管控逻辑,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强调共性、尊重个性”的原则,确定集团化管控逻辑,夯实管理基础,强化“管理”与“服务”并重、“信任”与“监督”并行的管理意识。股份公司总部完成组织架构、职能的梳理和重新定位,相关管理制度和配套机制系统性发布并正常运行,逐渐呈现出“集团强”的管控差异化理念。同时用机制带动协同,“部门与部门、部门与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在管理和业务上的交流、互动得到加强,逐步打破横向协同障碍,做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

(六)参与设立相关产业基金投资项目进展及通过竞标方式成为南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投资者

1、公司认购的广州誉芯众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份额,间接投资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报告期内,粤芯半导体建设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项目(一期)已顺利投产,是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唯一进入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平台,良品率达到行业水平,目前粤芯半导体处于产能爬坡期。粤芯半导体生产包括微处理器、电源管理IC、模拟芯片、功率分立器件等,满足物联网、汽车电子、人工智能及5G等创新应用的模拟芯片与分立器件需求。

2、为整合公司在综合能源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加强产融结合发展的能力,优化公司产业布局,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与相关合作方发起设立“广州智光能效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工业能效基金”)。工业能效基金主要投资方向符合公司主营业务的综合能源服务相关领域的业务。工业能效基金募集资金规模为3亿元人民币。

截止本报告出具日,工业能效基金拟出资180,900,000.00元对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占智光储能股权比例为28.67%。

3、公司为进一步深化与南网能源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南网综合能源”)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的业务合作,探索互补性协同原则下的多样化合作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合作共赢。公司参与了南网综合能源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的《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增资项目》,经竞标谈判,公司最终以货币资金15,966.060624万元向南网综合能源公司增资,占其增资后注册资本的3.56%。

《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2020年3月19日)》已于2020年3月份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受理。

(七)实施股份回购,为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做好准备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数量17,960,593股,占公司总股本2.27986%,最高成交价为5.87元/股,最低成交价为4.64元/股,成交总金额为96,418,027元(不含交易费用)。本次回购股份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及研发优势

综合能源技术与服务领域是一个技术创新壁垒极高的领域,其内涵丰富,涵盖的领域与方向繁多,不同方向间又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及用户对使用体验的日益高要求需要企业从用户角度出发系统地提供服务,因此企业必须在产品、运营、服务等方面公司具备扎实的技术储备与积累。公司已掌握了电气控制与自动化、储能技术、电力电缆、节能服务、用电服务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并构建了相互关联的多技术、多学科综合应用平台,公司利用该平台在相关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的研发成功与实际应用。随着公司业务布局的延伸与多元化,多年技术及研发沉淀将使公司在实现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大型综合能源技术与服务商的战略时具备更充分成熟的条件及竞争优势。

公司与国内多所著名高等院校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除公司内部核心技术人员外,公司聘请了多位行业著名的资深专家和学者担任技术委员会委员,共同决策公司技术的发展方向,公司已形成完整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核心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公司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19年,公司获批组建广东省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工程实验室。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已经获得的专利及软件著作权479项(不含正在申请的),其中发明专利56项,实用新型专利168项,外观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238项,公司2019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4项,新增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1项,新增授权外观专利6项,新增授权软件著作权22项。

2、品牌优势

公司产品与服务都是基于公司的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布局打造的,在技术水平、质量控制、增值服务等方面保持较高水准,在市场集中度提升过程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形成了智光电气在综合能源领域的知名品牌影响力,公司主营业务连续五年位居国产十大杰出品牌。客户对“智光电气”、“岭南电缆”、“智光节能”、的认可度较高,公司品牌影响力较强,使得公司在拓展业务及开发客户时具有强大品牌优势,有利于公司在把握大量客户的同时顺利进行战略升级。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深入,公司正通过持续业务拓展,强化“智光用电”、“智光运维”“智光储能”的用电服务品牌形象,在重大客户中已形成良好美誉度。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可,被评为2019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中标国家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光储能荣获“2019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奖”、“2019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奖”、“2019年度中国十大储能PCS企业”、“储能技术创新典范TOP10”等几项大奖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3、业务平台协同优势

