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亞洲人、非洲人、歐美人的免疫能力有多少區別?

tig張


首先,我們要了解不同人種之間的免疫力差別,需要確認不同人種之間的生物學差別有多大;基於目前我們對生命的認識,決定生物學差異的關鍵在於基因,基因是製造生命的“圖紙”;

人類在21世紀初期,就已經完成了人類基因組計劃,不同人種之間的基因都有測序並進行比較;不同人種的基因是有區別的,但是這個差別從絕對比例上很小,不同人種間的基因組至少有99.99%的鹼基對是相同的,只有0.01%的差異;這些基因表達導致的差異更多體現在外貌、體型、膚色、頭髮等;

構成人類身體的身體結構、骨骼、器官、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生理化學反應的這些具體方面,每個健康人的身體運行機制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免疫系統在先天天賦上是差不多的,不管是亞洲人、非洲人還是歐美人,人類新生兒出生時的免疫力是差不多的;但是免疫系統是要經過不斷的鍛鍊,不停的和入侵到體內的細菌、病毒或者自身癌變的細胞戰鬥,才能達到一個均衡模式;免疫力也不是越強越好,免疫力過強會出現免疫細胞殺死殺傷自身正常細胞,免疫力太弱則會出現免疫系統扛不住細菌和病毒;

回到提問中的議題,我認為:如果從小生活環境類似的亞洲人、非洲人和歐美人免疫力沒有明顯區別的;我們現在可能會聽到說歐美人或非洲人免疫力比較強的說法,但這個是非常片面的;因為現在這類人是長期生活在不同的地區,每個地區的溫度、氣候、微生物、衛生條件都不相同,確實會導致亞洲人、非洲人和歐美人的免疫系統得到不同的鍛鍊;例如:非洲人就對瘧疾比較能抗,亞洲人、歐洲人對天花、麻疹這些病毒免疫力更強(很多人體內有抗體);

十五世紀的美洲印第安人,和中國人一樣都是黃種人;歐洲人從舊大陸帶去的霍亂、流感、天花、傷寒導致印第安人損失了95%的人口,險些滅種;當時也有很多歐洲人東亞活動,但是東亞地區沒有出現很嚴重的疫情;主要原因是亞歐大陸是一個整體,不同地區的人是一直都有交流(包括細菌病毒的交流),而美洲是一個已經隔離的2萬年的大陸;兩塊大陸的生態環境差異很大,美洲印第安人對這些病毒的免疫力確實不如歐亞大陸的人;

另外一個事實就是:目前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亞洲人、非洲人和歐美人都普遍易感,所以才會出現全球大流行;因為這是一個新出現的病毒,不同人種大家都沒接觸過,所以大家對它的免疫力都是差不多;

最後,希望全球人民,都能早日抗疫勝利!


科學好奇號


這個問題,我也不怎麼懂。免疫力強不強,不是由基因決定的吧?就比如我,我從小體弱多病,經常感冒,到了小學後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所以之後很少感冒。也就是說通過後天的鍛鍊也能增強自己的免疫力。如果你說亞洲人,非洲人,歐美人的基因有什麼區別?那還真是有區別的,比如智商。人類的進化是源自於自然的壓力,這些壓力包括地震,冰川,氣候生物的變化。要知道適者生存,現在世界上基本有黃,白、黑、棕色四大人種,這四種人分佈在世界各地地,就其居住地來說,黃種人基本是在亞洲,而白種人基本上是在歐洲,至於黑人是非洲等;我曾經看到過一篇關於人種的基因的文章,國外的一個生物學家名字忘了。黑種人血液當中所含的紅血球就與黃種人不同,他能輸送更多的氧氣,因而黑種人在運動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黑人大多都長得比較雄壯。



