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湖北是具有光榮傳統的紅色老區,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發祥地,黨的一大13名代表5名是湖北籍;人民武裝起義的重要策源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有影響有黃麻起義、鄂中鄂西起義、鄂北起義、黃梅秋暴等一系列重大起義,最著名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均首先在湖北策劃;人民軍隊的重要誕生地,誕生了紅軍三大主力中的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兩大主力和紅一方面軍的一部分;革命戰爭的重要根據地,開闢了鄂豫皖、湘鄂贛等6塊革命根據地。為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些革命活動在湖北留下了豐富的遺址遺蹟。長期以來,湖北高度重視發揮紅色旅遊資源點多面廣,品位高端的特有優勢,以國家公佈的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為重點,不斷開展紅色旅遊推介活動,重磅推出數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並通過微信、微博、互聯網等現代傳播方式,讓更多遊客走進紅色景區,銘記歷史,接受紅色洗禮。

NO1.武漢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

1. 江岸區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鄱陽街139號

概述:會址紀念館是一幢三層西式公寓,是英國人於1920年建成。該建築橫跨度較大,幾乎佔據整條街面;中間為外挑式正門,掛一塊醒目的紅底金字大匾,上書“八七會議會址”六個大字。紀念館對外開放一層和二層,其中一層為史實陳列,二層基本按原樣展示當年會議場景。八七會議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後,在關係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會議批判和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總方針。毛澤東出席會議並提出了著名的“槍桿子裡出政權”的論斷。八七會議後,毛澤東受中共中央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前往長沙,領導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

2. 武昌區毛澤東舊居及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紅巷13號

概述:農講所舊址校舍建於1904年,由四棟磚木結構的房屋組成,中間有一個大操場,佔地面積12850平方米。當初為張之洞創辦的北路小學堂,1927年為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校址。距農講所200米遠的都府堤41號是毛澤東主持農講所工作時的舊居,也是毛澤東、楊開慧一家最後團聚的地方,佔地面積909平方米。當時與他同住在這裡的有他的夫人楊開慧及兒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蔡和森、彭湃、郭亮、夏明翰、毛澤民、毛澤覃、羅哲等共產黨人也先後在此居住過。農講所以訓練領導農村革命人才為培養目標,毛澤東實際主持工作。許多著名共產黨人、國民黨左派和知名人士如瞿秋白、李立三、惲代英、彭湃、方誌敏、陳蔭林、於樹德、李漢俊、何翼人、李達等在農講所任教。農講所1927年3月7日正式上課,學生來自全國17個省共800餘人,1927年6月18日畢業。大多數學生被委任為農民協會特派員,深入開展農民運動。大革命失敗後,他們積極投身於各地工農武裝起義,如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湘贛邊秋收暴動、黃麻起義以及參與創建湘鄂西等革命根據地的鬥爭,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NO2.黃岡市大別山紅色旅遊區

1. 麻城市乘馬會館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乘馬崗鎮乘馬崗村

概述:乘馬會館原為佛教廟宇“華祖殿”,1913年改建為學堂。1930年秋,國民黨軍隊對鄂豫皖第一次“圍剿”時將其燒燬。後由當地鄉紳再改建為商會會館。該建築座西向東,為三開間四柱樑橫山結構,一進兩重南北廂房式佈局,面積756平方米。乘馬會館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之一,中共乘馬第一個黨支部於1926年9月9日在這裡成立。1926年秋,徐子清、王樹聲、廖榮坤等以建國民黨區黨部為名,在乘馬會館秘密成立中共麻城第一個區黨支部。同年冬,乘馬區農民協會在乘馬會館成立。1927年春麻城慘案發生,5月14日,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一大隊200餘學生武裝同省查辦“麻城慘案”委員會馳援麻城,學生軍指揮部便設在乘馬會館。經過半個月的戰鬥,麻城黨組織和農民協會武裝群眾共同鎮壓了地主武裝紅槍會匪和一批反動派,推動了麻城農民運動的發展。6月初學生軍凱旋武漢。乘馬會館從此馳名四方。

2. 麻城烈士陵園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陵園路75號

概述:麻城烈士陵園是為紀念黃麻起義和緬懷鄂豫皖蘇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於1979年建成,佔地面積114600平方米。陵園平面佈局為中軸對稱式,中央主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是大門、紀念碑、紀念廣場、紀念館。在紀念廣場兩側的副軸線上是相對稱的李碩勳烈士紀念廣場、將軍閣和紅楓亭,王樹聲紀念館、王樹聲大將墓等,還有烈士紀念塑像,整個建築群體構成了較為完整的紀念體系。麻城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是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的發源地,1927年11月,震驚全國的“黃麻起義”在這裡爆發。此後20多年,麻城的革命火種經久不息,紅旗不倒,全境有13.7萬多人死於戰火,6萬多優秀子弟參加了紅軍,煅造出王樹聲、王宏坤、許世友(後劃歸河南新縣)、陳再道等44位共和國將軍和126位開國省軍級高官,麻城是全中國革命烈士最多的縣。

3. 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城關鎮陵園大道1號

概述:陵園是為了紀念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鬥爭中犧牲的先烈而建。始建於1956年,全部建成於1980年,擴建於1990年,面積約1平方公里,由牌坊、紀念碑、烈士祠、烈士紀念館、烈士墓、骨灰堂和園林等組成。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烈士陵園內,建築面積2463平方米,陳設著230名著名烈士(其中省軍級27名、地師級78名,縣團級72名、被中央軍委授予軍事家的3名)的事蹟簡介,以及烈士遺物、照片、詩抄和雕塑等。陵園還建有紅安縣革命博物館、董必武紀念館、李先念紀念館、紅安將軍館等。

黃麻起義:1927年11月13日,湖北省黃安(今紅安)、麻城三萬餘名農民自衛軍和義勇軍在黨的“八七” 會議精神指引下和中共湖北省委領導下攻打黃安縣城,打響了鄂豫皖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右派的第一槍,正式成立了黃安農民政府,組建了工農革命軍鄂東軍,史稱“黃麻起義”。

4. 英山縣英山烈士陵園、紅二十八軍紅軍醫院舊址等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英山縣城陵園大道/英山縣桃花衝八里排

概述: 英山烈士陵園始建於1956年,園內建築有七層雙六稜烈士紀念塔、革命烈士紀念館、陳列館、人民英雄紀念碑、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烈士墓群等。園內革命烈士紀念館陳列著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以及解放建國時期為國英勇就義犧牲的烈士們遺物和歷史文字記載。桃花衝風景區。這裡被譽為“血染紅土三尺深”的勝地,當年為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根據地後方醫院、劉鄧大軍戰地醫療所,中原突圍部隊桃花衝大竹園軍事會議、和尚石鄂豫皖省委會議等遺址。英山縣地處大別山南麓,是鄂豫皖三省邊境的腹地中心,史稱“江淮要塞,鄂皖咽喉”,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最為鞏固的紅區,被國民黨反動派稱之為安徽(英山於1932年才劃為湖北)插入湖北的一把“紅色尖刀”。 從土地革命戰爭到全國解放時期,當時僅18萬人的英山,就先後動員了10多萬人次參軍參戰,為主力部隊輸送了5個團的兵力,犧牲了2萬多優秀兒女,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6.羅田縣勝利烈士陵園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勝利鎮

概述:烈士陵園分為東、西二區。東區為陵園區,建於1986年,佔地2萬平方米,現形成烈士公園。包括士紀念碑、攬勝亭、革命烈士展覽館。西區為文物區,位於勝利鎮老街,現存羅田縣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金鳳樓,吳光浩就義地,"五·二九"紀念碑,以及紅一軍軍部、鄂豫皖南線巢匪司令部等一批革命先烈戰鬥和生活過的舊址。徐向前、許繼慎、王樹聲、杜義德、吳光浩、高敬亭、李梯雲、肖方等大批革命領導人均在此工作和生活過。勝利鎮原名屯兵鋪,亦名滕家堡,是羅田地區革命策源地,也是中共羅田縣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一九二七年五月,共產黨員夏登階、肖錦雲等十三人,在反革命暴亂分子的屠刀下壯烈犧牲。一九二九年五月初,紅十一軍軍長吳光浩途經滕家堡,遭反動民團包圍,全部遇難。解放戰爭時期,中共羅田工委書記廖汝懷、滕家堡區區長曹劍影等數十人在此慘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滕家堡地區犧牲的革命烈士有二百餘名。著名古蹟有明清老街、滕家堡革命烈士紀念牌、熊家山革命烈士墓、曹劍影烈士墓、金鳳樓、銅鑼關等文物保護單位。

5. 紅安縣大別山抗日軍政學校舊址、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指揮部舊址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紅安縣七里坪鎮羅家畈村秦氏祠/紅安縣華家河鎮新廟村西汪家灣

概述:秦氏祠建於清道光六年,青磚黑瓦,連體三重房屋,山牆帶獸頭裝飾。1937年10月至 1938年6月,董必武指導中共湖北省委,在七里坪鎮羅家畈村秦氏祠堂創辦抗日干部訓練班,主要學習“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論持久戰”、“抗日戰爭游擊戰術”等課程。鄭位三、董必武等曾到幹部訓練班作報告,秦基偉、劉西堯、張體學等一大批我黨優秀幹部都曾在此學習。1938年1月中旬,八路軍總參謀長葉劍英從漢口到七里坪,親自到秦氏祠講授軍事理論課,隨後到七里坪蔡家垸紅二十八軍軍部即新四軍第四支隊指揮部會見高敬亭。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指揮部舊址是紅安縣華家河鎮新廟村西汪家灣的一個碾屋,坐東朝西,磚木結構的兩層木樓建築,面寬12.5米,進深13.7米,總面積137.8平方米,1947年12月,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設於此屋。舊址還包括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住居處舊址等。1947年,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晉冀魯豫軍區決定原中原軍區部隊一部在晉城組成第12縱隊,在李先念率領下,從晉城出發揮師南下,挺進大別山,同劉鄧大軍勝利會師。隨後,李先念率領的十二縱隊又南下回到黃安(今紅安縣),駐紮在華家河鎮西汪家灣。江漢軍區成立大會在這裡舉行,對研究中國現代軍事史和解放戰爭史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

6. 黃岡革命烈士陵園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杜皮鄉

概述:陵園位於大別山南麓杜皮鄉境內,始建於1975年,佔地面積33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2036平方米,包括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歷史紀念館等建築物。陳列展覽黃岡老區人民從大革命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英勇不屈、前赴後繼、可歌可泣的鬥爭史實。黃岡是一座對中國革命做出不朽貢獻的城市。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境內中共地方組織迅速發展,農民運動蓬勃興起,共有農協會員60.9萬餘人。土地革命時期,爆發了著名的黃麻起義,建立了紅色政權,成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紅一軍、紅十五軍、紅四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七軍、紅二十八軍先後在此組建、重建或改編。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在此組建了抗日遊擊第五大隊、第八大隊。解放戰爭時期,黃岡人民積極支援劉鄧大軍轉戰大別山和第二、四野戰軍渡江戰役,迎來全境解放。黃岡人民為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犧牲,40多萬黃岡人民為革命獻出生命,其中在冊烈士37486人。

NO3.湘鄂西紅色旅遊系列景區

1. 荊州市洪湖市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群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荊州市洪湖市瞿家灣

概述:瞿家灣舊址共群有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39處,大部集中在瞿家灣鎮紅軍街(老街)和沿河路街道南北兩邊,其餘散佈在附近村灣。舊址群多為清末民初民居建築,最早建造年代為公元1496年,規模近18000平方米,完好程度95%。建築具有典型的江漢平原水鄉小鎮特色,穿鬥式土木結構、單簷硬山、灰牆玄瓦、高垛翹脊,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後建有洪湖瞿家灣革命紀念館和瞿家灣革命烈士紀念碑。洪湖是第二次國內戰爭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瞿家灣是湘鄂西蘇區首府所在地。1927年至1934年,以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為代表的革命先驅,創建了以洪湖蘇區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鼎盛時期覆蓋58個縣市,擁有2萬正規紅軍和近5萬地方武裝,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割據範圍最大的三塊紅色根據地之一,是參加長征的三大主力紅軍之一的紅二方面軍的誕生地。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己故的新西蘭進步作家路易·艾黎曾滿懷深情地兩度參觀訪問瞿家灣,將他寫的《洪湖精神》弘揚於世界。