公司围绕综合能源技术与服务的发展目标,建立了“产品+服务+投资”的经营平台,成为公司快速成长的基石。通过不断夯实公司经营平台,将电气设备和综合能源服务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发挥各产品和服务的协同效应,成为协同发展的闭环业务,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同时以投资为纽带,助力综合能源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同时,公司以“互联网+”的思维,在电气设备和综合能源服务优势业务基础上,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综合能源技术与服务细分市场中进行深层次延伸和叠加。优质的业务平台和科学合理的业务布局也实现了在客户、人员、技术、资质等资源上的交流与拓展,协同效应显著,形成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4、区位优势

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广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用电大省,2019年广东省用电量达6,695.85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达5.8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广东省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推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成果显著,城乡居民用电特别是乡村居民用电保持高速增长。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广东省未来仍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用电量仍将稳步增长。此外,广东省作为售电侧改革的试点省份,改革步走在全国前列,用户对用电服务的各类需求将推动用电服务市场高速增长。报告期内政策红利继续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构建智慧城市群,将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和布局等内容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范畴;此外,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将扩大售电侧改革试点、全面实施输配电价改革、参加电力市场交易的用户范围扩大到全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到2020年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占广东省内发电量比例不低于60%。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当前公司面临的机遇

1、能源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带来产业政策的宽松,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方兴未艾

在能源变革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能源发展越来越低碳化、清洁化、分散化、智能化,能源变革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提升能源系统效率,其战略路径就是提供综合能源服务。综合能源服务包含节能减排、合同能源管理、用电服务、电能替代、多能互补等都相关业务类型。然而,随着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带来产业政策的宽松,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方兴未艾。

综合能源服务带来跨界整合的影响力、市场发展的新动能,预示着能源变革的未来图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综合能源服务将起到关键的“粘合剂”作用。

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50亿顿标准煤以内。这是我国“十三五”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根据“十二五”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和年均增长率进行测算,“十三五”末节能服务市场潜力将超过万亿元规模。综合能源服务覆盖了节能服务的大部分领域,并且外延更为广泛,保守估计,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2、“新基建”背景下带来的新的市场机遇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基础设施”,2020年,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精神要求加快推进国家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由此可见,当前的基建投资已经全面扩展到工业、商业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这也成为新一轮基建投资的重要方向。

综合能源服务代表着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能源供应、能源传输、能源消费、能源技术等多业务场景。“新基建”投资项目中,既有能源建设项目,也有能源需求项目,这些为综合能源服务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场景和业务拓展的机遇。

3、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储能产业发展稳中向好

储能是多能源系统的综合纽带,也是综合能源系统心脏,可实现多种能源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完全结合。《关于加强储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等利好政策相继出台,表明国家大力发展储能产业的决心。自从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明确了储能在我国能源产业中的战略定位,指明了“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储能的发展目标,储能市场成为了众多企业的积极进入的领域。中国化学(601117)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预测,2020年电化学储能市场累计装机有望达到2.0-2.2GW,主要以“新能源+储能”和调频储能项目为主,储能产业总体发展稳中向好。

4、绿色发展持续提升,促进能源清洁化加速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的通知。

要求到2025年,绿色生产和消费相关的法规、标准、政策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到位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环节全面推行,我国绿色发展水平实现总体提升。其中重点提到,促进能源清洁发展,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加大对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多能互补的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的标准规范和支持政策。同时,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倡导发展绿色港口,实现水运的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根据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港口岸电布局方案》,到2020年底前,全国主要港口和船舶排放控制区内港口共布局493个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能力的专业化泊位。建设绿色低碳低能耗的用能体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公司的发展战略

