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逝世享年102歲 任新民簡介

導語: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逝世享年102歲,任新民簡介。任新民與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並稱“中國航天四老”。

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逝世享年102歲 任新民簡介

中國著名導彈和火箭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任新民於2017年2月12日15時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出生於安徽省寧國市,1945年赴美留學,1949年8月回國。他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歷任航天工業部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工業部高級顧問、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高級顧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任新民曾作為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者,領導了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他曾擔任試驗衛星通信、“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等6項大型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被譽為航天“總總師”。他還與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並稱為“中國航天四老”。

“我一生只幹了航天這一件事。”任新民生前這樣說。他自1956年受錢學森之邀加入中國航天事業,直至百歲時仍心繫“什麼時候發射‘長五’”。2016年11月3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後,任老欣然題字“祝賀長征五號首飛成功”。

至此,23位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僅有于敏、王希季、孫家棟、周光召、程開甲這5位專家健在。

任新民簡介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出生於安徽省寧國縣,父親任海清曾任安徽寧國縣小學教師、校長,縣教育局局長、縣銀行行長等職。

1927年畢業於寧陽小學,1928年春考入安徽省宣城第四中學,1929年10月,任新民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4年高中畢業,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化工系。1937年又考入重慶兵工學校大學部造兵系。1940年畢業,任兵工署重慶21廠技術員、重慶兵工學校大學部助教和講師等職。

1945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留學,先後獲機械工程碩士和工程力學博士學位;1948年9月,被美國布法羅大學機械工程系聘任為講師。

主要成就

兩彈一星元勳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功臣

衛星通信工程的總設計師

中國航天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獲得者

把“東方紅一號”送上天 被稱為“總總師”

任新民是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作為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領導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被親切地譽為是航天的“總總師”。任新民一生曾領導和參加了第一個自行設計的液體中近程彈道式地地導彈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領導組織了中程、中遠程、遠程液體彈道式地地導彈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試驗;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遠程彈道式導彈的飛行試驗,任首區總指揮;組織研製“長征1號”運載火箭;組織氫氧發動機、“長征3號”運載火箭和整個通信衛星工程的研製試驗;領導組織了用“長征3號”運載火箭把“亞洲一號”通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擔任“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總工程師等。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兩項、求是基金傑出科學家獎,獲中國載人航天工作突出貢獻者功勳獎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等。

與錢學森一見如故 應邀共創中國航天大業

任新民與錢學森結下了一生“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攜手從零開始“幹航天”。說起來,錢學森於任新民算是“伯樂之遇”。任新民回國後成為陳賡領導的南京軍區科學研究室的一位研究員,穿上了軍裝。 1952年,新中國第一個軍事學院——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成立,急需一批專家,任新民隨後奔赴北國。 1956年,歸國不久的錢學森開始組建我國導彈的專門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錢學森在東北參觀重工業時,對任新民一見如故,遂邀請任新民一起創建中國的航天事業,任新民欣然答應。 1956年8月任新民從哈軍工院調任北京,參加五院的籌建工作,從此,任新民開啟了自己與中國航天事業共生共榮、共同奮鬥的“航天人生”。

指揮部門崗認不出任老 以為是拾荒人拒之門外

原中國航天報社總編輯石磊曾作為試驗隊專職記者隨東方紅二號甲衛星發射團隊來到西昌發射基地,而任新民正是當時研製和發射工作的主持者。“雖然當時已是八旬高齡,但任老絲毫不畏困難。遇到問題帶頭往前衝。 ”石磊回憶,發射前困難重重,任老曾親自爬上了數十米高的發射塔架。 “任老不拘小節,雖然穿上西裝特別精神,但他日常就是一套藍色工作服,戴一個特別樸素的白框眼鏡。 ”石磊回憶,當時住地離指揮部有6公里距離,任老雖有專車,但經常步行前往。 “由於他衣著太樸素了,又在西昌的大太陽下曬得黢黑。門崗認不出他是誰,還把他當成了拾荒老人拒之門外。 ”昨夜,石磊得知這位崇敬而親切的老前輩病逝的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