2. 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荊州市洪湖市新堤街道沿江路

概述: 烈士陵園由牌坊、賀龍元帥銅像、紀念碑、烈士祠、歷史陳列館五大建築組成。烈士祠展出116位烈士遺像、遺物和生平簡介,陳列館展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蘇區史實,懸掛著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創始人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的畫像。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洪湖有姓名的烈士達3144人,還有數以萬計的無名烈士獻出了寶貴生命。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蘇區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的八大根據地之一,是長征主力紅二方面軍的搖籃,它在中國革命史上開創了水上游擊戰爭的光輝範例。湘鄂西蘇區革命根據地的革命鬥爭從1927年開始到1934年結束。從湘鄂西蘇區走出了賀龍元帥,許光達大將,賀炳炎上將等67位開國將帥。

NO4.孝感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

1. 大悟縣宣化店談判舊址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

概述:談判舊址位於宣化店竹竿河西岸原“湖北會館”。該館建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坐北朝南,二進五間,左右廂房3間,門窗均套格雕花,工藝精細,古色古香。廳外柏翠花紅,莊嚴靜謐;廳內陳列著當時三方談判代表的席位及有關圖片和文字資料;廂房內原樣保存著周恩來同志睡過的門板及辦公用桌椅、油燈等文物。1946年1至5月,國民黨一再違反《停戰協定》,集結30萬兵力圍困中原部隊達4個月之久,在此關鍵時刻,1946年 5月周恩來副主席偕同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與美國代表白魯德、國民黨方面代表徐永昌的代理人王天鳴在這裡進行了舉世聞名的“宣化店談判”,商討和平問題。其後,蔣介石撕破和平面皮,向解放軍進攻,中原部隊在這裡展開“中原突圍”戰役,打響了全國解放戰爭第一槍。

2. 大悟縣新四軍五師舊址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白果樹灣

概述:舊址由22處遺址組成,分佈在以白果樹灣為中心約方圓5公里範圍的11個自然村中,佔地面積近8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140‬平方米。房屋大都是清道光、咸豐年間的民用建築,磚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屋面,體現了濃厚的民間建築風格,是大悟縣現存為數不多的古建築佳作。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中共中央重建新四軍,將原新四軍所屬部隊整編為7個師,以李先念率領的豫鄂挺進縱隊編為第五師,李先念任師長兼政治委員,劉少卿任師參謀長,任質斌任師政治部主任,全師共15000餘人。1942年5月五師司令部遷駐大悟山下白果樹壪,在這裡,李先念、鄭位三、陳少敏等五師領導率領全體將士,依靠人民群眾,在3年多的時間裡,對日偽軍的主要戰鬥達1260餘次,共殲滅日偽軍4.3萬餘人。至1945年,創建了地跨鄂、豫、皖、湘、贛五省的抗日民主根據地,總面積達30萬平方公里,隊伍發展到5萬餘人。新四軍第五師在白果樹灣和四周鄰村還開辦了兵工廠、捲菸廠、造紙廠、印刷廠、被服廠、榨油廠等,還設有銀行,開辦了《七七報》社、消費合作社等。

NO5.武漢市辛亥革命系列景區

1. 武昌區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及首義廣場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

概述:武漢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又稱辛亥革命博物館,是依託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即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因舊址紅牆紅瓦,武漢人稱之為紅樓。首義廣場是紀念館配套設施,面積5.42萬平方米,周圍有紅樓、武昌首義紀念館、孫中山銅像、黃興拜將臺等建築。1911年(農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幟下集結起來的湖北革命黨人,勇敢地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並一舉光復武昌。次日在此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推舉湖北新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宣告廢除清朝宣統年號,建立中華民國。隨即,辛亥革命領袖之一黃興趕赴武昌,出任革命軍戰時總司令,領導了英勇悲壯陽夏保衛戰。武昌義聲贏得全國響應,260餘年的清朝統治頓時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隨之終結。武昌因此被譽為“首義之區”,紅樓則被尊崇為“民國之門”。

2. 江夏區中山艦紀念館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

概述:景區由中山艦博物館、武漢會戰紀念區、中山艦金口戰役紀念區、勝利廣場、和平家園等部分組成。中山艦博物館由兩幢相連建築構成,艦體陳列廳全鋼結構,中山艦就安放其中,復原了中山艦駕駛艙,孫中山、宋慶齡曾居過的船長室。與其相連的一幢三層建築為陳列室,陳列隨艦出水3千餘件文物及與中山艦相關的歷史資料等。中山艦原名“永豐艦”,是清政府向日本三菱長崎造船所訂購的,1913年編入北洋海軍。“中山”艦噸位不大,排水量780噸,時速13.5海里,艦員104人,造價68萬銀元。它以特有的歷史而成為名艦。1915-1916年,“永豐”艦響應孫中山先生的號召,參加了護國討袁運動,首創義舉,隨後它又經歷過“護法運動”、“東征平叛”、“孫中山蒙難”、“中山艦事件”等重大歷史事件。中山艦於1938年10月武漢保衛戰中被日軍擊沉於今天的武漢市江夏區金口水域。

NO6.咸寧市咸安區北伐戰爭汀泗橋戰役遺址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汀泗橋火車站附近

概述:遺址位於汀泗橋畔的山崗上,保留有當時戰鬥的碉堡、防禦工事等。1929年10月,國民黨政府建北伐汀泗橋戰役烈士陵園,有陣亡烈士墓、紀念碑、紀念亭。1984年在園內建陳列室,2006年在汀泗橋集鎮中心建了北伐汀泗橋戰役紀念館。汀泗橋是一座始建於南宋的石橋,橋東群山疊嶂,橋西湖泊密佈,其地形十分險要。1926年,軍閥吳佩孚集結主力,憑藉汀泗橋天險企圖阻止北伐軍從湖南向湖北挺進。8月26日,北伐軍發起進攻,汀泗橋戰地幾次易手。8月27日,葉挺率領以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為骨幹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奮勇攻擊,吳佩孚主力全線崩潰,北伐軍佔領汀泗橋。這次戰役是北伐過程中一次重大戰役,它為北伐軍直取武漢起了決定性作用,獨立團也因此被譽為“鐵軍”。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部分北伐將士經過汀泗橋戰役的洗禮,在後來的南昌起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我軍建軍的骨幹隊伍。

NO7.湘鄂贛紅色旅遊系列景區

1. 黃石市陽新縣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城伏虎山

概述:陵園始建於1979年,坐落在陽新縣竹林塘湖畔的伏虎山上,座北面南,佔地面積427畝,其規模為湖北之首,國內第三。陵園以紀念碑、紀念館、烈士紀念堂、九烈士墓地、正氣亭、國防園六大工程為主體組成。陵園是為了紀念湘鄂贛邊區鄂東南21個縣市在大革命時期犧牲的3萬名烈士、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犧牲的20萬名烈士、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5萬名烈士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3萬名烈士而興建的。陽新縣是一塊紅色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後為紅八軍、紅十五軍、紅十六軍、紅三師輸送了大批兵源,誕生了王平、彭方復、梅盛偉等20多位共和國將軍,有20多萬人為革命獻出了生命(有名姓記錄18000人),成為全國著名的“烈士縣”。

2.黃石陽新縣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群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龍港鎮

