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心理學研究證明,誇孩子聰明只會讓孩子越長越廢!

同事的孩子小元一直是我們朋友圈的明星孩子,大家都知道他的“聰明”,很小就可以背乘法口訣了;前兩年,他不費吹灰之力地考入了市裡競爭激烈的重點小學,大家更是堅信他天賦異稟。

但是最近,小元媽媽卻總是一臉愁容,一問才知道,小元不僅沒有在學校延續“小天才”的神話,大放異彩,事事第一,反而變得越來越膽小。

斯坦福心理學研究證明,誇孩子聰明只會讓孩子越長越廢!

進入小學後,同事慢慢發現,小元的世界裡只有兩件事:一定能成功的事情和不一定能成功的事情。

小元只會做自己有把握一定成功的事情,對於那些不一定能成功事情,他基本不願意嘗試,即便勉強做了,只要稍遇打擊,也就會立即放棄,根本不會再嘗試第二次

比如,一年級的英語課上,他拒絕將單詞大聲拼讀出來,因為他害怕讀錯;

到了三年級的時候,情況更嚴重了。老師要求每個學生用固定的書法來完成作業,小元的首先選擇也是拒絕,而不是想著多加練習,將書法練好。

其實,我們身邊有許多像小元一樣的孩子,他們天資聰穎,但是卻什麼都不想學習,不敢嘗試,生怕失敗。

為什麼所有人都覺得小元“聰明”,但是他卻沒有成長為自信、勇於挑戰的孩子呢?

斯坦福大學的一項心理研究為我們揭示了答案。

誇孩子聰明會讓孩子拒絕成長

85%的家長認為,誇孩子聰明是表揚他最好的方式。

但是,根據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威克教授(Carol S. Dweck)的研究結果,事實並非如此。

斯坦福心理學研究證明,誇孩子聰明只會讓孩子越長越廢!

卡羅爾·德威克和他的團隊花了10年的時間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最終結果顯示,誇孩子聰明有可能會直接導致孩子各方面表現欠佳。

他們讓五年級的孩子完成一幅簡單的拼圖。成功完成後,一半的孩子被告知:“哇,你真聰明!”另一半則被告知:“哇,你很努力地完成了這幅拼圖!”接著,研究人員問這兩組孩子接下來想做什麼:更難的拼圖,還是更容易一點的。

結果,“被誇獎努力”的孩子中有90%選擇了更難的測試,而“被誇獎聰明”的孩子則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測試。

基於這一研究結果,卡羅爾·德威克提出了“固定心態”和“成長心態”的概念。

研究中被誇獎為天資聰穎的孩子傾向於發展為“固定心態”,而被誇獎做事努力的孩子傾向於發展為“成長心態”

擁有固定心態的孩子會認為智力是天生的,不能改變。他們很在乎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很聰明,會逃避那些可能會失敗的挑戰,這樣才會顯得自己無所不能。

擁有成長心態的孩子則認為智力和學習能力都可以通過努力來提升。他們不會在意是否被認為天資聰穎,他們會興致勃勃地迎接挑戰,並希望通過挑戰接受鍛鍊有所收穫。

斯坦福心理學研究證明,誇孩子聰明只會讓孩子越長越廢!

圖片來源網絡

比如眾所周知的董永,從小大家都誇他聰明,卻沒有人關注到他其實也需要時間、努力去學習,才能表現得很“聰明”。久而久之,連董永自己也覺得自己是天賦異稟,無需努力,於是不再訓練,最終泯然於眾人。

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父母如果只誇孩子聰明,而不對他在成功過程中所做的嘗試和努力予以肯定,長此以往,孩子基本就慢慢廢掉了,正所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多數由此而來!

愛因斯坦說,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才。沒有這99%的努力,1%的天才也無法發揮作用。

為了讓孩子一直聰明下去,擁有健康的成長心態,父母必須停止誇孩子聰明,開始誇獎他所付出的努力!

誇孩子“特別”會催生不安感和恐懼感

誰想要一個平凡的孩子呢?

很多父母都擔心自己的孩子僅僅是一個普通而平凡的人,於是,為了讓孩子成為特別的人,他們不斷誇獎孩子多麼令人驚歎、多麼了不起,彷彿這樣,孩子就會朝著父母期望的方向去發展。

斯坦福心理學研究證明,誇孩子聰明只會讓孩子越長越廢!

父母不遺餘力地告訴孩子他有多麼棒、多麼好,他是獨一無二的、特別的,讓孩子在眾星捧月、唯我獨尊的世界裡長大。

然而,好景不長,孩子進入了幼兒園、小學,他就會發現,其他人都和他很像。他內心深處會有一種意識,其實自己和其他孩子並沒有什麼不同。

這種現實衝突就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和恐懼感,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害怕失敗,逃避挑戰,慢慢成為畏手畏腳,毫無激情的人。

這樣的孩子,不僅不特別,反而普通又可憐。他們的自尊自信不僅沒有被建立起來,反而因為意識到自己的“不特別”而慢慢被摧毀。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在父母眼中都是獨一無二的。

然而事實卻是,孩子只是對父母和愛他們的人來說很特別,對於整個世界來說並不特別

斯坦福心理學研究證明,誇孩子聰明只會讓孩子越長越廢!

