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變“聰明”就餐更放心 杭電用大數據護航復學

食堂變“聰明”就餐更放心 杭電用大數據護航復學

資料圖

“我們學校多了個網紅餐廳!”日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大三學生葉泓辰從老家返回久違的校園。他發現,校園裡多了兩個由近百個帳篷搭建的臨時食堂。

葉泓辰的“新發現”是杭電圍繞學生返校復學實施“無接觸就餐解決方案”中的模塊之一。“返校後,預計工作日有1.4萬名師生要在食堂就餐。按照教育部‘用餐間隔1.5米’的要求,學校下沙本部7個餐廳的就餐位要減少一半,僅能滿足約9000人堂食。還有約5000名師生的吃飯安排,成了難題。”杭電文一教育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林浩告訴記者,為此,他找到該校理學院的陳永副教授求助。兩人商議後,決定通過大數據建模來破解這一難題。

隨即,陳永團隊建立了基於運籌學排隊論的數學模型,通過歷史數據中杭電食堂每人刷卡時間、窗口服務效率等參數,對學校用餐情況進行模擬仿真計算。

經過仿真計算,數學模型提出“自帶餐具打餐回寢室用餐和快餐供應相結合”的解決方案——學校需要增加17個臨時專窗用於打餐帶走實現“食堂人員分流”,並需要增加食堂數量。如此一來,師生在食堂的平均排隊時間僅需3.6分鐘。

為此,杭電後勤部門準備了近100個帳篷,打造兩個由帳篷搭建而成的臨時食堂。同時,數學模型也精準計算出不同時段食堂窗口的最優開設數量。

此外,在大數據模擬指導下,學生可以通過手機查看每個食堂實時剩餘餐位和各個窗口提供的菜品,便於分流和優化就餐人數,減少排隊時間,提高堂食餐位的利用率。數學模型還會根據學生歷史就餐點菜數據,分析每位學生的喜好和口味,建立菜品推薦系統,為每位學生每日用餐進行精準推薦,節約學生選餐就餐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