概述:舊址群位於陽新縣西南部的龍港鎮,地處湖北陽新、通山和江西武寧、瑞昌4縣交界處。龍港保存革命舊址70餘處,主要有彭德懷舊居、中共鄂東南特委遺址、中共鄂東南道委舊址、鄂東南蘇維埃政府舊址、鄂東南政治保衛局舊址、彭楊學校舊址等。舊址建築多建於清末,為二層單簷磚木結構瓦房,構成了一條600米長的龍港老街,保留了江南古鎮的獨特風貌。龍港還有安葬著3000餘名紅軍烈士的公墓、17處著名烈士就義地的紀念建築和龍港革命歷史紀念館。龍港是一個歷史古鎮,明代稱龍川市,晚清稱龍港市,現為龍港鎮。1927年9月,黨在龍港領導秋收暴動,實行工農武裝割據。1929年至1930年,李燦、何長工、彭德懷率部先後進駐龍港,開創鄂東南革命根據地。之後,直屬中央的鄂東特委、隸屬中共湘鄂贛省委的鄂東南特(道)委先後在龍港設立,領導湘鄂贛邊境地區21個縣(市)的革命鬥爭,龍港成為當時鄂東南革命根據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3.大冶市紅三軍團建軍舊址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劉仁八鎮

概述:紅三軍團革命舊址位於於大冶市西南部20公里劉仁八鎮中學內,舊址為階梯式一進三幢土木建築,每幢二層,幢與幢之間有白玉石天井、臺階相連,佔地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內闢陳列室。1930年5月,彭德懷率紅五軍主力與李燦、何長工領導的紅五縱隊會師,將紅五縱隊擴建 為紅八軍。之後,彭德懷主持在劉仁八村的三房堖召開紅五軍、紅八軍軍委擴大會議,即“劉仁八會議”。會上,按照中共中央決定,宣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彭德懷為軍團總指揮兼前委書記,總兵力近兩萬人。隨後揮師南下,奪崇陽,攻嶽州,戰平江,打長沙,所向無敵,戰績顯赫,1930年8月23日,紅三軍團在湖南瀏陽永和市同朱德、毛澤東率領的紅一軍團會師,組建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

4.鄂州市梁子湖區湘鄂贛軍區司令部舊址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張家樓房

概述:舊址位於梁子湖區樑子島南部張家樓房(原稱張家爐坊),始建於清代,初為私塾學堂,後為作坊。1945年2月,由王震、王首道率領三五九旅主力組成的南下支隊與新四軍第五師在大悟勝利會師,經過短暫休整後,在新四軍五師張體學率領的十四旅配合下,渡過長江,挺進鄂南,建立敵後根據地。5月初,中共湘鄂贛臨時黨委、湘鄂贛軍區成立,王震為湘鄂贛軍區司令員,王首道為湘鄂贛臨時黨委書記兼軍區政委,張體學為軍區副司令員。湘鄂贛邊區成立後,王震率南下支隊主力挺進湘北;王首道率直屬機關和兩個支隊及鄂南地方武裝,在新四軍五師支持下,鞏固和發展以鄂南為主體的湘鄂贛邊區抗日根據地。5月中旬,張體學回師樊湖地區開展武裝鬥爭,其間曾在樑子島張家樓房居住,部隊指揮部也曾設在這裡。

NO8.荊州市98抗洪及荊江分洪工程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荊州市沙市區

概述:1998年夏季,我國南方長江流域出現了罕見的持續強降雨,8月16號沙市長江已超過歷史最高水位,荊江分洪前線指揮部計劃22點30分對荊江分洪工程實施爆破。在分洪區921.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有上百家工廠企業,30餘萬人需要在短時間內撤離。爆破分洪經濟損失將高達160億元,幾十萬災民的生活將面臨巨大困難。就在即將引爆炸藥的驚心動魄時刻,16號深夜22點30分,溫家寶副總理來到了荊州,經與水利專家和部隊首長再三權衡,

毅然決定荊江不分洪!創造了在特大洪水情況下將受災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的奇蹟。長江全線迎戰8次洪峰後,觀音磯旁修建"98抗洪紀念亭",成為抗洪鬥爭勝利的紀念地。荊江分洪工程是為根治長江水患,1952年在荊江南岸的公安縣境修建荊江分洪工程。當時調集30餘萬軍民日夜奮戰,僅用75天就勝利修建了新中國誕生後的第一個大型水利設施。工程由太平口54孔進洪閘、32孔黃山頭節制閘、920平方公里分洪區圍堤和荊江北岸大堤加固等工程組成,工程竣工後隨即修建了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亭。

