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一)

塞瓦斯托波爾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納粹德國與蘇聯在黑海塞瓦斯托波爾的蘇軍主要海軍基地進行的戰役。戰事由1941年10月30日至1942年7月4日結束,戰鬥中德國軍隊使用了許多重型迫擊炮(200毫米至800毫米系列)協助進攻。

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一)

塞瓦斯托波爾

由埃裡希·馮·曼施坦因指揮的德軍第11集團軍負責對塞瓦斯托波爾的進攻。在1942年6月的最後一次進攻時,該集團軍包括9個德國步兵師,其中包括戰役中前來增援的兩個步兵師,以及兩個羅馬尼亞步兵軍,另外還有其他支援力量,包括150輛坦克,數百架飛機和大量火炮。

德軍參戰部隊

德國第54軍

o 第22裝甲師

o 第24步兵師

o 第20步兵師

o 第132步兵師

德國第30軍—由馬克西米安·弗雷特·皮科將軍指揮

o 第28輕步兵師

o 第72步兵師

o 第170步兵師

羅馬尼亞山地軍

o 第1山地師

o 第4山地師

o 第18步兵師

負責保衛塞凡堡的蘇軍主要是由艾雲·拉赫曼尼諾夫指揮的黑海艦隊和獨立濱海集團軍(從被包圍的奧德薩運到)。該市的防禦部隊包括1個團,3個旅及19個連的海軍士兵(共23,000人、150門戰防炮/海岸炮和及82架飛機)。由菲力普·彼得羅夫指揮並運來大量武器作為增援。

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一)

克里米亞——攻佔彼列科普地峽

德國第11集團軍在埃裡希·馮·曼施坦因的指揮下攻佔克里米亞半島以保護在入侵蘇聯的南方集團軍群左翼,希特勒更希望利用刻赤半島登陸高加索。

曼施坦因認為這場戰鬥是一場硬仗,他需要需要調動更多部隊到克里米亞。第11集團軍包括德軍3個軍。德軍第30軍,由第22步兵師、第72步兵師及武裝近衛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摩托化步兵師組成;德國第49山地軍,由第170步兵師、第1山地師及第4山地師組成;和德國第54軍,第46步兵師、第73步兵師及第50步兵師組成,同時曼施坦因也指揮羅馬尼亞山地軍。

雖然在克里米亞的蘇軍總數有235,600人,但只有大約50,000人守衛彼列科普地峽(連接克里米亞半島與蘇聯本土),這是蘇聯方面的問題,但也有好處,可以避免德軍攻佔時有大量蘇軍被俘,守軍數量後來被斯大林進一步減少,他堅持蘇軍在地峽發動反攻,但反攻失敗,令蘇軍損失慘重,防禦工事瓦解。

克里米亞戰役於1941年9月24日在彼列科普地峽德軍第11集團軍發動進攻開始。在接下來的五天激烈的戰鬥中,蘇軍在10公里縱深的防禦區內頑強地抵抗。除了需要實現首要目標外,曼施坦因的軍隊還需要應對緊急情況。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及第49山地軍被轉屬至德軍第1裝甲集團,羅馬尼亞大部分軍隊也被調走了。但與此同時,他得到了第42軍(下轄第132和第24步兵師)的增援。

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一)

克里米亞戰爭的第二階段於1941年10月18日開始。戰鬥持續了10天,非常激烈。剩下的6個德國師進攻了8個蘇聯步兵師和4個騎兵師。 10月16日,大部分蘇軍從奧德薩(被羅馬尼亞佔領)運出,但蘇軍師團編制兵力僅是德軍力量的一半,多數師來自上次在奧德薩的戰鬥。由於地形的關係,曼施坦因的軍隊不得不面對三個狹窄的地形。蘇軍在這些地區部署了重兵防守,又有坦克和空軍數量上的優勢。但是,在10月28日,蘇軍在地峽的防線崩潰,克里米亞陷落。

儘管損失慘重,第11集團軍仍然全軍追擊,據報道,曼施坦因俘獲了約100,000名蘇軍士兵和700門大炮,蘇聯官方公佈死傷大約共68,200人。 11月1日,德軍第30步兵軍佔領了辛菲羅波爾,11月4日步兵第42軍佔領費奧多西亞,16日步兵第42軍佔領刻赤。至此除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外,整個克里米亞半島已被德國佔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