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權術:為什麼權力越大的人,越是小肚雞腸,斤斤計較?

【出處】《資治通鑑》第54卷 漢紀46

【原文】郎中汝南袁著,年十九,詣闕上書曰:“夫四時之運,功成則退,高爵厚寵,鮮不致災。今大將軍位極功成,可為至戒;宜遵縣車之禮,高枕頤神。傳曰:‘木實繁者披枝害心。’若不抑損盛權,將無以全其身矣!”冀聞而密遣掩捕,著乃變易姓名,託病偽死,結蒲為人,市棺殯送;冀知其詐,求得,笞殺之。

【譯文】郎中、汝南人袁著,年方十九歲,到宮門上書說:“春夏秋冬的運轉,每個季節都在達到極盛時便消退。太高的官職爵位,過分的寵愛信任,很少不招來災禍。如今大將軍已經位極人臣,功成名遂,應該特別警戒;最好是效法漢元帝時的御史大夫薛廣德,把皇帝賞賜他的安車懸掛起來,高臥家中,頤養精神,不再過問政事。經傳上說:‘樹木果實太多,會劈開樹枝,傷害樹根。’如果不抑制和減損他手中所掌握的過盛的權力,恐怕不能保全他的性命。”梁冀聽到這個消息後,秘密派人搜捕袁著。於是,袁著改名換姓,假裝有病身死,家裡人用蒲草結紮成屍體,買來棺木殯葬。梁冀識破這是一個騙局,繼續追捕,終於抓到袁著,將他鞭打至死。

【解析】海納百川的胸懷,一直是權力擁有者,所希望塑造、傳遞給外界良好形象的標配。但是權力身邊的人,感覺到的都是領導的小肚雞腸和斤斤計較!為什麼權力的容忍度那麼低呢?作為權傾朝野的大將軍梁冀對一個19歲的小郎官都不放過,這背後,主要有三點原因:

1、小中見大,權力服從度的需要

袁著這個上書,指出梁冀的權力太盛,會危及到皇權,想讓他自動退休。這看似一個小的動作,但是權謀家認為:權力無小事。凡是挑釁權力安全性、穩定性、暢通性的行為,這背後所體現出來的都是內心的不順從,腦後有反骨。所以,無論權力挑釁有多小,都要必須沉重打擊。如果視而不見,就會尾大不掉。因此,權謀家不會給任何權力反對者一絲一毫的機會。


資治通鑑權術:為什麼權力越大的人,越是小肚雞腸,斤斤計較?


2、小事嚴打,權力示範性的需要

這樣沒有勢力的小人物,而且僅僅是一個上書而已,對於梁冀而言,危險性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捏死袁著,就像捏死一直螞蟻一樣,但為什麼,袁著都裝死了,梁冀還不放過呢,這背後的計算就是權力示範性的需要,只有對這樣一點點的小事,不斷的上綱上線,才能對那些潛在的反對者敲響警鐘,這不僅僅是追究袁著一個人,而是警告所有有類似想法的人。

3、小人重罰,權力警戒線的需要

很多人會有疑問,這個還不到20歲的年輕人,按照現在的標準,還是個大學生,為什麼非要處死,打板子,流放充軍,不都行?為什麼非要鞭打至死?凡是反對權力的人,在權謀家眼裡必須死,不能給他們一絲活的機會,這在未來的日子裡可能就是最大雷。不能斬草除根,有一點的婦人之仁,都會萬劫不復。所以權謀家從來都是,小孩子都不放過,別提都20歲了。

很多人會說,梁冀最終不是被皇帝發動政變處死了嗎?但是我們要看到通鑑上還有這樣一句話“冀秉政幾二十年,威行內外,天子拱手,不得有所親與。”把持朝政20多年,皇帝都要靠邊站,這就是權力成績,不能只看到最後的死,就否定了當年的權謀高超的手段。他其實最後的死,還是年齡大了,敏銳度降低,違背了上述的原則,沒有把反對他的中常侍徐璜、黃門令具瑗殺掉,最終失控。所以,我們學習權謀,就要吸取別人成敗得失的經驗,成功在哪,有什麼經驗,失敗在哪,有什麼教訓。這才是我們權謀的正確態度。

本文源自“權謀智慧”微 信 公 眾 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