NO9.宜昌市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

概述: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由攔河大壩、水電站和通航建築物三大部分組成。大壩全長2335米,壩頂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大壩通航建築物可快速通過3000噸級的客貨輪。三峽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遊、保護生態、淨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十大綜合效益。防洪是三峽工程的主要功能,可使長江中下游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基本上消除洪澇災害的影響。三峽水電站是世界八大水電站中最大的水電站。三峽水庫將改善航運里程660公里,使萬噸級船隊可以從重慶直達漢口。主要景區包括罈子嶺園區、185觀景平臺、截流紀念園等。

NO10.襄樊市宜城市張自忠紀念館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市襄沙大道55號

概述:張自忠紀念館建於1991年,是一座古今結合、富有民族風格的四合院建築,使用面積達720平方米。門樓兩側的花崗岩上分別鐫刻著毛澤東、蔣中正當年題寫的輓詞“盡忠報國”、“英烈千秋”。館內以張自忠將軍生平事蹟陳列為主。張上將自忠殉國處紀念碑及其同難官兵公墓位於市區東北約25公里處。張自忠(1891~1940),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後參與臨沂向城戰鬥、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板橋店境內南瓜店與日軍戰鬥中,不幸犧牲。

NO11.黃岡市黃州區陳潭秋故居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陳策樓鎮陳策樓村

概述:故居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66),一進二重,面闊五間,硬山頂,磚木結構。陳潭秋(1896~1943),湖北黃岡縣(今黃岡市黃州區)陳策樓人,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1921年7月與董必武參加了中共一大。先後出席了中共三大、五大、六大。中央紅軍長征時,留任中央蘇區分局委員,領導開展游擊戰爭。1935年8月,與陳雲等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留駐共產國際工作。1939年回國,任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和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負責人。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遭殺害,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NO12.隨州市曾都區新四軍第五師舊址群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

概述:舊址群包括九口堰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政治部舊址,抗大十分校,兵工廠,被服廠,醫院,邊區建設銀行,挺進報社編輯部,報社印刷廠,十三旅部,隨南縣委等革命舊址。1982年在司令部、政治部舊址基礎上成立九口堰紀念館,共有房屋56間,三進兩院落,是一處保存完整的明清時期的古民居。1939年元月至1942年6月,李先念、陳少敏、任質斌、劉少卿等老一輩革命家率領新四軍鄂豫挺進縱隊在此浴血奮戰三年之久,創建了白兆山抗日根據地。該時期正是該師創立、組建、發展、壯大的重要時期。皖南事變後,1941年4月5日,李先念率新四軍第五師全體官兵在九口堰向全國通電就職。

NO13.恩施自治州鶴峰縣五里坪系列景區

1. 湘鄂邊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鶴峰縣

概述:烈士陵園又名滿山紅烈士陵園,位於鶴峰縣城婁水河畔,因滿山紅土鵑花盛開而得名“滿山紅”,1962年建園,1978年重修,主要建築物包括樓牌、賀龍銅像、烈士祠、紀念碑和主墓群。烈士祠陳列著蹇先為、徐錫如、陳連振、陳宗瑜等人在內的80多位烈士的畫像及簡介。陵園是為紀念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鶴峰蘇區牲犧的英雄兒女而建。“八一南昌起義”失敗之後,起義總指揮之一的賀龍同志放棄去蘇聯學習的機會,向黨中央提出返回湘鄂邊,在洪湖、桑植、鶴峰一帶組建中國工農紅軍。1928年3月,賀龍、關響應、段德昌等人在洪湖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紅二軍團。1929年初,賀龍率領紅軍主力解放鶴峰縣城,在鶴峰創建了湘鄂西第一個縣蘇維埃政府,賀龍同志11次進出鶴峰縣城,率領紅二六軍團馳騁於湘鄂邊,與國民黨軍隊開展了長達數年的艱苦卓絕戰鬥。1934年由貴州轉戰北上,與中央紅軍在陝甘寧會合。

