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兩個關鍵詞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時強調,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統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真抓實幹、埋頭苦幹,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

一體化發展是沒有行政壁壘、政策高度協同的發展,而不是“千城一面、萬樓一貌”的發展,也不是簡單要求各地區在經濟上達到同一水平的發展。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旨在使要素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進而更大程度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形成更加合理的分工,凝聚更加強大的合力。

利益分享。牢固樹立“一體化”的意識,解決各地區“檯面上握手、檯面下踢腳”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一個要害便是形成利益分享機制。在中心城市和重點城市的非核心功能向周邊地區疏解的過程中,在園區共建、飛地經濟、總部集團、重組併購、項目合作、技術入股、企業遷建、招商引資等過程中,針對對市場主體較強激勵、且地方政府有較大自主權的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增值稅的地方分成部分,建立稅收分享機制,創新產值的統計和核算體系,在制度層面突破局部利益和傳統思維,讓相關各方共享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成果。

標準統一。對標國際一流標準,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推進區域營商環境的整體優化,在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財產登記、跨境貿易、納稅等事項上,進一步推出企業感受度高的改革舉措,確立統一的的市場準入政策和負面清單,推動檢測、計量和標準的互認,推進地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要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以開放、服務、創新、高效的發展環境吸引海內外人才和企業安家落戶,努力將本區域打造成為聯通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重要橋樑,堅定不移維護和引領經濟全球化。

企業唱戲。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既需要政府搭臺,也需要企業唱戲。要打破地理約束、優化產業佈局,形成更加緊密的區域發展共同體,不僅要發揮好國家戰略這隻“看得見的手”的引領作用,也要發揮好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推動作用,激發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此,一方面要調整國有企業監管考核和內部激勵機制,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另一方面要在投融資機制、回報機制、經營管理體制、行政審批制度方面探索“破冰”,為民營企業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蹚出一條新路。

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而不是“有沒有”的問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旨在讓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

加強黨的領導。區域高質量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沒有現成的教科書和發展模式可以照搬照抄,一切要從區情出發,從實際出發。在圍繞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大項目、重大平臺等進行探索和突破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難題。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提高黨把方向、謀全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發揮好多層次工作機制的實效,構建起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形成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大膽突破的生動局面,進而加強科技攻關力度、增強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夯實綠色發展基礎、推動高水平改革開放、促進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不斷地衝破地方的小利益、實現國家的大利益。

形成雙向補償。產業和人口向優勢區域集中,形成以基於特定發展廊道的城市群為主要形態的增長動力源,進而帶動區域經濟總體效率提升,這是經濟規律。為此,要形成雙向的補償制度。一方面,要形成針對生態功能區的補償制度。要推廣新安江水環境補償試點經驗,鼓勵流域上下游之間開展產業、人才、資金等多種補償,建立健全市場化、多元化的補償機制。另一方面,要形成針對優勢區域的補償制度。要加快土地管理等制度改革,使建設用地等重要資源向中心城市和重點城市傾斜。在國土空間規劃、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基本完成的前提下,落實好城鄉建設用地供應指標使用更多由省級政府統籌負責的戰略,使優勢地區承載更多的產業和人口,發揮更大的價值創造作用。

合力科技攻關。在當前形勢下,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中一個關鍵便是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強科技攻關,儘快取得突破,提高高水平科技供給能力,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應當注意到,科技攻關的不同環節在現實中並不必然分佈在同一城市甚至同一省份。各地方在投入、試驗、發明、披露、評估、保護、熟化、營銷、轉讓、應用、生產、銷售、收益等科技創新環節的比較優勢是不一樣的。這需要集合長三角區域的科技力量,構建起長三角區域合力科技攻關的新型載體。比如,在中心城市設立“科創飛地”,負責成果孵化,或深加工;在周邊城市設立“產業飛地”,負責成果產業化,或初級加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