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認證!這些秦皇島“特產”,保你一半都不知道


近日,河北省開展了

“雲遊非遺”非遺特色資源展播活動

旨在進一步引發各界

關於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深入思考


承德的豐寧剪紙、廊坊的黃漕飛叉

唐山的糖畫、滄州的洋片...

各種非遺藝術在活動中一一展現

令人大開眼界


秦皇島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也擁有眾多非遺傳承

而且就“藏”在我們身邊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北鼓吹樂


申報地點:秦皇島撫寧

名錄類別:民間音樂


據史料記載,撫寧縣鼓吹樂至今最少已有400餘年歷史影響遠及秦皇島、唐山以及東北三省,是河北民間器樂中最具代表性的鼓吹樂種之一。現存樂曲共200餘首,是河北冀東地區民間器樂的優秀代表,是古代民族音樂文化的優秀遺產。


撫寧太平鼓


申報地點:秦皇島撫寧

名錄類別:民間舞蹈


太平鼓原是巫人跳的舞蹈。撫寧太平鼓源於漢代,成熟於唐宋,興盛於明清,清代中葉已廣為流傳,其豐富的內容和古老的歷史,在全國其它同類鼓舞中實屬罕見,豐富和完善我國了舞蹈史。


昌黎地秧歌


申報地點:秦皇島昌黎縣

名錄類別:民間舞蹈


昌黎地秧歌是河北省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大民間舞種之一,相傳產生於元代,流傳至今

。行當分為“妞”、“醜”、“擓”、“公子”,接連在亞運會帆板賽區開幕式、瀋陽國際秧歌節、全國廣場舞比賽等重大活動和賽事中獲得殊榮。1996年,昌黎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昌黎民歌


申報地點:秦皇島昌黎縣

名錄類別:民間音樂


昌黎民歌是昌黎人民世代承傳下來的一種民間小調,其產生至少可以追溯到元代。曲調悽婉、鄉土氣息極為濃郁。


在1957年參加全國第二屆文藝匯演,獲得了優秀表演獎,並在中南海為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等同志做了專場演出。2000年昌黎縣被文化部命名為“民歌之鄉”。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青龍猴打棒


申報地點:秦皇島青龍滿族自治縣

名錄類別:民間舞蹈


猴打棒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青龍滿族一種具有獨特藝術表演風格的民間舞蹈,表演者把古老的民間熱烈、歡快、優美的獨特舞蹈風格、擊棒技巧與嗩吶打擊樂伴奏渾為一體,場面宏大。


是滿族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是民族民間舞蹈表演藝術的一個典範,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


皮影戲


申報地點:秦皇島青龍滿族自治縣

名錄類別:傳統戲劇民


皮影戲在青龍被俗稱為“驢皮影”,於清朝末年開始出現在青龍。到民國初期,青龍開始有人建立影戲班,隨後開始迅速擴展並很快普及到全縣。


蘊涵了豐富和深厚的民族地方文化內涵,是探索研究民間戲曲的珍貴文史資料,具有很高的欣賞和研究價值。


昌黎吹歌


申報地點:秦皇島昌黎縣

名錄類別:民間音樂


昌黎吹歌是一種鼓吹樂藝術,主要以嗩吶吹奏樂曲,伴以一個堂鼓和一副小鈸,較大場面引進笙、管、笛、胡琴等民族樂器進行烘托。


技藝奧妙,善於表達喜、怒、哀、樂等思想情感,參加過瀋陽國際秧歌節、浙江金華全國“群星獎”廣場舞大賽、北京奧林匹克廣場藝術節,名傳國內外。


評劇


申報地點:

秦皇島昌黎縣

名錄類別:傳統戲劇


評劇藝術前身為流傳於民間的說唱藝術“蓮花落”,“蓮花落”是清末民初流傳於昌黎、灤縣、樂亭等縣的一種曲藝形式。


最初僅用一副竹板伴奏,後來逐步加入胡琴、笙、管、笛、簫等樂器;演員也由原來僅站著對唱發展為邊舞邊唱,而成為評劇藝術的雛形。因此說昌黎憑其對評劇藝術形成的“萌芽蘊育”之功,被稱之為評劇藝術的又一故鄉。


逛樓


申報地點:秦皇島撫寧

名錄類別:民俗


“逛樓”是源於明代戚繼光所率守護長城的“樓臺軍”後裔,祭奠緬懷祖先在撫寧長城沿線形成的一項古老民俗。


後世子孫為了緬懷先人,每年清明節都攜帶祭品,到長城腳下去祭奠,然後領著孩子們到祖先當年戍守過的敵樓上走一走、看一看、講一講。這種習俗四百多年來代代相傳,延續至今。老百姓便將這一祭祀活動稱為“逛樓”。


盧龍嗩吶


申報地點:秦皇島盧龍縣

名錄類別:民間音樂


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流行於我國北方地區,嗩吶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在盧龍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盧龍誕生了著名嗩吶藝術家——金財。他憑著卓越的嗩吶技藝,在前人的基礎上苦心研究,獨創了花吹"撥三節",身帶絕技,吹遍東北,吹遍了冀東,被譽為"天下第一吹"。


北戴河漁歌號子


申報地點:秦皇島北戴河

名錄類別:民間音樂


北戴河漁歌號子最早起源於秦朝,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一種北戴河當地的文藝"特產"。產生於北戴河原始漁民的海洋打漁勞動生產中,與漁民的海洋打漁生產相輔相生的。


這既是北戴河老漁民在打漁勞作中形成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海洋歌謠,也是北戴河的一種文明的象徵。其完全可以成為北戴河地域文化的代表。


少北拳


申報地點:秦皇島山海關

名錄類別:傳統武術


少北拳系明末清初臨濟大師覺空和尚所傳承,歷經七代,

由河北豐潤縣趙國倫先師在20世紀30年代傳至山海關的張榮時先生,20世紀60年代由張榮時先生傳至山海關的張金富先生。


1996年國家體委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武術協會、中國武術研究院的專家評審少北拳,一致認為少北拳動作結構嚴密緊湊,攻防實戰性強;有利於群眾健身自衛,源於少林而又有創新且別於少林。至此少北拳成為中國傳統武術第131個獨立拳種,成為中華武林中的一朵奇葩。


秦皇島是一個文化遺產富集的城市

這些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每一個小島人的驕傲

更是歷史的瑰寶


“雲遊非遺”讓我們體驗到了文化的魅力

相信在我們的呵護下

非遺文化定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