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橫溢的古人們,萬物皆可言志,一片小小茶葉也“不放過”


才華橫溢的古人們,萬物皆可言志,一片小小茶葉也“不放過”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詩風和茶風是兩個不可分割的因素,如何品茶,如何喝茶對於文人寫詩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又是品茶的一種心情體現。品名講究有很多物境、藝境和人境。品茶並不僅僅喝的是茶的色香味兒,而是以茶養生,以茶助思。茶,詩韻,和文人這三者之間似乎好像是密不可分的。

一、歷代茶詩觀念

“君作茶歌如作史,不獨品茶兼品士。”歷朝歷代的茶風都是不同的。到了明代社會風尚有著明顯的變革,因此民間文化和精英文化出現了較大的融合。因此文化生活詩意化,就是中華文人的精神世界。

才華橫溢的古人們,萬物皆可言志,一片小小茶葉也“不放過”

司馬相如

1.唐代的煮茶

說到茶文化,我國最早的飲茶文人是漢代的辭賦大家司馬相如,因其患有肺咳病,所以其著述描寫茶的藥用功效的《凡將篇》頗受後人的追捧。

高啟在《烹茶》中這樣寫到:“一瓶若遺文圓吸,那得當年肺渴成。”但是說到《凡將篇》卻並非是最早關於飲茶的記錄,傳說《神農本草經》有著:“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


說到唐朝,茶在此時是最為繁盛的,唐代茶人陸羽是茶文化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陸羽久仙去,千載空遺音。盧仝不言法,七碗最獨深。”陸羽的《茶經》可謂是茶文化中的一大典範,在此書中被引茶和製茶的方式有詳細的描述。陸羽在此過程中融匯了詩僧皎然,女道士李冶為表的飲茶方式,融入了儒釋道三家的飲茶精神,

此種方法也被民間稱為煮茶法。

才華橫溢的古人們,萬物皆可言志,一片小小茶葉也“不放過”

唐代茶人陸羽

2.宋代的點茶

時光一躍至宋朝,蘇東坡和黃庭堅二人是宋朝茶詩中的佼佼者。“君不見東坡先生蜜雲龍,線藏遠自朝雲峰。”楊慎在《香霧髓歌》中這樣寫到。東坡是如何煮茶的呢?

《試院煎茶》詩中有言:“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銀瓶瀉湯誇第一,未識故人煎水意。…”產業由唐代的系米狀變為茶粉狀將其與水充分融合形成點茶和鬥茶之風。

3.明代的泡茶

從唐代的煮茶到宋代的點茶,茶道的變化,在明代又有了新的發展:“煎煮既如法,傾瀉散蘭馨”。就是將其稱之為泡茶之法。此法減少了年造的勞動力,其次又增加了茶本身的味道。要說泡茶的發源,更古時期就已在民間流行,但因為其難登大雅之堂,沒有被文人和上層的貴胄們所接受。

二、一杯茶一首詩的享受

明代時期的茶具也是相當考究的,茶具的造型迴歸質樸,尋求一種精緻文化下對自然的追求。我們耳熟能詳的便是宜興的

紫砂壺,茶葉的方向和精緻茶具的融合,使得品茶認為了明代文人的一種生活品味。中國的俗語有云:“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可見自古以來茶就被百姓們認為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明代的詩歌可以分為明初,明前,明後和晚期。每個時期的詩歌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無論詩詞賦等文學表達方式,都沒有辦法擺脫把應有的時代背景,是明代的茶詩,卻是一如既往的淡雅清新。

才華橫溢的古人們,萬物皆可言志,一片小小茶葉也“不放過”

紫砂壺

1.以茶養生,以茶養心

說到文人茶和酒都是不可擺脫的兩大飲品,酒在於使人迷醉,而茶卻使人清醒,茶開始就有藥用之效。明代的茶詩:“歲月忽雲徂,月忽雲組,倏嘉令。軒賞謝束纏,蓮茅養清淨。”茶的養生破碎安神醒酒明目之效在茶詩中有所提及。

更多的茶室則是關心自我的狀態比如,範景文《病起聽歌坐中約以茶賞適仁常寄詩相訊即用其韻成詠》中所寫的: “耽病因詩總是魔,破除獨借幾回歌。醉聽易惹閒思緒,茶韻銷來試若何。”除了對內心的自由追求,更是文人自我覺醒的一種表現,在傳統的儒家思想下,能夠考慮到自我價值和社會的匹配程度,這才是茶文化帶給文人的一種自我認知。

2.一壺茶一本書

茶性的清醒,讓人們更好地在自我精神的空間裡得到放鬆,讓靈魂找到一個閒適的棲息地。

茶成為了人們思考時常備的飲品之一。文徵明在《次夜會茶於家兄處》:“詩興擾人眠不得,更呼童子起燒燈”。生活的樂趣可能就是在失意心情是能夠保持清醒地寫出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心中的感觸。

或許只有茶能讓他做到如此之清醒,茶與書相伴,讀書可添茶性,煮茶可釋倦意。一杯茶,一卷書就是那個時代最先進的生活了。“茗杯眠起床,書卷靜中緣”。這就是一種恬淡和生活的典雅,群書綠茶相稱,顯的是那麼的相得益彰。

才華橫溢的古人們,萬物皆可言志,一片小小茶葉也“不放過”

3.品茗舒志

明代的政治對於文人的思想是非常嚴苛的。文字獄成為制度庭長,都是明代統治者霸王專政的體現。當這些權力與暴力和文人的思想相碰撞時,文人的思想不得不被鉗制。這種潮流中文人應該如何自處呢?自然胳膊是擰不過大腿的,現在如此的政局,他們只能選擇向五柳先生一樣隱匿。

沈周少有的青年才俊,他的畫作與唐伯虎,文徵明,仇英並稱為明代四大家。他的父親和祖父均為隱士,他也喜歡那山水之間的生活情趣,自闢茶園自採香茗。除了吳亦初是做官,他們也看透了世事的嫌惡。除此之外還有在仕途裡三起三落後,終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放棄了對政治追求,歸隱田園過著飲酒花下,品茗南窗的生活。

才華橫溢的古人們,萬物皆可言志,一片小小茶葉也“不放過”

唐伯虎劇照

三、總結

茶的清香淡雅,失信的端莊敦厚和文人思想的奔放和灑脫。三者相結合形成了特有的東方文化。沈周曾說道:“若是無詩味亦枯”。可見茶和詩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修身養性之間,感受遠離塵世的寧靜。“茶聚乾坤,詩凝萬象”。茶道正是符合中國人含蓄,沉穩內斂的性格,提神醒腦之間時刻提醒著文人進行自我的反思,更多的是一種哲學性的思考。

參考文獻:

《明代茶詩於明代文人的精神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