坚持“帮助客户安全、节约、舒适地使用能源”的经营理念,立足主业、做优做强、相关多元、稳健发展的整体思路。把握国家对工业互联网、新一轮能源革命、电力体制改革的大力支持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的良好机遇,公司以综合能源技术发展为核心,以发展综合能源大服务为重点,以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资本运营为主要发展机制,以延伸产业链、外延扩展渗透推动业务进步,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综合能源技术与服务提供商”。

(三)2020年公司经营计划

2020年,公司继续“聚焦主业”,围绕“领先的综合能源技术与服务提供商”的核心战略定位,从“产品”和“服务”两个维度进一步实质推动公司现有业务的深度整合,同时继续坚持资源向核心业务倾斜,并广泛借力培育战略新兴业务;努力实现“资本驱动产业升级”,将资本市场和日常经营管理两手常抓不懈,用资本手段丰富产业经营的格局与结构,并踏实做出经营业绩反哺公司资本战略;紧紧围绕主营业务、核心区域、重点客户锻造“智光”的统一品牌战略和集团销售能力;把“电力电子技术和产品”的点和线、“综合能源服务”的面充分结合,一方面契合市场竞争格局,另一方面建立“可复制可持续可融资”的业务、技术和市场乃至资本综合策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2019年公司上下狠抓经营性现金流管理,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2020年公司经营工作总体基调为:保利润、降成本、压费用,狠抓经营质量提升。

1、业务规划发展层面,继续执行不盲目、不过度追求规模的经营方向,持续将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和倾斜,广泛借力培育战略新兴业务。对于已有的成本费用高、经济效益差的业务,予以尽快剥离;对于预测费用增长比率高于营业收入增长比率,利润空间小甚至亏损的业务坚决不做;对于具有战略意义、未来收益前景好的新业务,则必须加快落地,不能固守老路,畏惧不前。

2、成本费用控制层面,要自上而下、全面狠抓经营成本降低和费用控制。股份公司总部及各子公司均要继续扁平组织架构,削减管理层级,切实降低人员费用、提升人员效率,提高人均产出;要重点控制各类无序的市场费用,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切实改变粗放投入的市场拓展模式;研发费用的使用要更加专注、高效,要与经营和市场相互依托、互为支撑,重视投入与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

3、组织落地层面,做到上下齐心、责任落地、强力执行。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必须充分理解认知以上经营管理工作思路的共性和整体要求,摒弃“等、靠、要”思维,主动担责,在开展本职工作的同时强化协同并进,相关各项工作要求必须做到全公司横向和纵深全覆盖,确保公司总体经营思路执行落地。

(四)可能面临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和行业政策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电气设备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提供综合能源服务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电气设备、电力电缆和综合节能服务、用电服务,所处行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实际需求,也受到国家政策(如宏观经济、能源、节能环保、电力体制改革政策等)的较大影响。“十三五”期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低碳经济,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一方面做大做强自身业务,紧紧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不排除未来由宏观经济波动,尤其行业政策变更所带来的风险。

2、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尽管公司在业务及产品创新、技术研发、人才储备方面一直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但若公司不能正确判断、把握行业的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根据技术发展、行业标准和用户需求及时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不能强化技术优势及持续提供具有较好用户体验感的服务,将有可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及战略定位的实现。

3、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都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势必在运营管理、科技开发、市场开拓、人才引进、内部控制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如果公司的管理团队、人力资源的素质及经营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快速扩张的需要,组织架构和管理水平未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及时调整完善,将影响公司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削弱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存在规模迅速扩张引致的经营管理风险。

4、技术革新风险

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确保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尽管公司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技术储备,但如果公司不能保持持续研发创新的能力,不能及时准确把握技术、产品和市场发展趋势,将可能削弱公司目前的竞争优势,从而对公司的业务能力、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公司虽然对上述风险分别制定了解决方案或对策,但公司仍不排除上述风险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