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希羅多德筆下巴比倫風俗:英國畫家艾德溫《婚姻市場》

艾德溫·隆(Edwin Longsden Long,1829-1891),19世紀英國著名風俗、歷史、肖像題材畫家,1881年被選為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院士。艾德溫·隆涉獵的題材頗為廣泛,商業上也頗為成功,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他那些重現經典歷史瞬間的畫作,而其中的佼佼者當屬1875年的《巴比倫婚姻市場》。


出身寒門,遊歷廣泛

艾德溫·隆出生於英國巴斯一個理髮師家庭。但他並沒有子承父業,從少年時代起便決定投身畫壇,並來到倫敦大英博物館學習藝術,也從此與大英博物館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先後師從詹姆斯·馬修·利(James Mathews Leigh)與約翰·菲利普(John Phillip,1817-1867)。艾德溫·隆曾結伴與約翰·菲利普前往西班牙作畫,期間觀摩了大量西班牙傑出畫家的作品,尤其是西班牙黃金時代的藝術巨匠委拉斯開茲,對他影響頗深。1874年,艾德溫·隆又遠赴埃及、敘利亞等地遊歷,這次長途旅行極大地開拓了他的視野,東方異國情調的風土人情為他提供了全新的素材,也讓他對中東、近東古老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他以埃及、敘利亞為題創作了大量經典畫作,也因此常常被人歸入“東方主義畫家”之列。


再現希羅多德筆下巴比倫風俗:英國畫家艾德溫《婚姻市場》

艾德溫·隆的埃及題材作品《神與其製作者》


再現希羅多德筆下巴比倫風俗:英國畫家艾德溫《婚姻市場》

艾德溫·隆的作品《埃及女孩》

當然,作為19世紀頗受大眾歡迎的畫家,艾德溫·隆也不僅僅炮製東方主義作品。他以《聖經》為素材的作品,例如《以斯帖皇后》(舊約《以斯帖記》的女主角,曾經庇護流亡至波斯的猶太人),也得到了很高評價。此外,他也為當時的社會名流繪製了不少肖像畫,這給他帶來了豐厚的收益(雖然藝術成就不如他的歷史畫)。艾德溫·隆實現經濟自由後,在定居的倫敦龐德街開辦了自己的個人畫廊,這在當時的畫家群體中是相當少見的。


再現希羅多德筆下巴比倫風俗:英國畫家艾德溫《婚姻市場》

《以斯帖皇后》


而在艾德溫·隆眾多的畫作中,我個人認為最引人注目的,則當屬他根據西方“歷史之父”希羅多德相關記載創作的《巴比倫婚姻市場》(The Babylonian Marriage Market)。


《巴比倫婚姻市場》

希羅多德(Herodotus,約公元前484年-前425年)是古希臘偉大歷史學家,著有關於希波戰爭來龍去脈的《歷史》一書。此書被公認為西方第一部以散文體系統記載歷史的專著,希羅多德因此被西塞羅譽為“歷史之父”。


再現希羅多德筆下巴比倫風俗:英國畫家艾德溫《婚姻市場》

羅馬時代的希羅多德胸像


雖然地位崇高,但由於《歷史》中記載了大量後人看來光怪陸離甚至荒誕不經的內容,希羅多德一度被某些歷史學家成為“謊言之父”。然而,近現代的許多考古研究和歷史調查,逐步證明了希羅多德的記載,多數是可信的,也算是恢復了這位歷史之父的名譽。


希羅多德在《歷史》一書中,講述了古代巴比倫人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風俗——巴比倫婚姻拍賣。巴比倫每年會舉行一場盛大的“婚姻拍賣會”。巴比倫人將適婚女青年按照美貌程度排序,從最美的開始公開“拍賣”。妻子越美貌則丈夫支出的價格便越高。最奇妙的是,“婚姻市場”會用美貌新娘所得的資金,去補貼那些長相平平甚至醜陋的準新娘。這些新娘雖然談不上閉月羞花,但都能帶來不菲的嫁妝。於是,想要美貌新娘的富裕巴比倫人出錢,想要致富的巴比倫人則接納容貌不佳的姑娘。最終,巴比倫幾乎沒有大齡剩女的現象。希羅多德在書中對此讚不絕口,認為巴比倫的“婚姻拍賣”是相當睿智的政策。而巴比倫的婚姻市場,也被奉為了西方最古老的拍賣所。

今天看來,這項風俗不人道也不文明,但在那個年代,恐怕也無法苛責。艾德溫·隆讀過這段歷史後,突發奇想,決定以此為題,創作一幅作品。

和那些天馬行空、全憑想象作畫的畫家不同,艾德溫·隆的創作比較嚴謹。他為此特意來到大英博物館,仔細觀摩、考據大致同時期中東出土的文物,並將它們作為素材有機地融入整個油畫當中。例如下圖這件大英博物館烏爾浮雕的紋飾圖案(蘇美爾人建立的第一烏爾王朝文物,公元前2500年),就出現在了畫作中央的“拍賣臺”上。而等候中的準新娘們顏值從左到右逐步下降,從細節來看也完全和希羅多德的記載吻合。《巴比倫婚姻市場》的另一特點則是將當時英國的本土元素也融合其中。畫面中人物的服飾裝束雖然是東方的,但拍賣的方式和過程,卻大體上借鑑了19世紀英國拍賣會的特徵,難怪英國的觀眾們會感到既陌生又親切。


再現希羅多德筆下巴比倫風俗:英國畫家艾德溫《婚姻市場》

亞述浮雕


再現希羅多德筆下巴比倫風俗:英國畫家艾德溫《婚姻市場》

《巴比倫婚姻市場》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著名藝術評論家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給予《巴比倫婚姻市場》高度讚譽。他認為這幅作品完全體現了雅俗共賞的特色——普通觀眾會因為其異域風情和歷史積澱而被勾起好奇心,而精英觀眾恐怕會產生更多遐想。在羅斯金看來,《巴比倫婚姻市場》可謂借古喻今——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同樣沒有婚姻自由,她們的婚姻本質上依舊屬於一種交易。大英帝國的子民與數千年的巴比倫相比,談不上多麼進步或優越,甚至就“公平”而言,還有所不如。艾德溫·隆的這種嚴謹、想象力和諷喻,也成功地讓《巴比倫婚姻市場》成為了他的代表作。不僅僅是重現歷史,也是塵封的往事映射當代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