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乱投喂,园方只堵不疏,效果不能使人满意

9月19日,一段“家长带着孩子喂狼吃草”的视频在网络上热播。视频显示在北京动物园狼馆展区外,一些家长和孩子扎堆喂食,其中不乏杂草、干枯树枝和吃完的雪糕棍,更是有人喂狼吃挂面。


游客乱投喂,园方只堵不疏,效果不能使人满意

9月20日,北京动物园回应,游客已被列入动物园黑名单,如果再次被发现存在不文明行为,则被禁止进入所有市属公园。随后,北京动物园在狼馆展区外增加一层鹅卵石硬隔离,防止游客投喂。北京动物园增设220块禁止投喂牌示,新增了“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及“实例科普牌示”,实例科普牌示上展示了兽医从动物胃里取出来的投喂物品,大耳羊胃里发现了塑料袋、斑马小肠内发现了塑料膜……图片触目惊心,让游客切实看到随意投喂带给动物的伤害。


游客乱投喂,园方只堵不疏,效果不能使人满意

游客不听劝阻胡乱投喂食物的情况屡禁不止,动物园重典重罚的措施无可厚非,也希望在更多动物在遭受投喂伤害前,能够给游客一些警示。但是目前从效果来看,贴展板、加护栏,甚至是派人劝阻处罚,效果不是很理想,投喂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游客与园方管理方打起游击战,园方受限于人手不足,疲于应对。


游客乱投喂,园方只堵不疏,效果不能使人满意

投喂动物主要是家长带领幼儿过程中的行为,青年人很少参与。家长大概有4种心态:

一是让孩子亲近动物,城市里除了猫狗,很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任何动物,对于动物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来自于图书绘本,另一方面是电视手机,没有亲自接触过。家长希望孩子能够通过投喂行为,让孩子与真实的动物建立互动联系,增进社交能力。

二是培养孩子爱心,现在家庭孩子较少,生活学习中表现较为自我,家长希望孩子在投喂食物过程中,学会分享和给予,帮助弱者,激发爱心。

三是普及动物相关知识,在孩子与动物发生喂食互动中,家长也能借此机会向孩子普及动物习性、饮食习惯等相关知识,为孩子搭建一个实景教学平台。

四是童心未泯,8090以及之前的人,在心底或多或少对于乡村、对于动物有一种情怀,所以有些孩子饲喂动物并不感兴趣,可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热情不减,执意要帮孩子喂动物,这其实就是以孩子为借口满足自身对动物的情感。


游客乱投喂,园方只堵不疏,效果不能使人满意

正是心中有这4种诉求,所以不管园方怎么严防死守,无论是苦口婆心、呼吁倡议还是重典重罚、舆论监督,注定收效甚微。因为投喂就是游客与动物最直接的互动方式,如果只是参观,人与动物不互动,那跟观看视频有什么区别呢?那动物园里的动物与博物馆里的标本的根本差异在哪里呢?那动物园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堵不如疏,胡乱投喂动物肯定是要制止的,但是游客与动物的互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刚性需求”,那就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目的为导向来思考问题的解决,正确看待并引导满足游客的诉求。

第一,满足大人孩子与动物亲近的诉求。建立互动区,筛选一些经过检疫、训练的温顺动物,允许游客体验抚摸、玩耍、饲喂,进入互动区前游客需要进行消毒,防止疫病传播和交叉感染,饲喂的食物一定也是园区提供的,为了动物健康也不能由游客由着性子带。有了互动区,游客再进行违规饲喂,那罚你没商量,以后不让你进园,你也没得说。

第二,搭建情景化科普教训的平台。芬兰有一种实景化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尝试借鉴,让孩子们来动物园工作生活,实地体验了解饲养员、营养员、售票员、营业员、兽医、甚至园长的工作,学习一些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体验社会感受社会,了解一家企业的运营模式、动物餐饮营养配比、每个岗位被赋予的重要性,学会为一个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改善动物的生活生存条件。游客随意投喂确实不对,但对于动物来说也是一种新鲜的刺激,园区从管理角度觉得这是不对的,但是对于动物来说“感觉不错”。真实的动物每天都能接收新刺激,用本能和习性来反馈和应对,现在动物园里的动物越来越呆板、懒洋洋,甚至是处变不惊。人们希望看到的是某一种动物真实的生活习性,而不是被圈禁的刻板样子,个别动物由于长期圈禁而引发心理疾病,甚至表现出该物种本不该出现的样子。

游客的违规饲喂,不能一禁了之,本质的问题没有解决、没有得到回应,行政处罚效果堪忧。诚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但是我们的部门真不能被动应对,还是需要进一步主动作为、脚步为亲,回应关切、回应诉求,给游人和动物们更好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