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边境疑云: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曹丕为何没有借机灭掉孙权?

文:幽谷(作者原创授权)

夷陵之战以东吴大胜、蜀汉彻底失败而告终,那么,从襄阳之战到夷陵之战,魏、蜀、吴三方各有哪些得失呢?

魏蜀吴三方中,最大的获益方无疑是东吴。东吴以微弱的代价,把刘备势力驱逐出荆州,彻底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那么,东吴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呢?

一是宣传得力,占领舆论制高点。

孙权集团一再宣传刘备借荆州,并屡次讨要。前面我们说过,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主要是让刘备分担曹操的战略压力。并且,刘备把他控制的夏口一带给了孙权作为交换,孙权也没吃大亏。况且,南四郡是刘备攻打下来的,更不属于“借”的。尽管如此,孙权仍宣传成刘备借荆州,真是“谎言重复一万遍就成了真理”,直到今天,多数人都认为荆州是孙权借给刘备的,还留下了那句“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的歇后语。

二是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出击。

公元214年,刘备夺取了西川,孙权派人索要南郡,刘备推托不给。第二年,孙权陈兵荆州边境,要以武力索要荆州,刘备本想撕破脸,带兵援助关羽,与孙权死磕。无奈张郃进攻巴西(今四川省阆中县),刘备只好与孙权议和,以湘江为界,把湘江以东的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划归孙权。前面说过,南四郡本来就是刘备打下了,现在交给了孙权,按说,孙刘两家关于荆州的瓜分已经解决。但孙权看到关羽荆州军倾巢而出,派吕蒙果断出击,袭夺荆州,擒杀关羽。在孙权看来,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为了利益,不在乎什么“背盟”,更不在意啥“协议”。原因很简单,历史本来就是为胜利者书写的。

魏蜀吴边境疑云: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曹丕为何没有借机灭掉孙权?

三是头脑清醒,积极备战。

《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中,张昭说“……刘备已有两川之兵……若知云长父子遇害,必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恐东吴难与敌也”。张昭有没有说这句话,不得而知。不过,以此公赤壁之战前的表现,说这样的话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他说这话后,孙权怎么表现呢?“权闻之大惊”。实际上,孙权对刘备兴兵报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绝不会“大惊”。他把指挥部从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迁到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并非武汉市武昌区),就是对刘备兴兵有足够准备的明证。

四是不计面子上的得失,妥善处理对外关系。

孙权既然已经与刘备撕破脸,必须避免两线作战。为此,孙权不惜向曹丕称臣,接受曹丕封号,以换取魏方中立。

说完了孙权方面,我们再分析一下曹魏方面的得失。

魏蜀吴边境疑云: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曹丕为何没有借机灭掉孙权?

曹魏方面抵挡住关羽潮水般的进攻,牢牢守住了襄阳和樊城,并最终击溃了关羽。孟达投降了曹魏,东三郡失而复得,加上黄权在夷陵之战后降魏,可以说,曹魏方面人地皆有所得。

曹操方面的外交,令人叹为观止。比如,关羽进攻襄阳、樊城,曹操方面主动向孙权示好,唆使孙权从关羽背后捅刀子。孙权决定袭击荆州,一再叮嘱“勿泄漏”,曹操马上把这事大声嚷嚷出去,既稳定樊城守军军心,又严重扰乱了关羽军心。孙权把关羽的首级献给曹操,企图嫁祸曹操,曹老板却让人用沉香木续了个身体,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门外,曹操甚至亲自拜祭。

魏蜀吴边境疑云: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曹丕为何没有借机灭掉孙权?

但是,曹魏方面本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只是被曹丕坐失良机。那么,曹操死后,其子曹丕是如何表现的,又错失了什么良机呢?

夷陵之战爆发,是曹魏进攻东吴的最佳时机。刘晔建议曹丕“遣上将提数万之兵,渡江袭之”。曹丕什么态度?“孙权既以礼服朕,朕若攻之,是沮天下欲降者之心,不若纳之为是。”当时的“天下”还有谁欲降?可笑的是,曹丕坐失良机,却在陆逊取胜后,发动了侵吴战争,是不屑于趁火打劫,非要一对一单挑吗?结果可想而知,被东吴打得落花流水。

三方中,刘备集团无疑是输的最惨的一方,丢了荆州和东三郡,大批的文臣武将丧命,军队损失尤其惨重。刘备集团的失败并非偶然,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急躁冒进,是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失败的共同原因。

夷陵之战后,魏蜀吴三方控制范围大体确定,在三国时期疆界基本维持了下来,如下图所示。

魏蜀吴边境疑云: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曹丕为何没有借机灭掉孙权?

那么,三国的疆界为什么会这样最终形成,有哪些地理原因呢?

魏蜀之间基本以秦岭为界。我们前面介绍过秦岭,狭义的秦岭南北宽100到150千米,东西长400到500千米。有秦岭天险,无论魏攻蜀,还是蜀伐魏,都比较困难,秦岭山区也就成了两家天然的缓冲区。

蜀吴之间基本以巫山为界。我们知道,巫山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这里山区面积广,长江水流湍急,所以成了两国天然的缓冲地带。夷陵之战后,蜀吴两家重新修好,再没有发生战争,与地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相比较而方,魏吴之间疆界漫长,并且缺乏高大的山脉和河流阻挡,按说是最不稳定的。不过,东吴自从孙权继位后,已经放弃了问鼎中原的战略意图,对曹魏基本采取守势,所以疆界上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东汉十三州中,曹魏控制了九个州,面积4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300万人,成为势力最大的一方。东吴控制了扬州和荆州大部分,以及交州的全部,面积比曹魏还大,只是开发较晚,人口远比曹魏方面少,约550万。蜀汉仅有益州一州,人口估计不足100万,面积虽有约100万平方千米,但实际上,蜀汉能有效控制的仅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这就注定了,蜀汉所谓“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