我覺得人種的基因強大,首先你的看他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從外形上看黃種人基因最穩定,黑髮,黃膚,黑眼,基本不變。而黑人白人卻五彩繽紛,而且黃種人抵禦疾病的能力最強,這個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不知真假?如果是真的,這說明黃種人的祖先一直是強者,掌握著原住地的優質資源,得到充分進化,所以黃種人適應能力特別強,而弱者在進化不充分時就被迫遷徒…


怪獸小火龍


這方面的研究不多,而且免疫能力分為很多個層面,例如體液免疫系統和細胞免疫系統是不同的機制,也都受到種族遺傳差異的調節。因此籠統地比較不同種族的免疫能力強弱可能並不準確。而且不同性別和不同個體以及不同年齡之間也存在較大差異。


上圖:免疫系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人類至今仍未對自己的免疫系統的具體機制完全掌握。


我們下面引用一些涉及這方面的研究資料來詳細探討一下:


一項不同種族接種疫苗之後的抗體滴度即體液免疫強度比較研究

  • 實驗結論1

在這裡,我們從對風疹特異性中和抗體和分泌的細胞因子的深入分析中確認了重複的發現,並通過種族,性別和年齡明確評估了兩個不同種族的人群大類型。我們的結果清楚地表明,在不同種族的人群中,風疹疫苗接種後2-6年(中值)的中和抗體應答存在顯著差異,與歐洲血統和/或西班牙裔種族相比,非洲血統的個體滴度一直較高。非洲人風疹疫苗接種後中和抗體水平較高的發現與黑人比白人有較高的免疫球蛋白濃度(即總IgG,IgG1,IgG2,IgM和IgA)的情況相符,並且可能與之相關。


  • 實驗結論2

一項涉及505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糖蛋白/ gp120受體的研究表明,與白種人相比,非洲裔美國人的血清中和抗體更高,儘管觀察到的差異取決於疫苗的配方。一項針對美國人群代表性樣本(16,049名受試者,6-49歲)的大型美國血清陽性率研究(1999-2004年)發現,非西班牙裔黑人受試者中的麻疹抗體血清陽性率明顯高於非西班牙裔白人受試者和墨西哥裔美國人,這可能歸因於遺傳學和/或其他因素(接種史、麻疹暴露)。


  • 實驗結論3

與白人嬰兒相比,百日咳疫苗免疫引起的黑人嬰兒的體液免疫反應是白人嬰兒的兩倍,在不良反應的發生和/或報告方面存在種族差異。我們還報告了在單劑量麻疹疫苗接種後,與加拿大紐芬蘭北部的白種人學齡兒童(樣本總數 = 353)相比,因努和因紐特人學齡兒童(樣本總數= 253)的麻疹特異性抗體血清陽性率和抗體滴度更高。


  • 實驗結論4

分析了1,071名武裝部隊疫苗接種者初次天花疫苗接種後牛痘病毒特異性細胞因子的反應,我們證明,與非裔美國人相比,高加索人和西班牙裔總體上具有更高的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產生干擾素的細胞,分泌的IFNα和IL-2)。與上述發現一致,天花疫苗接種後的嚴重不良事件(心肌炎)主要在自我報告的白種人種族的男性中觀察到。同樣,我們發現了更高的麻疹特異性干擾素。兩次麻疹-腮腺炎-風疹疫苗接種後,白種人與非高加索人(非裔美國人、西班牙裔和其他種族/族裔群體)相比,酶聯免疫斑點檢測反應和細胞因子分泌較高。

人類I型干擾素(IFN)是干擾素蛋白的一大亞組,有助於調節免疫系統的活性。在所有哺乳動物中都發現了I型干擾素,並且在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魚類中也發現了同源(相似)分子。哺乳動物類型命名為IFN-α(α),IFN-β(β),IFN-κ(κ),IFN-δ(δ),IFN-ε(ε),IFN-τ(tau),IFN-ω (Ω)和IFN-ζ(zeta,也稱為極限素)。

這些觀察結果背後的影響因素和免疫機制尚不清楚。


歐洲人、非洲人具有不同的免疫系統,部分要感謝尼安德特人

長期以來,很明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感染髮展以及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敏感性不同。現在,兩項2004年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研究表明,疾病易感性的這些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於遺傳水平上的差異,這些差異指示了歐洲和非洲血統的人的免疫系統整合在一起的方式的差異。

研究人員還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因為在居住地面臨的獨特健康挑戰受到進化選擇產生了地域性的優勢。根據新證據,非洲血統的人通常顯示出比歐洲人更強的免疫反應。

這一發現表明,自從我們的祖先首次離開非洲以來,歐洲人就被進化選擇表現出降低的免疫反應。有趣的是,歐洲人的免疫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一些歐洲早期祖先與尼安德特人之間的雜交引入了新的遺傳變異而形成的。

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和CNRS的Lluis Quintana-Murci說:“我們的發現表明,針對免疫激活的轉錄反應存在著廣泛的差異,這主要是由於人類之間的頻率不同的遺傳變異而引起。”

蒙特利爾大學的Luis Barreiro和加拿大的CHU Sainte-Justine補充說:“我原本希望看到與祖先相關的免疫反應差異,但沒有明顯的趨勢表明非洲人後裔對感染的總體反應更強。”


Quintana-Murci及其同事使用RNA測序來表徵來自200名自我報告的非洲或歐洲血統的人的免疫細胞(稱為原代單核細胞)對細菌或病毒的攻擊做出反應的方式。研究人員在種群內部和種群之間的免疫細胞中發現了特定基因活性的許多差異。他們還發現,僅在歐洲人中,編碼重要免疫受體的單個基因的變化導致炎症減少。


研究人員發現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可以選擇控制免疫反應的基因。他們的證據還表明,歐洲人從尼安德特人那裡“借用”了一些關鍵的免疫系統變異,這些變異尤其影響了他們的免疫系統應對病毒挑戰的方式。


Barreiro及其同事採用了類似的方法來測試非洲血統與歐洲血統對免疫細胞活性變化的影響。他的研究小組專注於另一種稱為原代巨噬細胞的免疫細胞及其對活細菌病原體的反應。


研究人員用單核細胞增生的李斯特菌或鼠傷寒沙門氏菌感染了80個非洲人和95個歐洲人的巨噬細胞,以尋找反應差異並將其與血統聯繫起來。他們的研究鑑定了成千上萬的基因,顯示出對感染的轉錄反應存在種群差異。他們還發現,非洲血統與較強的炎症反應有關,後者限制了細菌的生長。

在許多情況下,特定基因的活性與單個遺傳變異有關,歐洲和非洲人口之間的差異很大。研究人員還觀察到了過去選擇出這些基因的“痕跡”,並證明了遺傳變異從尼安德特人傳給現代人類的重大意義。金塔納-穆爾西說:“這強烈表明,炎症反應的減弱已賦予了歐洲人群以選擇性的優勢。”


巴雷羅說:“與祖先有關的疾病易感性差異的遺傳和分子基礎一直是個謎。” “這些結果首次說明了免疫反應的差異和相關的遺傳基礎,這可能解釋了非洲人和歐洲人之間在疾病易感性方面的差異。更籠統地說,我們的結果證明了歷史進化選擇事件如何繼續塑造當今人類的表型多樣性,包括對控制感染至關重要的特徵。”


上述研究也印證了部分在臨床醫學上觀察到的種族差異,諸如黑人罹患自體免疫性疾病的嚴重程度要比白人更高。


亞洲人,尤其是東亞人擁有更多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因此不難聯想到亞洲人的情況與白人在免疫方面也比較類似。



總結

從已有的科學研究撐過來看,非洲裔黑人的免疫反應強度似乎比高加索人和東亞人更強。




Associations between race, sex and immune response variations to rubella vaccination in two independent cohort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9804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