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企員工講話愛中文夾英文?不是因為裝逼,而是這三個原因

晴光貓:專注真實有料的職場乾貨。關注我,從小白到精英,so easy!

前不久看到一個高讚的回答:在外企公司整天寫郵件,連中國同事之間寫個芝麻綠豆小事也用英文,讓回答者非常噁心。大部分人的英文其實並不好,哪來的優越感?

我之前也看到不少小品和小視頻諷刺外企的中國員工之間用英文名稱呼對方,滿口中文夾英文,讓人印象很不好。

事實上,上述的情況確實存在。但是隻要你進了純正的外企,基本上你也會變成曾經討厭的一員。不排除有些外企員工優越感十足,就愛中文夾英文裝逼。然而,不少人不是故意的,實屬無奈。

為什麼外企員工講話愛中文夾英文?不是因為裝逼,而是這三個原因

1 壓根不知道某些詞對應的中文是什麼。

在外企工作,無論是郵件還是文件,基本上都是英文,甚至有些公司有自己專屬的【英文密碼】,也就是縮寫詞,在公司外部的人或者新進公司的人看來,簡直就是天書一樣的存在。

而當你經常用這些詞,可能你都不一定知道這些詞的中文意思是什麼,畢竟每個英文在特定語境中的中文意思是不一樣的。

例如我畢業第一份工作是在外企,常常要做預算。預算是按照以前同事的模板做的,裡面有些詞,預算做熟悉了,基本上能理解是什麼意思,但是我很少用中文思維去理解。​

例如“contingency”,可不能翻譯成應急措施、偶然性,在預算中的意思是應急費用。

當你跟同事溝通時,大家都看過這張預算表,都知道這個英文單詞,那你為什麼要傻傻地翻譯成不知道是否正確的中文呢?直接說英文大家更明白你在說什麼。

這就是效率,說白了就是省事。

而通常你的日常溝通會碰到一堆這樣的詞,然後不自覺在中文語句中說了一堆英文單詞。

為什麼外企員工講話愛中文夾英文?不是因為裝逼,而是這三個原因

2、頻率高的英文詞替代頻率低的中文詞。

有些人可能會反駁我,有些單詞明明很簡單,像預算、咖啡這些,為什麼要說英文,不是裝逼是什麼

冤枉啊!

當budget、coffee這些英文單詞出現的頻率比中文更高,你就會被洗腦,嘴巴一下子蹦出來的就是它們的英文,而不是它們的中文。如果硬把這些高頻率的英文說成中文,腦子可能要翻譯一下,反應反而慢半拍,說話就變得不流暢了。

在彙報甚至吵架中,這可是要吃虧的。

同理,這樣的現象不僅僅出現中文夾英文,還會出現粵語夾普通話。

就像我本身是廣州人,在外地工作的時候,很多詞跟別人溝通的是普通話,重複的次數多了,等我回到家,這些詞我不自覺就用了普通話,而不是粵語了。用粵語反而卡殼,要停頓一下想想這些詞用粵語怎麼說。

為什麼外企員工講話愛中文夾英文?不是因為裝逼,而是這三個原因

3、英文郵件就是最好的證據

為什麼外企那麼喜歡寫郵件,而且還是英文郵件呢?老實說,這些都是為了方便外國的同事,外企的總部在國外,成員基本上來各個國家,即便在中國,很多時候你也需要溝通外國的同事,所以英文溝通必不可少。

可能又有人要反駁我,那為什麼中國同事之間也用英文這麼矯情?

在外企要記住一點:英文郵件永遠是保護你的證據,甭管對象是哪裡人。

外企的流程繁瑣、組織架構臃腫,當流程走到其中一步出現了問題,那麼英文郵件的作用就出來了,第一時間拿出來證明自己的無辜,這個不僅僅是給中國同事看的,還要給外國同事看,所以越是重要的事情越要用英文寫,即便對象是中國同事。

我曾在一家外企工作的時候被下屬坑,那位下屬第一次進外企,不懂外企的這種推卸文化,跟同事溝通事情時只用電話,而沒有任何郵件確認,直到流程走到某個環節一直推進不下去,我召開大家開會,才發現沒有同事確認過這個下屬說的關鍵事情,導致項目無法推進,還連累我這邊吃了啞巴虧。

當然,如果說一些跟工作無關的事情,例如兩個中國人之間討論中午吃什麼,真的沒有必要用英文郵件。

為什麼外企員工講話愛中文夾英文?不是因為裝逼,而是這三個原因

END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文化,當一個現象一直出現的時候,說明它的形成是有原因的,而不是單個個體故意為之。當你處在這樣的大環境,你也會不自覺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一員。

很多時候真的不是裝逼,而是一種習慣。

晴光貓,專注真實有料的職場乾貨。關注我,從小白到精英,so eas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