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療愈師,可以從這本書開始修煉……

看完童玉娟教授的《親子心理畫:情商+學能+素養的72個培優方案》,心理跌宕起伏,本來想從這本書中吸收一些親子繪畫的專業知識。

但看完才知道,書中內容特別有針對性,更多是從繪畫的角度,為3-18歲的有問題行為的孩子來輔導的,而且,目的是促進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文中用大筆墨寫了很多的療愈案例,特別適合輔導師教育者用。

關於作者

也難怪,這是一本心理療愈的專業書籍,作者童玉娟是中國臺灣藝術與繪畫治療專家教授;亞洲藝術及繪畫療育創立人;國際藝術及繪畫治療師認證協會(IATA )認證講師。

繪畫療愈師,可以從這本書開始修煉……


她從事幼兒教育20年,長期從事幼兒、兒童、青少年心理輔導工作,採用藝術與繪畫療育技術陪伴3至18歲青少兒健康成長,心理療愈是她永續不斷的專業。

作者舉了很多個實用案例,從繪畫的構圖和色彩分析3-18歲孩子的情緒,明確療愈者背後的心理,從而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關於繪畫療愈

一、繪畫療愈的理論依據

說到繪畫療愈,不得不說藝術治療,繪畫療愈是藝術治療的主要方式。

藝術治療領域中有兩個主要取向:

第一,藝術創作即是治療——透過創作的過程,緩和情感上的衝突,提高當事人對事物的洞察力,達到情緒淨化的效果;

第二,把藝術作品應用於心理狀態的分析——對作品產生的一些聯想,有助於個體維持個人內在和外在經驗的和諧,使人格獲得重整。

繪畫療愈師,可以從這本書開始修煉……


所以,對於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繪畫本身就是很有效的方式。

二、繪畫療愈的目的

療愈的根本是促進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與心理息息相關,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更是密不可分。

無數的孩子之所以出現心理問題的本質是缺失了父母的關愛,缺失了父母尊重與陪伴,缺失了應有的自由。

所以,本書的主旨其實還是呼籲最自由平等的教育,尤其是構建民主平和的親子關係,是作為父母的永恆的話題。

繪畫療愈師,可以從這本書開始修煉……


三、繪畫療愈師的工作。

繪畫療愈師做什麼?

與療愈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是療育的第一步。

用心理學知識詮釋作品。

創作陪伴,可以是技術面和情感面的,除了提供可選擇的媒材和必要的療育技巧協助之外(如澄清技術、同理心等),偶爾輔導師會應療育的需求來參與創作。

繪畫療愈的作用:用於預防,修正,提醒與轉介

繪畫療育技術的施行過程,依照輔導對象為個人或團體區分施行,全程時長可彈性設置為30~60分鐘,分為四個運行階段:

創作階段→說故事階段→問話及反思引導階段→家庭作業階段。

創作階段

時間大約需要10~20分鐘。輔導師示範教學時,可以用圖解方式做創作示範,必須步驟清楚、語調緩慢、語詞溫柔。

(1)如果是以團體的方式進行,必須對輔導對象進行分組,每2~8人為一組,每組人數儘量不為單數。

(2)輔導師陪伴並鼓勵輔導對象根據主題進行創作。

(3)創作完成後,輔導師可鼓勵輔導對象將自己的作品編排成一個故事。

(4)鷹架(支架)學習方式建構(團體輔導時應用)。輔導對象遇到創作難題或是操作困難時,輔導師協助或鼓勵其與同學進行提問、解答的互動學習模式,以啟發其創作想象。

說故事階段

時長大約8~15分鐘。

繪畫療愈師,可以從這本書開始修煉……


(1)輔導師要先傾聽輔導對象作品中的故事,並且將故事內容與畫面進行核對,以確保客觀性。

(2)團體進行輔導,輔導對象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故事分享。

(3)輔導師從旁觀察輔導對象的作品,要注意作品的顏色、線條、呈現畫面及表達的情緒等。

(4)輔導師協助陷入困境的輔導對象,如不願與小夥伴分享者、作品呈現大量晦暗顏色者、無法專心分享者等,進行故事聆聽。

問話及反思引導階段

本階段時長8~15分鐘。

(1)團體輔導中,輔導師可邀請2~3位輔導對象與大家分享故事。

(2)輔導師引導輔導對象從其述說的故事中找出問題,並向其拋出思考問題,引導其思考改善方法。

(3)輔導師邀請每位輔導對象根據自己的問題進行構思,找出三個改善問題的方法,並記錄下來。

家庭作業階段

本階段時長4~10分鐘,輔師提醒輔導對象記錄家庭作業,並且務必回家實踐上階段(問話及反思引導階段)中找出的三個問題的改善方法,並以分數記錄改善成效。從1~10分進行評分:1~3分,表示沒有做到或執行得不夠徹底,得加倍努力才行;4~7分,表示執行得還可以,值得讚許,繼續加油;8~10分,表示執行得很棒,值得稱讚和鼓勵!

(1)鼓勵輔導對象用自己找出的問題改善方法回家實踐,增加其動機與意願去實踐、去改變。

(2)記錄每位輔導對象(3~18歲孩子)的輔導狀況,並與家長進行溝通。

(3)邀請家長與輔導對象對家庭作業進行交流並給出評分。

輔導師應具備的態度

溫暖。

無條件接納輔導對象,同時表示關心、尊重、欣賞,並能與其分享喜悅及沮喪等情緒。

真誠。真誠傳遞自己的感受,自發及敏銳地理解輔導對象的需要。

接納。接納是一種簡單的反應技巧,可應用簡單的語句,如“是的”“接著”“後來”“然後”“我明白”等表達對輔導對象的注意,能讓輔導對象感受到心理上被輔導師所接受、瞭解、支持及尊重。

尊重。前提是信任,相信療愈者,要允許差異的存在。

繪畫療愈師,可以從這本書開始修煉……


專注。在輔導過程中,輔導師通過肢體語言、口語表達對輔導對象的肢體語言與口語的完全注意,如眼神、臉部表情、身體姿勢等,都是表達對輔導對象的專注的基本指標。

提醒與耐心。將實踐成功或失敗的過程記錄下來,以利於下一次的輔導,同時便於下一次進一步討論實踐成果。

四、關於繪畫的專業知識

羅恩菲德(Viktor Lowenfeld)教授採用了心理學家埃裡克森(Erik H. Erikson)的社會心理發展觀點,將孩子繪畫的發展階段分為6個時期:塗鴉期、前圖示期、圖示期、寫實萌芽期或群黨期、寫實時期、決定期。

2~4歲是塗鴉期,孩子剛開始塗鴉是無意識的反射動作,無創作的意圖。

3~4歲的孩子,從單純塗鴉的動作轉為具有想象思考的塗鴉,會賦予塗鴉意義,但形象仍難以辨識,同時會發現圖與背景的關係,但仍未能表現空間;會為塗鴉命名或用不同色彩來區別不同意義的塗鴉。

4~7歲是前圖示期,孩子與環境的接觸面逐漸擴大,開始有意識地做具象表現,能發現現實、思想與畫畫之間的關係,因不斷地接觸新概念,所以常常會改變符號或形象。此時期孩子的畫畫特徵是:人物畫以蝌蚪人、棒棒人為主;無空間秩序的表現,物體星羅棋佈,色彩與畫面中形象的關係由自己的喜好來決定。

7~9歲是圖示期,象徵性的圖形。若無特別的經驗或刺激,此圖示將會不斷地出現2~3年。此時期孩子畫畫的發展特徵是有明確的人物概念,經常出現人物圖示。若要強調某特殊經驗或特徵時會以誇張、變形重要的部分或省略不必要的部分而與原圖示不同。空間表現呈多樣化趨勢。

9~11歲是寫實萌芽期或群黨期,是孩子在畫畫發展方面具有戲劇化發展的階段,也是夥伴意識萌發的時期,開始出現與外在視覺對象有關聯的表現。此時期孩子畫畫的發展特徵在人物部分,圖標消失,而以寫實的線條代替;會強調衣服與性別的不同特徵,描繪出更多的細節如衣服的褶子。群黨期的孩子特別容易改變自己以前所慣用的色彩樣式,也較願意接受新的感情刺激。

繪畫療愈師,可以從這本書開始修煉……


11~13歲是寫實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能做抽象性的思考,孩子開始重視結果而非創作的過程。依據孩子知覺反應的不同,在畫畫表現上出現視覺型與觸覺型:前者注重視覺刺激,關心色彩、光影的變化及透視的空間;後者則強調主觀經驗、情緒特性或身體感覺的表現,有如表現主義者。但並非就可以此將兒童畫的特性一分為二,大部分孩子的畫仍介於兩者之間,而表現較傾向視覺型或觸覺型作畫。

13~17歲是決定期,此時期孩子已成長為青少年,須面臨身體、心智與情緒等方面的巨大變化,羅恩菲德教授稱此時期是青少年創作活動的危機時期。此時期的青少年已能做有意識的表現,對自己的作品持續增加批判意識。創造性表現遇到瓶頸,很多兒童甚至會失去繪畫的興趣。

五、關於培優教育

本書著重於孩子的心理素質培優教育,其輔導重點在於情商管理、學習能力與素質教養三方面。

情商管理(Emotional Quotient Management)即個人能瞭解自我情緒,認識他人情緒,通過情緒的控制、調節和轉移,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亦即瞭解他人的感受和動機,接著創造出共贏的局面。

情商管理,是孩子學習和健康生活的基礎,一定要加以重視。

學習能力(Learning Ability)即個人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學習方法與技巧,學習能力直接決定了個人在進行學習活動時的成效及成功概率。學習能力包含專注力、耐挫力、覺察力、創造力、思考力、表達力六種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

繪畫療愈師,可以從這本書開始修煉……


素質教養分為兩層含義——素質與教養:素質是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思想與行為的具體表現,包括個性(性格)、情緒、意志、認知能力等;教養的本質是對人的關懷,是對事物的洞察能力,管理能力,智商、情商層次的高低以及職業技能所達級別的綜合體現。

相信在理論,方法與實踐基礎上,通過繪畫與孩子建立平等關係,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繪畫療愈師,可以從這本書開始修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