戴維·麥卡洛(David McCulloudh Jr.)在其著名的高中畢業典禮演講中說,

即使在100萬人當中你獨一無二,而在這68億人的星球上意味著有接近7000人和你一樣。

作為7000人當中的一員,不會讓一個人有多麼特別。

父母必須意識到這一點,並且也要引導孩子接受這一事實——他並非世界的核心。

即便孩子在某些方面又超乎常人的天賦,但是如果你真的愛他,就要讓他們正確地認識自己,不要讓他們認為自己高人一等、高高在上。

將孩子從宇宙的中心帶出來,會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為一個成功的人,一個不再傲慢自大、膽怯自戀的人。

“過度誇獎”會讓孩子目中無人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父母都被教育要對孩子多加讚賞和鼓勵。

讚賞和鼓勵並沒有錯,但不幸的是,很多父母在這個過程中都會陷入這樣一個誤區:必須要對孩子大加讚賞,甚至是誇獎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才能培養出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和自尊心;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誇獎和鼓勵不夠,就會毀掉孩子的未來。

因此,父母使出渾身解數來讚美、誇獎孩子,不斷告訴孩子他有多重要、多優秀,以塑造孩子的自尊心,彷彿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長為成功的、自信的、幸福的人。

斯坦福心理學研究證明,誇孩子聰明只會讓孩子越長越廢!

琪琪學習成績優異,上課回答問題也特別積極,考試成績一直保持在前兩名,做事情也乾脆利落,於是班主任就把他任命為班長,所有老師都非常喜歡他。

但是,在期末評“三好生”民主選舉的環節,大多數同學卻都沒有給琪琪投票。

琪琪非常不開心,老師也很吃驚。

為什麼家長和老師眼中的模範生,會得不到同學們的認可呢?問題就出在琪琪對同學們的態度上。

經過了解,琪琪平時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覺得自己比其他人優秀,所以表現得高人一等

有同學請教他問題,他態度很惡劣,還會說“這麼簡單怎麼都不會啊!”

同學丟了東西,他會在旁邊說風涼話,覺得人家笨,活該;

甚至有一位同學有一點語言障礙,他還會嘲笑、捉弄別人。

試問,這樣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怎麼可能得到同學們的認可和歡迎呢?

班主任於是找琪琪父母瞭解情況,原來小元的父母一直堅持鼓勵式教育,對小元的所有成就都予以誇獎,他們覺得這樣的長久心理暗示會讓孩子有自信,發展得更好。而且他們堅定地認為自家孩子確實從小都比別人學得快,比別人聰明。

琪琪之所以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完全是因為父母的過度誇獎

斯坦福心理學研究證明,誇孩子聰明只會讓孩子越長越廢!

生活中,像琪琪這樣的孩子並不少見。很多孩子都會說“我是最重要的”,“我畫畫最好”,“我應該排第一”等等。

父母總是告訴孩子們,他們長得最好看、他們跑得最快、他們字寫得最好等等,於是這些孩子都成了自戀狂,他們的自大和膨脹,認為自己是“特別的”等種種言行都會讓其他孩子反感

,自然也就不會得到認可和歡迎了,於是他們在和同齡人的相處感到很困難。

正是因為父母的過度誇獎,造成了這些孩子的盲目自信,增強了他們的自私任性,才讓很多孩子都變得像琪琪一樣膨脹,不尊重他人。

誇獎孩子的努力而非智力

不誇獎孩子聰明,並不是說我們要對孩子說“你平平無奇”,因為每個孩子對父母來說,確實是特別的。

孩子因為父母和周圍人的關愛而特別,但絕不是因為天生的智力而特別。

我們鼓勵父母基於孩子的創作過程和付出的努力進行誇獎,而非基於孩子天生的智力。

通過誇孩子聰明、有天分來鼓勵孩子的觀念在父母心中根深蒂固,因此要做到一下子改變肯定很難。但是,做父母本身就是一個持續學習和調整的過程,不是嗎?

斯坦福心理學研究證明,誇孩子聰明只會讓孩子越長越廢!

你可以從最簡單的開始——在誇獎孩子的時候,改變一下措辭。

從現在起,停止對孩子說“你真聰明!”或者“你真棒!”

如果孩子在足球場上得分了,你可以對孩子說“我為你的努力訓練而驕傲!”

如果孩子考試得了滿分,對孩子說“你肯定聽課很認真而且細心完成作業了,真是太棒了!”

如果孩子鋼琴彈得很好,對孩子說“你今天練的很認真,彈得更好了,真的很棒!”

也許你會不適應,但是萬事開頭難。

試想如果小元和琪琪從小得到的是這樣有理有據的誇獎,他們又怎麼會害怕挑戰、目中無人呢?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爸爸媽媽們,現在開始行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