2.五里坪革命舊址群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鶴峰縣五里鄉五里坪老街

概述:五里坪革命舊址群位於五里坪老街中段,曾是完整的紅色辦事機關,主要包括中共湘鄂邊特委機關、聯縣政府機關、湘鄂邊獨立團指揮部、遊擊梯隊指揮所、後方醫院、被服廠、赤色監所、紅四軍軍部、蘇維埃商會供銷社等23處重要革命舊址建築。老街佈局整齊,保存完好,街道全長150米,舊址排列街道兩則,均系懸山式穿鬥結構木房,共117間,佔地面積2300平方米。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率領紅四軍、紅二軍團在這裡指揮著名的“五里坪圍殲戰”,根據中央指示組建了湘鄂邊特委、中華蘇維埃湘鄂邊聯縣政府,開闢以鶴峰為中心的湘鄂邊蘇區,形成了整個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戰略後方和反“圍剿”鬥爭的主要戰場,蘇維埃政權長達五年之久。五里坪革命舊址是研究湘鄂西武裝割據的戰略後方和總策源地湘鄂邊蘇區的代表性遺存,是研究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二方面軍孕育過程的實物依據。

3.鼓鑼山三十二烈士殉難處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鶴峰縣走馬鎮剛家灣村

概述:殉難處位於鶴峰走馬鎮剛家灣村的鼓鑼山,現建有“鼓鑼山三十二烈士紀念碑”。1931年4月,賀龍領導紅三軍主力轉戰鄂西北,王炳南率獨立團留守湘鄂邊,國民黨軍隊乘機瘋狂發動第三次“圍剿”。為了拖住敵人,獨立團與敵激戰南北鎮失利,三營十二連奉命掩護主力轉移。在九嶺頭阻擊後撤至鼓鑼山陷入絕境,戰至生命最後一刻的32位戰士,砸毀槍支,手挽著手集體跳崖,用生命譜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壯歌。

4. 中營紅三軍軍部舊址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鶴峰縣中營鄉麻水紅巖坪村

概述:舊址修建晚清時代,是一棟“鑰匙頭”全木結構吊腳樓,又稱趙家屋場木樓,賀龍、關嚮應的臥室兼指揮部在此房左側房間,時長七個月。1933年3月,紅三軍(1930年4月紅二軍團改稱紅三軍,1934年10恢復紅二軍團番號)在紅巖坪達10000多人。槍炮局、被服廠、紅軍醫院、湘鄂西特委等機關也隨遷到紅巖坪。1933年3月5日凌晨,廖漢生就是從太平洞長灣趕到趙家屋場,向賀龍報告賀英犧牲的消息的,當時賀龍正在“鑰匙頭”廂房裡辦公。紅三軍在紅巖坪為發展紅軍、鞏固紅軍、保衛蘇區、擴大蘇區,同“左”傾機會主義作鬥爭,最終取得革命勝利,紅巖坪成為一個不朽的歷史證明。

NO14.咸豐忠堡大捷遺址及烈士陵園

國家公佈的湖北14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荊山楚水的不朽豐碑

地址: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咸豐縣忠堡鎮高筍塘村

概述:遺址主要建築包括指揮部舊址和忠堡大捷紀念碑等。臨時指揮部舊址原本是村民住宅,為當地傳統木牆黛瓦民居,左廂房是賀龍、任弼時宿舍,用過的桐油燈、辦公桌等均按原樣保存;右廂房是警衛人員的住房。烈士陵園佔地46800平方米,主要建築包括忠堡大捷紀念碑紀念碑、烈士塔、集會廣場、博物館(文物陳列室)等。陵園集中遷葬在咸豐犧牲的150餘位革命烈士遺骨於此。紀念碑右側是賀龍、任弼時的浮雕,碑的後面雕刻著曾在咸豐戰鬥過的元帥、上將、中將、少將名錄。忠堡大捷是紅二、六軍團戰史上一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列。1935年,紅二、六軍團會師後,在賀龍、任弼時、肖克、王震等領導下,為策應中央紅軍北上長征,鞏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打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於1935年6月9日,發起忠堡戰役,以1萬餘人大戰蔣軍11萬人,一舉殲滅國民黨四十一師師部、一二一旅和一個特務營,活捉縱隊司令兼四十一師師長張振漢,殲敵4000餘人,繳獲大批槍支彈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