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比“剪刀手”會洩露指紋信息?

2019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週開幕式16日在天津舉行,本屆宣傳週以

“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為主題,今天小信就和大家聊聊網絡安全的問題!

最近,#拍照比剪刀手會洩露指紋信息#的話題衝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有的網友還調侃稱,照片在美顏時磨皮開到最大,影響不大;還有網友擔心指紋被識別,臉咋辦?

一、3米遠就能提取指紋?

如果拍照時距離鏡頭夠近,通過照片放大技術和人工智能增強技術,黑客很容易就能從“剪刀手”照片中將人物的指紋信息還原出來。


拍照比“剪刀手”會洩露指紋信息?


日本國家信息學研究所(NII)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在不需要其他先進技術支持的情況下,他們可以從三米遠拍攝的照片中複製某人的指紋。只要圖片足夠清晰,照明度好,指紋就可以被完整複製下來。

有專家甚至給出了具體數據:在1.5米內拍攝的“剪刀手”照片可100%還原出被拍攝者的指紋,在1.5米-3米的距離內拍攝的照片有50%的幾率還原指紋,只有超過3米之外拍攝的照片才難以提取其中的指紋。

二、生物特徵識別不安全?

這並不是生物特徵識別的安全性首次受到質疑。早在2015年,網名為“Starbug”的黑客簡恩·克里斯勒(Jan Krissler)就曾利用一張照片,複製了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虹膜,並設法解鎖了手機設備。


拍照比“剪刀手”會洩露指紋信息?


與密碼不同,生物特徵識別不容易更改,這引發了人們對個人數據安全性的擔憂。

生物識別公司NuData Security的羅伯特·卡普斯(Robert Capps)表示:“無論我們走到哪裡,我們都會丟失生物特徵數據,在我們接觸到的任何東西上都會留下指紋,在社交媒體上發佈自拍照,以及與朋友和家人的視頻交流。然後,這些信息中的大部分都會被騙子捕獲。一旦生物識別數據被盜並在Dark Web上轉售,對用戶帳戶和身份的不適當訪問風險可能會終生困擾這些人。”

三、光學識別容易被假手指欺騙?

據瞭解,市面上的指紋鎖的識別大致分兩種,一種是光學識別,一種是半導體識別,常說的電容識別就屬於後面一種。

兩種方式的區別在於:前者利用光線反射,相當於給指紋“拍照”;後者採用“活體指紋識別”,利用人體真皮組織的電特性,獲取真人手指持續有效的指紋特徵數據。


拍照比“剪刀手”會洩露指紋信息?


光從兩種方式的技術原理就能看出,哪一種更容易受到假指紋的衝擊。半導體識別可以有效避免指紋膜、假手指的欺騙,單純的光學識別很難辨別指紋的真偽。目前,銀行業也硬性規定,一定要用“活體指紋識別”,以保證一定安全等級的活體檢測能力。

不光是在指紋鎖領域,手機領域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目前,常見的手機指紋識別有四種:熱敏、電容、光學和超聲波。傳統手機普遍採用電容識別,隱藏在HOME鍵裡。後來“全面屏”流行,手機廠商開始推屏下指紋識別,光學和超聲波識別技術站到了前臺。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在手機屏上操作很容易因為汗漬和油漬留下指紋。之前在一年一度的“GeekPwn極棒破解大賽”上,就有人用一張可以反光的塑料卡片解鎖了手機。原理就是通過光線反射,指紋接收器會把屏幕上的指紋油漬誤認為是機主的手指,解除鎖定。

四、指紋鎖能否經得起考驗?

雖然安全性較高的指紋鎖可以降低“剪刀手”照片帶來的風險,但目前市面上的指紋鎖是否都能經得起考驗?

最近,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消費者協會委託中國家電研究院對網售智能門鎖進行測試,測試樣品包括28個品牌的38款智能門鎖。測試項目主要包括電磁兼容試驗、環境試驗、IC卡解鎖試驗、指紋解鎖試驗、密碼邏輯安全性和電路非正常試驗。


拍照比“剪刀手”會洩露指紋信息?


測試結果顯示,28個品牌的38款智能門鎖,竟然沒有任何一款智能門鎖通過所有檢測!

其中,有14款智能門鎖樣品宣稱採用活體指紋檢測技術,對假指紋可以進行防護,但檢測人員使用假指紋進行試驗時,均被輕易解鎖。

有的品牌聲稱採用了更好更安全的技術,但實際上還是用了最便宜最簡單的技術,因為他們覺得出事的概率不高。

那麼,如何保護自己的指紋信息?除了不向陌生人提供自己的指紋、不在不可信的設備上錄入自己的指紋外,人們最好不要在3米內拍攝“剪刀手”照片,帶有自己指紋信息的照片也不要在網上亂髮。


分享到:


相關文章: